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却无法通过努力获得内心的满足。有人讲自己的悲伤故事,而听者在哭,说者在笑。其实这两种人都把自己的情绪隔离了。心理上,情绪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使人避免接触自己真实的情绪。情感隔离有很多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痛苦,如果他不能在情感上被孤立,也许他就无法生存。但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不足、过度)的情感隔离会让人麻木无情。因此,既不能孤立,也不能完全孤立。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绪孤立。当孩子在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时,很多家长趁火打劫。不会,父母会趁机告诉孩子,“你知道你离成功有多远,你还有很多要学”。即使孩子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家长也会加把劲,告诉你:“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外有人,人外有世界,你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继续努力。”父母的做法是情感隔离。父母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我永远不会告诉你我满足了”。这不是父母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你看到的只是你想让他看到的不满。这种做法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冲突,他不知所措,不知道方向。
情感隔离是人们应对代际不良自我分化的一种方式。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和孩子虽然爱孩子,但往往与孩子形成对立。为了激励孩子,父母从不表达自己的爱和满足。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被认可时,父母就会抽离真实情绪,用另一种方式抢夺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因为得不到父母爱的表达,成年后很难接触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大部分都会变得难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教育中,爱需要表达,痛苦需要隔离,情感隔离不应该吞噬家庭温暖和内心满足。在教育中,你是一个情感孤立的家长吗?关注我,每天为你输出一些心理学知识,期待你的参与。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