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山上村的山上,有远古仙人留下的脚印。前不久,我驱车前去一看究竟。
山上村是汝阳县蔡店乡的一个行政村。这个村以前叫仙上村,因“仙人脚印”而得名,后来“仙”字的单人旁去掉了,就变成了现在的山上村了。它坐落在大虎岭顶峰北面的山坳里。
汽车吞噬着蜿蜒的水泥路,缓缓地行驶至山下,那巍峨高大的大虎岭就横亘在车前。抬头望去,山峰直插云霄,山顶上那高耸的风力发电机“一”字排列,旋转的风叶仿佛在空中摇曳。一条灰白色的水泥路呈“S”形盘山而上,最后消失在那密林深处的山村里。
由地质断裂和褶皱而形成的一处处悬崖峭壁,不时地从车窗外闪过。山间的溪流从断崖处飞驰而下,形成了一个个小瀑布。由海积岩形成的地质结构,像一部部厚重的史书,不规则地折叠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巨型的书海。每本书里都记载着远古时期地质的变化史。
行至路尽,随向导翻山越岭,穿过一片片荆棘丛生的树林,在一处山坡的制高点上,向导指着几片裸露的岩石告诉我,这上面的图案就是“仙人脚印”。
拨开周围的荆棘,拔掉覆盖在上面的杂草,在一片乳红色的海积岩上面,布满了各种杂乱的图案。苔藓、石花及一些菌类植物紧贴在这些图案上面。若细看的话,还能隐隐约约地辨认出各种脚印和器皿的痕迹。
传说,这些脚印是仙人们去给那些在龙门雕刻石佛像的神仙们送饭时留下的,后来,自然的、人为的等方面因素的破坏,致使这些印迹模糊不清。这使我多少有点遗憾。
随行的汪倩梅告诉我说,天气晴好时,站在这里就可以一眼望见伊阙。由此就不难理解,当年送饭的仙人们,为什么会在这里留下了脚印。
回村的时候,前面的施工挡住了去路。一问才知道,是一群人正在修复被暴雨冲毁的道路。
吃罢中午饭,闲聊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施工的是这里的村干部、党员及驻村帮扶人员。他们都是在义务劳动,中午吃饭也是一起搭伙的。他们采取AA制的办法,有人兑面,有人兑菜,驻村帮扶人员掏钱。他们笑着说,这是他们的常态。
面对眼前淳朴善良的村民,我立马肃然起敬。当我问起村党支部书记常海奇,为什么不请施工队来做?他说,村子地处山区,经济条件有限,尽量不给群众增加负担。
据在座的几位党员介绍,常海奇以前是在南方打工的,学了技术之后,就放弃了当时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村里,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15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因地制宜,先后引进了光伏产业、养殖项目等,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他本人还创办企业,让村里人到他那里上班。富了始终不忘村民,逢年过节,他都会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福利。
常海奇憨厚地笑笑说,村里老人多,我们就是他们的后勤人员,无论哪里出了问题,村干部和党员就应该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寻觅的脚印却在咫尺间。
山上村的党员们所留下的脚印,不正是我要苦苦寻觅的足迹吗?此时,心中豁然开朗。
(这篇文章发表在2021年12月13日《洛阳日报》的洛浦版上)
作者简介:尚喜社,河南省汝阳县人,民俗学者,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用网名,尚熙涉、豫西风俗人情。经常写洛阳地域内的古迹文化、风俗人情、民间传说故事、散文、小说等。2010年定居洛阳市。先后在市级以上报刊副刊上发表文章几百篇。文章经常被一些网站转载,有多篇文章入选《洛阳散文年选》《河洛芳草》等文集。
这里发表 散文 小说 佳作欣赏 写作随笔 生活写真 哲理故事 历史传奇故事 民俗民情等
想看平台里的所有文章 长按或者扫下面二维码关注 就可以了
欢迎 收藏 分享 转发 敬请 留言 点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豫西风俗人情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