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书,帮你卸掉一生负累,让日子再次美好



总有一些书,帮你卸掉一生负累,

让日子再次美好

有这么一个美好的传说: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


当它生命过半时,要飞到一处悬崖之上,用岩石撞碎弯如镰刀的旧喙,以新喙为嵌拔掉早已老化的趾甲,薅落沉重的旧羽。


几个月后,它再生利甲与新羽,才可再次飞翔。它冒着疼死、饿死的危险,重塑自己,与过去诀别。


这一过程叫做“重生”。


细想想,传说肯定是不靠谱的,几个月没嘴、没毛的日子,吃啥、喝啥,怎么活下来呢?

但是它却揭示出一个自我生生不息的法则:要想不断发展,就要修正底层逻辑


啥叫底层逻辑呢?

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说: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


在小卓子以前的文章中,我们聊过考出了CMA、聊过赚了10K、聊过21天练出马甲线,看上去收获不少。

但是你们只看到贼吃饱,就没看到贼挨打。


做一件成一件,背后一定是“做对了一件事”才可以。

而这件对的事儿,就是底层逻辑。


它,十分不好找;但为了生活越来越带劲儿,我们必须找到。




01.

《与神对话》:我的机会在哪里?

说起这本书,有一个神奇的点:失败的人都会在转角遇到它。


先来说说作者,40岁身无分文,靠捡易拉罐和好心人救助生活;有过3次失败的婚姻,结婚就要生娃,孩子多压力大;稍微有点起色,又出了严重的车祸,脖子骨折一年才康复出院。


他很想知道:老天爷爷,你是故意玩我的嘛?

于是,1992年奋笔疾书,向天发问,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出现了,神回答了他,从此,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再来说说译者,已过而立之年,在上海浪迹数载,先后换过几份工作,却依然不如意。一气之下,干起了自由职业。哪里想到自由职业这碗饭不好吃啊,稿酬微薄、付款方还经常各种理由拖欠。未来该如何呢?他常常悲叹“读书击剑两无成”。


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中,他的朋友建议他翻译《与神对话》这本书,他才明白生活的困顿并非怀才不遇的环境,而是更深层的认识自我出了问题。


倒霉的人、被拒绝的人总是要问这个问题:我到底怎么了?我哪里不对?怎么偏偏是我?


好运气、被认可像是灰姑娘遗留在舞会上的水晶鞋,想要穿上,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你是天选的灰姑娘;要么你只能把脚后跟削掉。


于是,除了灰姑娘之外,成千上万的人开始了削掉脚后跟,只为穿上那个水晶鞋。


可是,没有人思考:为什么水晶鞋只有一个尺码?


我们早就丧失了这样思考的能力。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总听到这样的话:最合适的才能生存、最强大的才能获胜、最聪明的才能成功。只要我们不符合这些标准,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自己塞进这些标准,塞不进去就是不够努力,失败就是对不努力的人的惩罚。


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害怕不是天选之人、害怕被削掉脚后跟、害怕削掉脚后跟依然不行的恐惧中。


看起来一路都在努力,但其实是由“怕”引发的行动。

而这种“怕”是会传染的,我们学会了接受一些事情要有条件、付出一些也要有条件,这最终就形成了我们当下被束缚的生活。


《与神对话》说,忘记那些教条式的玩意儿吧,也别再说做不到就要被神惩罚。

我只是一个观察者,看着你无视其他的水晶鞋,傻乎乎地削掉脚后跟,一遍遍用疼痛提醒你:你的问题不在于鞋子,而在于眼中只有这只鞋,可是你听到了吗?


因为这只不合脚的鞋子被你当做了目标,所以你总是怕自己穿不好;穿不好又不放手,最终可不就是自己造就了自己的失败吗?


生活其实是一种创造,它既在远方,也在脚下,就看你盯着什么上路了。




02.

《内在动机》:为什么走到一半想放弃了?

究竟该盯着什么上路呢?

答案十分笃定:内心的声音。


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心的声音呢?


一个从十几岁就开始抽烟的女孩子,当时觉得抽烟很酷,充满了成熟和性感。

后来就烟不离手,到21岁的时候每天抽3包。

她内心明白抽烟不好,也尝试戒烟。但是几次下来却没有成功,她根本坚持不下去。


我们常常把对现状的厌恶当做内心的声音。


正如熟悉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从头到尾都想杀公主的皇后,总觉得消灭了白雪公主,自己就能当最美的女人。


皇后为什么不思考:想当最美的女人不是该往自己身上使劲吗?


皇后早就丧失了这样思考的能力,因为身边有个糟糕的镜子:你只有比白雪公主漂亮,你才能证明自己的美。


我们从小到大都被告诉:努力10000小时就能成功;坚持就是胜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好像努力10000小时、坚持、吃苦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才变得有价值。一旦没有成功、没有胜利、没有人上人,之前的所有都变得毫无意义。


《内在动机》说 ,这种有条件的信念支撑就叫自我卷入。

自我卷入会支持虚假的自我 ,同时破坏真实自我的发展。


想想看,白雪公主嫁给王子后,她会担心什么?


我是最美的女人 ,因为我美,王子娶了我;因为国王和王后爱自己的儿子,所以他们对我很好。

可是当我渐渐老去,没有那么美了 ,因为美貌而娶我的王子还会爱我吗?因为王子爱我才对我好的国王和王后还会爱我吗?


此时此刻的白雪公主会干什么呢?

只见她拿出了一面镜子:镜子啊镜子,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为什么所有的白雪公主终将成为歹毒的皇后?

因为有条件的信念支撑,即便是内心的声音也是不可持续的,它让我们始终无法看到什么才是自己应该发力的点 。



03.

《活出生命的意义》:什么推动了“做一件成一件”?


在《内在动机》的最后,“一方面,社会提供或不予提供追求个人目标的机会;另一方面,社会环境也在制造限制自身自由的内在压力”,这便是前两部分说的“怕”和“自我卷入”。


它们让真正的自主变得困难,犹如曾经身陷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弗兰克尔说的“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部分人很快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机会,变成了烟囱中的黑烟;还有一部分人挺过了第一关,每一天都努力把自己弄得很精神,让集中营觉得自己还有价值,可是他们却没有挺过第二关。


1944年底,集中营中有人传言,圣诞节,纳粹就会被打败,大家可以回家了。

那段时间,大家的精神状态很好,可是圣诞节后一定动静都没有,希望破没了,集中营的很多人就这样死了。

这是《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真实故事,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脑海中闪现的就是“怕”和“自我卷入”两个场景:


集中营是社会的微缩,而我们每一个人自由的灵魂就是被关在集中营的“囚犯”


第一步,我们“怕”没有机会,也就意味着“怕”夺走了自由的灵魂;

第二步,我们坚持着,但前提是被肯定,这种有条件让自由的灵魂也死在了半路上。


该怎么走出这座“集中营”,该怎么找到内心真正的自主?


弗兰克尔靠着对妻子深深的爱坚持着,他并不确定妻子是否还活着,但是终于明白一件事儿:爱一个人远超爱她的肉体本身,没有什么阻挡这份爱。


弗兰克尔走出了集中营,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成功,他为我们剖析出的却是更深的底层逻辑:一份没有尽头的爱,而“走出去”只是这份“爱”结出的一个果实。


真正的自主,无需外界的标准,无惧有条件的肯定与支撑。


它只关乎每个人自己,它是你的长期主义,它不代表成功和失败,它只是一种深沉的存在,巍然不动。


回到小卓子本身,层层剥离之后,剩下的是我对生活深深的眷恋。


没有标准可以束缚眷恋、不需要任何肯定这份眷恋,只有我自己感受着它的气息,一天一天,在我心里的那个扑满里投放金币。


这些金币,你们看到的是cma、马甲线、10K,......未来,还有很多。

可是在我心里,它们都是眷恋的附属品,成与败的背后都是我一个人的长期主义



尾记


这份书单是我写不出文章薅头发、投了文章被拒大哭了很多很多次之后的“修灵”书单。


在我失败了很多次之后,我开始思考:有没有游走在成败这个体系之外的东西?


如果没有成败,我还会害怕失败吗?


如果没有害怕,我的焦虑、怀疑、纠结还会有吗?


如果没有焦虑、怀疑、纠结,这是不是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注意力管理呢?


如果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注意力管理都交会在那一点上,便是真正的自主


12月,祝好;2021,再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陟卓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557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