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30年武汉和成都经济发展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武汉一直在开足马力追赶成都,但是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可以说针对麦芒,但好事多磨、武汉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对成都实现了超越,虽然2017年又被成都反超.但显然,武汉的压制给成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当然同时也带来了相互追逐的动力。
从1991年到2020年这30年的时间里,九省通衢的武汉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改革,我们以十年一个阶段来看武汉近30年的发展历程。
首先是1991年-2000年,成都领跑了十年
1991年武汉GDP为207.95亿元,成都为232.78亿元,武汉GDP只占成都GDP的89.33%。此时成都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0.6%、43.1%和36.3%,武汉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3.4%和56.3%。
显然,成都的GDP相对均衡,但爆发力不足,武汉的第二产业已经占到全市GDP的一半。虽然爆发力高,但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武汉正在悄悄改变产业结构,避免产能过剩、基础产业和加工产业不协调、城镇化和工业化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这十年,武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又迎来了怎样的政策?
1991年、武汉港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武汉成为连接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武汉东湖高新区今年正式获批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1992年和湖北省决定以武汉为龙,加快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武汉证券交易中心于今年正式成立。
1993年,国家批准武汉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目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正式获批设立,深知经济开发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外资的重要载体。
1994年,中部第一个4F民用国际机场,武汉天河机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此外,今年武汉的投资团队赴欧洲招商,共签订了18亿美元的合作项目。
在1995年,神龙汽车公司的富康汽车装配厂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武汉引进的最大的外资项目。
位于1996年和武汉的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验收,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地区第一家外资银行也在武汉成立,命名为兴业银行武汉分行。
1997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迎来首个公共保税仓库,武汉空港今年正式对外通航。
1998年, 《武汉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由冷暖旅游城市向旅游城市的转变,将旅游业培育成为21世纪武汉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中国人民银行华中地区第一家分行今年在武汉正式挂牌。
a-track="25">1999年,武汉迎来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内外客商的聚会,2000多名客商云集金秋经贸洽谈会,共引进外资8.16亿美元。
2000年,武汉经开区迎来首个出口加工区,这可是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的利器,而武汉在这一年正式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殊荣,仅仅2年的时间,武汉旅游业就得到了飞速发展。
到了2000年的时候,武汉的GDP是1203.84亿,成都是1238.2亿,武汉虽然没能超过成都,但相比十年前,武汉的进步已经非常神速了,此时武汉GDP已经占到成都GDP的97.23%了,可以说非常接近了。
而此时,武汉的一产、二产、三产的占比分别是6.7%、44.3%、49%,对比武汉1991年的产业占比来看,这十年武汉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第二产业有所下降,产业结构也愈发的协调且合理化。
这十年的时间里,两城差距最大的一年是1992年,1992年武汉的GDP仅占成都GDP的71.99%,1992年武汉GDP的名义增长率是22.83%,这个增长率其实已经非常优秀了。
但奈何成都1992年GDP的名义增长率高达52.41%,1992年是成都工业增长最快的一年,增长率高达29.7%,这一年成都在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工业便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而这十年,两城差距最小的一年是1998年,1998年武汉的GDP已经占到了成都GDP的97.6%,这一年武汉的第三产业增长较快,高达16%,其中交通运输和金融保险行业欣欣向荣,而这一年武汉的对外贸易也非常亮眼,光出口额就有1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9%。
纵观这十年的发展,可以清晰看见大力对外开放的武汉在蒸蒸日上。
然后是2001年-2010,成都继续领跑十年。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武汉和成都咬得非常紧,那么我们就看看武汉又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
2001年,武汉光谷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将大力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以打造世界光谷为目标,而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产易所也在这一年正式落成,这也是全国第6家技术产权交易所。
2002年,武汉为改善投资环境,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要求武汉每位市民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创建武汉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这一年,全国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也正式花落武汉。
2003年,武汉工业产值增速较快,其中武钢钢铁产量纷纷突破了800万吨,而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未来将大大地推动武汉科技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另外这一年,东风公司的总部也从十堰迁往武汉。
2004年,武汉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41亿元,这一年武汉的基建迎来了大爆发,轻轨一号线开始试运营,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长江隧道、武汉机场扩建改造都相继开工建设。
2005年,武汉中国光谷蓬勃发展,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三,这一年,中部崛起战略论坛在武汉举行,中部六省的代表纷纷齐聚武汉,商讨中部崛起的发展策略。
200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来武汉访问,参观了神龙汽车的工厂,为什么希拉克会来武汉,因为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多的城市,截至2006年,法国在武汉就投资了22亿美元,而这一年,湖北省印发了《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第四稿,强调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束缚,实现城市圈的互联互通。
2007年,武汉民营企业促进会成立,将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合作,而武汉首个黄金交易中心也在这一年正式挂牌营业,这一年,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而世界五百强的美国EDS也将全球服务外包中心设在武汉。
2008年,世界500强的德国西门子入驻武汉,在武汉建设全球第21个变压器工厂,而武汉也与IBM签订了合作协议,IBM将在武汉建立全球服务外包中心,而此时武汉的跨国公司已高达70多家了,其中不乏多家世界五百强,这一年武汉还发布了《关于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把建设轨道交通放在基础建设的首要位置,这也拉开了武汉轨道交通加速布局的帷幕。
2009年,武汉东湖高新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被国家批准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说明国家认可东湖高新区的成绩和带动作用,以及未来将更加大力推动东湖高新区的发展与创新,另外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中部唯一的自由贸易港,这一操作对武汉的招商引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年,《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武汉正式确定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一年,武汉的汽车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这也是武汉第一个千亿元产业,而武汉新港也突破了1亿吨大关,这也是长江中上游第一个亿吨级港口。
纵观这十年的发展,可以清晰看见武汉在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上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2010年武汉的GDP是5565.93亿,而成都的GDP是5889.46亿,此时武汉的GDP已经占到成都GDP的94.51%,相比10年前,武汉离成都越来越远了,但这还真不怪武汉太慢,而是成都太快。
武汉2010年GDP的名义增长率是20.45%,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但成都2010年GDP的名义增长率高达夸张的24.29%,所以在2010年,两城的距离又被拉远了一些,但总体来说,这十年两城差距并不大,每年武汉GDP占比都达到了成都GDP的91%以上,那么我们再看看此时两城的产业结构是怎样的?
2010年武汉的一产占比是3.1%,二产占比是45.9%,三产占比是51%,而成都2010年的一产占比是5.1%,二产占比是44.7%,三产占比是50.2%,由此可见,成都和武汉的经济结构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如果两城一直按照这样的经济结构稳步增长的话,武汉是很难超过成都的,但意外的是在下一个十年里,武汉却有2年超过了成都,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后是2011年-2020年,其中两年,成都被武汉超越。
这十年可以说是武汉和成都竞争最激烈的十年,武汉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领先成都,虽然随后成都又反超了武汉,但不得不说武汉的爆发力还是非常强的,那么这十年武汉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2011年,武汉夺得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桂冠,前三名分别是武汉、深圳、苏州,这是由经济日报社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举行的评比,大家看了以上2000年-2010年武汉的发展历程,也就不难理解武汉凭什么能拿第一了,并且这一年,武汉的汽车、钢铁、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纷纷突破千亿大关。
2012年,武汉吹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号角,其中一点就是加足马力发展工业,此时武汉的政策开始向工业倾斜,也就是武汉的“工业倍增计划”,这一年包括上海通用武汉基地、联想武汉基地、格力电器产业园等都相继建设或投产。
2013年,武汉出台了青铜计划,拿出一亿元天使投资基金扶持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该计划一是能留住武汉高质量的大学生,二是为武汉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这一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大省会城市领导聚集武汉,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长沙、合肥、南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城市群快速发展融合的趋势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大城市也展开了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2014年,国家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武汉被确定为长江经济带三大航运中心之一,也就是说武汉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年,武汉的中欧班列正式开启常态化运营,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可以发现武汉向西是有依靠铁路的中欧班列,向东有依赖长江的黄金水道,所以武汉的发展必将突飞猛进。
2015年,武汉时隔25年对成都实现了超越,这一年,武汉成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力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并且这一年武汉的工业终于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天,武汉的工业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工业产值增量排名全国第四。
2016年,国家发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其中明确了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年,武汉还入选了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也是当时中部地区唯一入选的,而国家存储基地也在这一年正式落地武汉,计划五年内投资1600亿元。
2017年,武汉召开了金融发展大会,明确要加快中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以补齐武汉金融业的短板,这一年武汉还出台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政策,以留住更多的大学生,要知道武汉号称大学生第一城,而且武汉的一流大学非常之多,能留住多少大学生将决定武汉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另外,小米武汉总部也于这一年正式入驻光谷。
2018年,中科院首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总部级母基金落户武汉,其目的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这一年,武汉的招商引资也特别亮眼,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600多亿元,其中不乏中国信科、吉利汽车15万辆、赛德高端芯片等这样的大项目。
2019年,经商务部考评,武汉的经开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里排第一,这也是近几十年来,武汉经济发展的成果与名片,而武汉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武汉已经连续几年出台了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可见武汉对于民营经济的推动和发展是非常重视的,而这一年,武汉还举办了军运会,大大拉动了武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
2020年,是武汉最艰难的一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武汉经济总量虽然下滑了,但从目前来看,总算挺过来了,期待武汉后续的反弹。
纵观这十年的发展,可以清晰看见武汉在创新、改革、金融和工业上下了大工夫,都颇有建树。
这十年的时间里,武汉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领先成都,但细细一看,武汉2015年和2016年在武汉近十年的GDP增速里,是比较低的2年,名义增长率分别是8.3%和9.23%,为什么武汉在GDP增速比较低的两年里却超越了成都,成都又经历了什么?
成都2015年的GDP名义增长率只有2.83%,增长率在前20名城市里是最低的,这一年成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去库存去产能的压力大,工业转型较慢且后劲不足,其中固投和民间投资增长都非常缓慢,而成都和武汉本来的差距就不大,成都只要慢一步就可能被武汉超越。
好在2016年,成都针对供给侧改革预留了空间和时间,对经济发展结构和方式做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与决策,2016年成都GDP的名义增长率虽然高于武汉,但是由于2015年差得太多,所以仍然没有超过武汉,最终成都在2017年反超武汉,一直保持至今。
当然武汉也不是没有机会再次反超成都,毕竟两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在伯仲之间,而武汉吃亏就吃亏在人口数量太少,所以如果未来武汉继续加大第二产业的投入和倾斜,则有机会再次超越成都,实现复兴。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