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的手机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手机本身只是个媒介、工具,用以实现一些想法罢了,真正吸引人的是各种软件以及上面的内容。现在软件的设计极具人性化,还专门研究如何把你留在那个页面上,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着屏幕前的你,它们过度人性化了,甚至走向了负面,使人欲罢不能。
 
手机智能化以后,让我们告别了仅仅通过打电话来去沟通的习惯,甚至出现了新人际交往与沟通方式。手机的各种软件里有你感兴趣的各种东西,它们通过游戏、图片、视频等方式不断的呈现在面前,人怎么能拒绝这种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投怀送抱呢?不能,绝对不能,要不就不符合人性了。
 
手机除了用来基本社交以外也成为了自我形象制作与获取信息的渠道。Web2.0时代大家都是内容的创作者,大家通过图文、短视频来表现自我与获得认同。自我形象早就告别了单一的线下参与的形象,更多的变成了网络形象,要了解一个人你得先看看他的朋友圈,人们更少的参与身体在场的交往互动,更多的是网络的互动。
 
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定义也由之前身体在场的互动交流中获取形象转变为通过图文、视频来制作标签来获得,不知不觉间人被缩减为标签的存在,在比较中,大多数好友都变成了路人,关注的人仅有的那10%变成了艳羡的对象和几个甩不掉的亲属而已。

欲罢不能的手机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网络让现实的相处变得更少了,而这造成了关系的脆弱性,反脆弱的关键就变成了时不时的得多发两条消息,或者朋友圈点个赞而已。这极具迷惑性,也是为何增多联系未能将关系真正拉近的原因。
 
手机与网络带来了我们对于自我认知与定位的改变,让你有一种错觉——我也能成为那样的人,具有无限可能。这种状况颇有当年美国梦的影子,如今小时候的美国梦变成了现在的中国梦,我们并未抵御住资本的侵袭,这是市场化必然的结果。弗洛伊德的阉割理论在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消费主义信息化社会削弱了,人无法在网络中定义自己的存在。
 
明明是想彰显自己的存在却反而看不见自己的存在了,希望被点赞、被关注,网络认同似乎成了生活必需品。大家都在积极的构建网络形象,这个形象现在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制作的形象与自己真实自身形象的割裂,尤其是那些拿着假形象横行的人。朋友圈声色犬马,现实蜗居自闭;自我感觉是人上人,朋友看他就是个一般人。
 


关于自我形象的问题,简单说,自己有关于自我认识的一个形象,你的人际交往中会有个形象,而现在网络上又有了一个网络形象,我曾听过不止一个来访对我表达会顾及自己网络形象,甚至在去年到今年的疫情期间还有因为zoom开视频会议时觉得自己面容不好去整容的情况。自我的感觉与认识会在几种形象之间来回摆荡,甚至还要艳羡一个有钱有势的形象,这无疑会造成自我的割裂与焦虑。
 
手机里面有符合我们想象与愉悦精神的内容。现实太残酷、太艰难、太现实了,以至于想象力都被剥夺了,你似乎必然要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达成某个目标才能被认可。社会价值观在不知不觉间被统一了,貌似只有有钱和有趣两种可能存在,我们都朝着那个人设目标努力,貌似达不到别人的水平,就没达到某种预期,你的存在就是没有价值的,个人的价值已经被社会绑定,衡量自己的已经不是自我感觉与理想,而是社会的,你还没有摆脱家长的目光又进入了社会的目光之中,一切都不只是你个人的选择了。
 
社会始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颇为理想化的人人都有机会完美社会的情况,一种颇为现实的为生存而焦虑无法实现的情况。对应之下的人也一样,无法表达的焦虑与压抑,通过网络来缓解,而这种缓解付出的是你最宝贵的注意力。
 


网络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愉悦身心,满足精神刺激,甚至可以以各种视角深入体验别人的生活与拥有,被诱惑而无法满足的东西,在短视频里可以免费体验。现实中不敢想象的心理阴暗面与全能自恋在动漫中找到了归属。现实中无法表达的话语与偏好文学作品都有涉及,一切只要能爽就好。
 
这一切让你依附他人,使自己的精神空心化,成为被网络内容支配的存在,看似是你选择了内容,而它却反过来支配了你的生活与各种行为。没有否定的存在不是一个好的环境,不利于成长和反思,而全网都在打造肯定性,这是有问题的。
 
当我们寻求认同的企图被利用,成为商业化谋财的手段,那么这个认同一定是单一价值观,且里面的人无论你意愿如何都将是内卷化的存在,获利的只有资本,明明是你提供内容与注意力凭什么他们挣钱,仅仅因为提供了一个平台吗?
 


平台是对于个体的围剿,使小部分群体获益而已,筛选暗含着标价。方便快捷使得心身不同在,为什么旅游是现代人的刚需?因为心身同在对于自我同一性极具重要性,涉及认识、体验、知觉的统合,而现在缺少了身体的参与,仅仅是心理运作,造成了关于自我的撕裂,我们一直生活在别处——一个充满诱惑与过度真实的全景场域中。
 
一切都指向了享乐,一种虚幻的理想化体验。心身的撕裂,恣意的满足,源源不断的诱惑,理想化的生活,让我们离实际体验越来越远。想象并非越多越好,线下关系才是人际关系的根本,关注自身当下生活与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事。
 
手机依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型毒品,它捕获了我们,使我们逃无可逃,使我们对生活目标妥协,手机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显然即便认识到了手机邪恶本质,一方面想要放下手机,另一方面却又摆脱不了;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抗焦虑与抑郁的药,大有人生不止,药不能停的节奏。



Ps:少些比较,把价值感放在对自我的体验上,放下别人的价值观,找到自我的定位,保护好你的注意力,少让蓝光对于眼睛的伤害,增加与朋友的线下会面,多些线下体验,也许能让你对生活的体验多一些幸福感。

如需心理咨询或者深入交流可以随时在公众号对话框中联系我,
或者直接给我发邮件:drhoupf@163.com。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不一样的视角,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仰仗朋友们侠义相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理微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586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