妈妈进来的时候。

当妈妈也内卷

母亲作为重要的育儿角色,在孩子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母性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期待,母亲群体陷入了“母性内卷”的现象,目标不明确,盲目投入和介入育儿。这种“母性内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也不利于母亲的个人发展和身心健康,阻碍了父亲的育儿角色。这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也可能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想要走出“母性内卷”,摆脱育儿焦虑与日俱增的怪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妈妈要善于自我,树立健康的育儿观念;适当的儿童放养和有效的育儿策略;夫妻双方互相支持配合,共同抚养。

母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种密集母性的社会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演变成“爱孩子就意味着全方位陪伴孩子”和“教育母亲”的“母性内卷”,即母亲之间形成过度竞争,母亲被迫卷入无意义的努力和内耗。这种始于小范围母亲的“母性内卷”通过媒体传播等方式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密集母性的社会现象,从而形成闭环。

“母性内卷”一方面表明全社会对家庭教育和育儿的高度重视,意识到母亲作为重要育儿角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母性内卷”也带来了很多伤害,比如母亲因为无暇陪伴孩子而产生的负罪感,母亲的自我牺牲,甚至这种牺牲有时候只是一种自我感动,牺牲自己却没有好的结果,所以只能盲目的投入更多,投入越多就越焦虑。“母性内卷”不仅在母亲中传播这种焦虑,还可能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现象,本文深入分析了“家长参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走出“家长参与”提出了一些对策。

00-1010近年来,在一些自媒体上,出现了“陪伴孩子,你达标了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篇文章教你如何做一个完美的妈妈”都告诉妈妈:无条件为孩子付出,否则不付出就晚了,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资源。在这些观点的渲染下,很多母亲都卷入了这场只与母亲的“战争”。如果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他们会盲目地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获得好的结果。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母性内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发展的往往不是幸福的家庭和孩子,而是身心疲惫的母亲、恨铁不成钢的母亲、焦虑的孩子、软弱的孩子等。从根本上说,“母性内卷化”对儿童、母亲和家庭都有负面影响。

一、“母职内卷”为何事倍功半

“母性”下的母亲往往会过度教育孩子:有时会有一架直升机在孩子头顶盘旋,监视着孩子的一切,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就会立即俯冲下来为他们解决问题;有时候,它就像一台“割草机”,在孩子面前奔跑,在孩子安定下来之前,为他们扫除路上的障碍。这些过度的育儿行为往往表现为“高温暖、高支持、高控制、低自主”,可能对目前的孩子有益,可以避免或减少孩子的问题。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弊端会逐渐显现,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和棘手。

00-1010母亲过度的教养往往伴随着高度的心理控制,如收回爱,用情感和爱威胁孩子,典型的语言表达如“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引起内疚,通过自己的高努力引起孩子的内疚,典型的语言表达如“妈妈每天都这么辛苦的陪着你,你不好好学习你配得上我吗”;还有权威的独断专行,利用母亲的权威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你得听妈妈的,就照我说的去做”。这些心理控制度高的行为是一种压力大、侵扰性强的育儿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抑郁、害怕等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不利于孩子的积极发展。

1.母亲过度的教养行为不利于儿童发展

孩子逐渐长大,尤其是青春期,追求独立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母亲过度的育儿行为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孩子缺乏自主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方面可能会有强烈的叛逆行为,为了追求自主性,摆脱母亲的高压控制,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暂时无力反抗母亲,忍气吞声,甚至“合理化”母亲的行为,逐渐丧失自主意识和能力,认为一切都不能在母亲的帮助下独立完成,自我价值感低下,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适应问题[4]。

第一,儿童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内部冲突。

母亲过度的育儿行为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持久的,甚至会持续到孩子的成年家庭建立。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会离开母亲的庇护。

佑,母亲对于孩子生活的高卷入状态很难调适。有些母亲会因此失去人生的方向而感到迷茫;有些母亲会选择继续以其他方式侵入孩子的生活,如控制孩子的恋爱、婚姻、工作等。比如对于男孩来说,过于强势和高度卷入孩子生活的母亲可能会把儿子培养成性格软弱的人,即“妈宝男”;对于女孩来说,她们或很难独立自主地掌控自己的家庭生活,在家庭中处于屈从或弱势的地位,也有可能“继承”母亲的行为,“顺理成章”地进一步控制自己的孩子,形成较难改变的代际传递 [5]。

2.母亲角色的过度卷入损害母亲的个人发展

“母职内卷”下的母亲为家庭和孩子付出太多,虽然很多母亲会将其归为“心甘情愿”,但仍有很多母亲视之为不得已而为之,是一种“自我牺牲”。为了母亲的角色放弃自己,甚至“失去自己的姓名”,而以“××的妈妈”来标记自己的社会角色,长此以往可能损害母亲的个人发展,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母亲个人的身心健康受损。

母亲角色的过度卷入往往会让母亲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在无私付出和贡献的同时,自己身心健康也受到损害。尤其当自己的高付出看不到效果时,就会产生委屈、沮丧甚至焦虑的消极感受。在“母职内卷”的趋势下,母亲们更多关注自己是否对孩子付出足够多,自己的母亲角色是否做得足够好,忽略自己的幸福,甚至有母亲说“孩子幸福我就幸福了”,把个人的价值和幸福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事实上,母亲角色的过度卷入往往不能在孩子身上获得预期的效果,母亲越养育越焦虑,育儿压力、育儿倦怠等问题突出,不仅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还带来一系列的身体症状。而母亲的身心健康又进一步通过影响自身教养行为而影响到儿童的发展,从而使问题进一步加剧 [6]。

第二,母亲的职业发展受到阻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有所提升,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女性不仅被期望是一个可以陪伴和爱孩子的完美母亲,还被期望是一个可以完美平衡家庭和工作的“超级母亲” [7]。而在“母职内卷”下,很多母亲不得不为了“陪伴孩子”牺牲掉自己的职业发展,如放弃职位晋升的机会,甚至是放弃工作成为“全职妈妈”。无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还是迫不得已的道德绑架,这样的牺牲对于母亲个人价值的实现乃至全社会的生产和分工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3.母亲作用的过度发挥挤压父亲的教养空间

如果说“母职内卷”是母亲不断追求母职角色“完美”而实施的盲目高投入行为,那么与之相伴随的就是“丧偶式育儿”下父亲教养的缺失。意识到父亲教养缺失对儿童发展的消极影响,教育工作者都在呼吁父亲要参与儿童教养,但是事实上造成父亲教养缺失的原因除了父亲自身的养育意愿外,母亲作用的过度发挥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母亲对儿童教养责任的“大包大揽”,会导致父亲想参与而不能,父亲的教养作用无法发挥。

父亲在儿童教养中的作用是母亲无法替代的。一方面,从性别角色理论来说,父亲在家庭中是男孩学习的榜样,父亲的男子气概、责任与担当都会通过榜样作用被男孩学习。女孩通过与父亲的接触和交流,会了解异性的特征,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以便成年后发展健康良好的亲密关系 [8]。另一方面,父亲的教养方式和对儿童的影响与母亲不同。比如同是与孩子玩耍,母亲更多强调孩子的安全、情感回应等问题,父亲则更多以平等的玩伴角色与孩子一起玩耍,在玩耍过程中更能促进孩子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等多种品质的发展 [9]。而对于父亲在教养能力上与母亲相比天生就有欠缺的误解,近年的一项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存在负责情绪加工和负责心智的“教养脑网络”。在研究中,研究人员让有大量育儿经历的父亲和母亲观看其与孩子的互动视频。结果发现,在观看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负责情绪加工的脑网络都得到相似程度的激活,甚至父亲负责心智的脑网络的激活程度要高于母亲 [10]。这说明父亲和母亲可能并不存在“天生的教养能手”一说,都是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教养技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母亲的很多行为会阻碍父亲作用的发挥。心理学家曾提出“母亲守门员效应”来说明母亲对于父亲教养投入的负性信念和行为 [11]。“守门”一词最先让人们想到足球场上的守门员将对手的球拦截在球门之外,在这个隐喻下母亲像守门员一样“拦截”了父亲对孩子的教养。因此“母亲守门员效应”被定义为母亲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降低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的行为 [12]。而在“母职内卷”下,一方面母亲在孩子教养上的时间和精力的高投入使得父亲无从下手,父亲没有机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另一方面由于母亲过于看重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同时可能会贬低甚至阻碍父亲教养孩子的行为,如数落父亲教养孩子的方式、不让父亲插手孩子的教育等。这些消极态度和行为会降低父亲参与教养的意愿,甚至引起冲突,最终导致父亲无处下手也不愿插手的“丧偶式育儿”。网络上对父亲角色的“云配偶”“猪队友”等戏谑也让父亲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承担教养孩子的任务,从而限制父亲作用的发挥。

二、如何走出“母职内卷”的社会危机

“母职内卷”伴随“鸡娃现象”等难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帮助母亲们走出“越养育越焦虑”的循环,做一个既能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目标又从容的母亲呢?本文从母亲自身的育儿观念调整、科学育儿策略的采取和夫妻双方协同教养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的策略。

1.母亲做好自己,树立健康的育儿观念

儿童会在无强化或者无奖励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成人的榜样作用 [13]。要想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全面发展,母亲要努力充实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想孩子获得幸福快乐,母亲也要先有幸福快乐的能力。因而走出“母职内卷”的第一步就是母亲自身的觉醒与成长。

第一,关注自己的个人成长,母亲首先做好自己。

“母爱无私”是古今中外文人学者对母亲角色的歌颂,但母爱并不意味母亲就应该不断地自我牺牲,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母职的最终目标也不是直接给予孩子幸福和快乐,而是培养孩子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职场妈妈也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做好的榜样;全职妈妈也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拘泥于生活的琐碎,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孩子。女性不仅仅有母亲这一个社会角色,也不必将自己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平衡自身拥有的多个社会角色,关注多个角色背后的自己,拥有自己的人生,才能带动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快乐。

第二,正确看待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树立健康的育儿观。

传统的中国母亲往往会说“孩子,你出息了妈妈就开心了”,更加认同“孩子是我的成绩单”,将个人价值更多与孩子联系在一起,而与这种观念相关的就是采取更多的控制行为 [14],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审视我国家长的育儿观,会发现“母职内卷”很大程度来源于母亲对于与孩子关系的不合理认知。“一切为了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绝不是母亲角色的全部。母爱最终指向分离,从孩子入园、入学、成年到建立新的家庭,在每一次的分离中,都要求母亲逐渐意识到母职角色的本质并不在于将自己与孩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是在于如何在陪伴、爱与教养中,让儿童最终成为独立的个体。

2.对儿童适度放养,采取有效的育儿策略

形成“母职内卷”的一大深层原因就是母亲想要关注并促进儿童的发展,但方法缺乏科学性,盲目陷入“陪伴孩子越多,孩子成长就越好”“母亲投入越多,孩子发展就越快”的线性思维。摆脱“母职内卷”,不仅要让母亲意识到母亲角色只是她自身的一部分,更要让其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采取有效的育儿策略,找到盲目投入的科学替代行为,有目标、有策略地促进儿童发展。如此才能跳出“越养育,越焦虑”的循环,成为淡定从容、充满智慧的母亲。

第一,儿童的发展须遵循科学规律,揠苗助长会事倍功半。

“母职内卷”的一大表现就是与其他母亲进行盲目比较,如看到别的孩子报了更高级的辅导班就也要给自己的孩子报。在这种教育焦虑下,如不遵循科学规律,母亲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再多,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甚至有可能起反作用,使孩子失去自身成长的内驱力。只有了解儿童发展规律,把握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母亲在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投入才能事半功倍,对孩子的发展起到助力作用。如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家长适当的监督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在这个时期养成不良习惯,之后就很难改正;青春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自主需求逐渐增加的时期,家长的过多干涉和控制会引起儿童的反感甚至叛逆行为,如何把握好教养的度就格外重要。基于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品质培养的关键期采取有效的育儿策略,可以获得好的教育效果,进而缓解母亲的育儿焦虑。

第二,对儿童积极关注而非控制,适度放养给予儿童自主成长的机会。

教养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养行为促进儿童发展,而并非管理和控制儿童。在这个意义上,母亲的作用在于积极关注孩子,给予其温暖和爱,同时为孩子留有自由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母职内卷”的另一大表现就是认为“孩子如果没有家长的时时监管,就会出现问题”“母亲如果对孩子不事事上心,孩子的未来就完蛋了”。但事实上,正是母亲的过度控制和对孩子自主权的剥夺,让孩子失去自我管理和自主成长的能力,导致孩子一失去家长的监管就“为所欲为”。因此,当儿童遇到问题时,母亲不要像“直升机”或者“除草机”一样直接为儿童解决或者避免问题,而是要鼓励儿童尝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给予陪伴和鼓励,如儿童实在无法自己解决再介入或协助处理。适度放养培养其自主管理和自我成长的能力,才是给予儿童最大的帮助和财富。

第三,给予儿童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对儿童的行为全面宽容。

通过爱来胁迫儿童,以达到自己的教养目的的“心理控制”方法不可取,适度放养也并不意味着放弃母亲作为教养角色的管教责任。走出“母职内卷”并不意味着母亲不去教养孩子,而是要以更适当的方式履行母亲的教养职责。母爱是无条件的,作为母亲要无条件地陪伴和爱孩子,达成温暖的亲子关系,但是对于孩子的行为并不是无条件接受和纵容。与“心理控制”相对比,更为提倡的是母亲要通过询问监督、设立规则等“行为控制”的方式教导孩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告诉孩子行为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

3.夫妻协同教养,相互支持合作

教养儿童是家庭的共同责任,父亲和母亲都要承担。摆脱“母职内卷”的一大策略就是让父亲参与进来,与母亲共同分担育儿重任,使得“母职内卷”和“丧偶式育儿”转变为父母双方协同教养。协同教养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教养角色在教养儿童中要做好协同,共同合作。心理学研究中将协同教养定义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相互支持的程度,是父母在养育角色上相互协调合作的品质 [15]。大量的研究发现,协同教养不仅会减少父母的育儿压力,重视有效教养,还会促进儿童多方面的积极发展,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 [16]。协同教养同时也是打破“母亲守门员效应”,让父亲积极参与到教养中,共同促进儿童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应意识到教养是父亲和母亲共同承担的责任,需要父亲和母亲相互沟通和支持。走出“母职内卷”并不是强调父亲也要高投入参与育儿,更不是要走向父职和母职全面内卷的另一个极端,而是需要父亲和母亲都意识到教养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对教养儿童这一任务进行分工,在履行父母职责时相互沟通和支持。在一个家庭中,有效的教养并不是仅仅靠父母双方都高度参与和卷入就可以达成的,更需要父亲和母亲对于孩子的发展和教养具有一致的信念,在具体教养行为中相互支持,给予对方认可,在对方教养遇到困难时积极协助。如当母亲在教养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压力倍增时,父亲要做好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润滑剂”,一方面缓解母亲在其中的消极感受,另一方面想办法解决孩子的教养难题。

其次应创设机会,鼓励父亲参与到教养中,形成父亲教养的积极循环。无论对于父亲还是母亲来说,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在教养过程中游刃有余。而在父亲本身参与水平不足的情况下,母亲要让出自己“守门员”的角色,为父亲“开门”,为父亲参与儿童教养创设机会。孩子与父亲不断地互动,不仅有利于父亲在教养过程中不断得到反馈,锻炼教养能力,发挥父亲在教养中的独特作用,形成对教养的积极体验,还有助于孩子对父亲形成积极的态度,增进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从而形成父亲越参与积极性越高的正向循环 [17]。当父亲遇到教养困难、有不适当的教养行为时,母亲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贬低父亲,更不能一味以“猪队友”指责孩子的父亲,这样不仅会让父亲失去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还会打消父亲参与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夫妻关系的良好发展。

当妈妈也内卷

当妈妈也内卷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4925.html

(0)

相关推荐

  • 怀孕的饮食和禁忌,怀孕后禁忌哪些食物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孕妇的各方面条件也越来越好,可大多数人知道的仅仅是用纯天然的化妆品,少辐射,比如不玩或少玩手机,电脑什么的,饮食要营养丰富。胎教,适当补钙补叶酸等。

    生活 2021年12月8日
  • 怎么形容澳门这座城市,澳门是怎么样的一个城市

    走读地理 | 澳门 每天一个地理问题 澳门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01- 每个人都知道 澳门是赌场。 靠赌博建立的城市。 博彩业每年收入近200亿美元。 占澳门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生活 2021年10月22日
  • 冬季适合吃什么水果蔬菜,冬季适合吃啥水果?

    有很多人因为天气慢慢变冷,吃水果的次数也越来越低,有的人因为太凉居然不吃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冬季其实是一个养生的好时机,冬季还是要坚持吃些水果的,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种!香梨,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非去燥。对肺热咳嗽,咽干喉疼,大便干燥冬季发热和内热的人适宜。

    生活 2021年11月10日
  • 中国好老板马建荣:花1亿给员工做食堂,雇车送员工回家过年。

    他在十三岁时就放弃学业,自主创业,创业之初惨遭负债五百多亿,然而并未一蹶不振;他凭借着毫不起眼的服装加工业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成为宁波的著名富豪。

    生活 2021年11月27日
  • 欧卡智舶与图灵奖获得者Yoshua Bengio团队发布内河漂浮垃圾数据集

    最近,欧卡智舶联合世界领先的AI专家和深度学习先驱、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的Mila实验室、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城市水域漂浮垃圾检测数据集。公开由欧卡智舶无人驾驶清洁船在多天气条件、多城市水域中执行清洁工作时,船身传感器收集的多样本水面漂浮垃圾形成FloW数据集 —全球第一个无人船视角的水面漂浮垃圾检测数据集。通过发表FloW数据集,我们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水域及内河漂浮垃圾污染问题的关注,同时吸引更多研究者参与到无人船与水面漂浮垃圾检测相关研究中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和基准,推动水面漂浮垃圾检测技术快速发展。

    科技 202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