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身份符号,无论古今,起名字对于新生命都是一件头等大事。一个好名字很容易就会让大家记住你,从而对你有一个好印象,不论是生活还是事业中都能有帮助作用,反之就会起到坏作用。巴彦淖尔市的杨海林,却因为名字招来横祸,曾经是副科级干部的杨海林因为与一个死人同名,且在调取档案中出错而被组织部门认定为冒名顶替,开除公职。不过,令他更加气愤的是,当原单位找到了能证明他清白的证据后,却仍旧不能为他洗去冤屈。
农管局有三个“杨海林”
杨海林出生于1974年4月19日,原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曾用名杨中,1987年将户籍迁移至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叔叔家。1989 年10 月12日,通过招工进入巴彦淖尔市农牧场管理局中滩农场(以下简称中滩农场)。
1991年2月8日转成正式职工,杨海林被正式核定工资,不过是“以劳代资”——企业职工向本企业集资入股的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像杨海林这样转正定级之后还没有正式发放工资的职工在中滩农场中还有很多。
“以劳代资”等于没有工资。为了生计,杨海林先后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多个政府部门干临时工,2001年8月20日起,杨海林应聘到巴彦淖尔市旅游局当司机,按照市政府当时的政策,连续工作满3年即可转为长期合同工,一旦有空编和有政策的时候,可以优先转为正式工。
由于工作中踏实肯干,杨海林受到多名旅游局领导的表扬。2005年3月30日,市旅游局正好有了空编,杨海林就把“手续”从中滩农场调到了巴彦淖尔市旅游局,终于从“临时工”变成了国家“正式工”。2010年,因工作积极杨海林被提升为副科级干部,担任巴彦淖尔市旅游局质检所副所长。
副科级干部虽说不是个多大的官,但对于临时工出身的杨海林来说,已经算是一种逆袭了,为了回报组织的信任,杨海林更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但让他做梦都想不到的是一场无妄之灾正向他袭来。
杨海林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2014年12月13日,巴彦淖尔市组织部干部管理科科长通知他前往组织部,杨海林以为这是组织上的一次普通谈话,但实际上这一次的谈话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你死了!”由于杨海林和这位科长熟悉,当杨海林推开科长办公室的门后,这位科长半开玩笑的对杨海林大声地说。杨海林听到后回怼了一句:活的好好,我哪死了?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这位科长说有人举报杨海林冒名顶替了中滩农场已故人员“杨海林”的身份调入旅游局,现在正在调查他。对于这样的不实举报,杨海林心里虽然不爽,但并没有太多的担忧,他相信组织上一定能够调查清楚。
在这次调查之后,杨海林再没有被任何部门或领导询问“冒名顶替”的事情,他以为这就是一个小插曲,过去也就过去了。事情真的能过去吗?显然不是杨海林所想的那样,2015年3月6日,刚到单位上班的杨海林就被领导叫到办公室,宣布了他被开除的决定。
看着平日里最熟悉的“红头文件”赫然写着开除自己的决定,杨海林的脑袋“轰”的一声,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杨海林不明白,组织上调查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人通知他结果,直接就下发了开除的文件?开除他的依据又是什么?
为了给自己一个清白,杨海林开始了申诉上访之路。
档案疑点重重
杨海林是否存在冒用中滩农场已故职工“杨海林”的身份,首先得搞清楚“杨海林”是谁,根据中滩农场的档案证明,已故人员“杨海林”曾用名叫杨四狗,出生于1971年5月10日,1988年6月28日通过招工进入中滩农场工作,于1992年因交通事故身亡。
弄清楚了已故人员“杨海林”是谁后,接着我们来看,杨海林是如何被开除的。
巴彦淖尔市旅游局开除杨海林的决定依据的是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关于他档案造假问题的处理意见,而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处理意见中称,杨海林在2001年9月冒用“杨海林”的人事档案调入巴彦淖尔市旅游局。
这里有两个疑点,第一是时间问题,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称杨海林是2001年调入市旅游局的,但并没有相关的“商调函”来予以证明。杨海林手中虽然没有2005年调他前往旅游局工作的“商调函”复印件,但他保存了一份时间为2005年3月30日的《准许使用编制的通知单》复印件,这份通知单中的内容简单说就是有了空编,旅游局可以调进一名工勤人员,而这一名人员的空额就是后来调来的杨海林。如此看来,杨海林的“商调函”发出时间是2005年,而不是2001年。
第二个疑点是活着的杨海林冒用死了的“杨海林”的档案,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保存的中滩农场《招工登记表》中,杨海林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已故人员“杨海林”的信息,为什么说绝大多数?因为登记表中活着的杨海林母亲的名字并不是已故人员“杨海林”母亲的名字。另外,还有一些疑点就是这份登记表有蒙文抬头,而在上世纪80年代的招工表中并没有蒙文抬头。
而在事后,调查组又在中滩农场找到了已故人员“杨海林”的《招工登记表》和这份《招工登记表》不是同一份,对于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保存的《招工登记表》,杨海林一直认为是有人动了手脚,因为这份《招工登记表》既不是已故人员“杨海林”的,也不是他的,如果是他篡改的,他能把母亲的名字写错吗?
除去疑点不谈外,其实要弄清楚杨海林有没有冒名已故“杨海林”并不难,只要能证明活着的杨海林在1989年通过招工的形式进入中滩农场就行,因为另一个“杨海林”在1992年就已经去世,不管巴彦淖尔市旅游局是在2001年还是2005年调活着的“杨海林”前往工作,只要是调了“杨海林”,那肯定就是活着的,旅游局总不会调一个死人去工作吧?
但真相就卡在了这里,在杨海林申诉之后,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的调查组前往中滩农场调查,结果这里保存的杨海林的档案仍旧是已故人员“杨海林”的。
中滩农场核实后出具证明,说两个杨海林都是中滩农场的正式职工,两人不是同一人,当年提走的档案是已死亡的杨海林的档案,活着的杨海林的档案查无实落,可能按死亡人员杨海林的档案销毁了。同时,调查组还走访了多名前中滩农场领导,这些人均证明当时中滩农场有两个杨海林。其实,另一个农场还有一人叫杨海林。
事情讲到这里,可以说是“柳暗花明”了,但实际并没有如此,相关部门研究后认为仅有人证,没有找到招工表原件等相关物证申诉的证据不够充分,要求杨海林继续充实证据。
事情走到这一步,杨海林一夜白了头,他精神奔溃,甚至都有了死的念头,最初的《招工登记表》找不到又不是自己的错?为何要让自己去承担丢失档案的后果?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017年10月,中滩农场政工科在整理旧档案的过程发现了活着的杨海林的档案,中滩农场赶紧通知了调查组,这一次杨海林能“沉冤昭雪”吗?
恢复工作无期限
这一次中滩农场政工科发现了多张杨海林的档案,包括1989年招收《国营农牧渔场职工登记表》一张、《国营企业学徒工熟练工转正定级审批表》一张以及包含杨海林(曾用名杨中)名字的中滩农场十一分场职工花名册三张。
有了这些证明,杨海林犹如拿到了“尚方宝剑”,他甚至都能看到自己回到办公室的幻影,这期间巴彦淖尔市旅游局变成了巴彦淖尔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之后又变成了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但是杨海林恢复工作的事情却一直解决不了,一直拖着。
杨海林说:“现在的情况就是旅游局向人社局建议复核,人社局回复说根据相关规定,谁主管谁负责,我的事由旅游局负责处理,但是旅游局也一直不去处理,双方都在踢皮球,我的事已经过去了6年多,就是谁也不去纠错。”
恢复工作无期限,更让杨海林无奈的是一些领导对待他的态度,一些领导竟然说:“别到处告了,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就会给你开一扇窗。”听到这样的回复,杨海林气得七窍生烟,他说:“我从一名副科级干部被开除,又怎么能忍得下去呢?”
杨海林被开除后,旅游局领导为了照顾他,让他留在旅游局一边干临时工的活儿一边申诉。2019年,文旅两部门合并后,杨海林临时工的位置也没有了,他被彻底“赶回家”了。但是,由于杨海林四处申诉,现在的巴彦淖尔文化旅游广电局又把他“请”了回去,安排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岗位,而这样的岗位,别人需要考试,杨海林则免试就能进去,领导还表示其享受环节干部的待遇。
巴彦淖尔文化旅游广电局能想办法变通安排临时工,却始终不能为杨海林彻底平反纠错,好像现在的领导和背后的某些人达成了一致,就是让杨海林挪开这个编制。律师认为,人社局下文专办文旅局开除员工是明显的越权行为,而文旅局未经详细调查核实直接开除自己的员工,是违法行政。干活时杨海林鞍前马后,被开除时领导毫不留情。不留情也罢,总得认真调查,依法办事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单位也是如此,犯了错能改正不就行了,但是总有人或者单位揣着明白装糊涂,究竟要欺负一个老实人到何时?
(此文为“汤计典频”工作坊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记得点“赞”点“在看”,也可以在朋友圈转发。)
原创不易 打赏随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汤计典频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