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下神坛的马老师(马老师的神坛)

《走下神坛的“马老师”》

《走下神坛的“马老师”》

据媒体报道,马云先生彻底离开了“阿里”,《风起云涌》自此重归书中。换句话说,马云,以他在阿里巴巴成功之前的成就,是一个凡人。他的颜值和才华是否和他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我们不必说他在进入大学之前参加了几次高考。在他那个年代,这很正常,但从这一点来说,可以说他一开始就不是超人!我们不必说他辞了教职下海挣钱,这是初级阶段,也就是什么都做不了,就会血本无归。作为一个从老师变成了商人的人,这是极其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凸显了他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在中国人的思维里,英雄不问出处。如果我们描述他成功前的过去,他越平凡、越悲惨,就越能证明他今天的能力和伟大。正如刘爸爸一直说的,“伟大”的联想是他从中科院拿了20万元在门房创业。所以,我们提到他的过去,不是贬低他,而是证明他的不平凡和伟大。

马云,在沈峰之前,是一个励志的大写的人,充满了逐渐伟大的追求。当然,不管他是多么不愿意承认还是否认,他最初的动机都是想获得比当老师更多的钱,追求比当老师高得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因为在他教书的日子里,老师没有多少钱,社会地位也不高,这和现在的老师不一样。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其实被很多人当成了笑话。因为这不是他的发明,他只是通过去美国旅行才知道这个模型,并希望复制到中国。那时候的互联网还是高高在上,不普及,不深入人心,或者随便使用。2000年前后,个人计算机在中国还远未普及,各组织的大多数计算机仍停留在文件处理上,如打字,而互联网可能主要体现在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上,如伊妹儿。马老师也有过求爸爸奶奶找钱的经历。当时在国内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他的钱比他多,包括很多互联网大佬,但他似乎对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很乐观。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孙正义,从而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直到他成功,然后上市封神!这不仅是他自己的本事,也是资本、媒体、社会的功劳,以至于做“电商之父”、“商业之神”都不够配他,所以不知道他发明了谁的发明,说他是外星人。

从神化开始,马先生也加紧了他的演讲和布道之旅。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他的阿里帝国,除了他个人按照马斯洛的理论追求之外。阿里帝国逐渐形成后,马先生成了马的老师。在中国和世界上,几乎到处都有马老师和语录,所以马先生开始有了许多光环:企业家、演说家、社会活动家、“大学”校长、书法家、太极大师、演员、马爸爸、联合国官员。人生的巅峰,你说出来,就得来!所以“马云时代”成了一个强大而熟悉的说法。马老师也成为了一个时代中国年轻人的偶像和导师。

花越来越吸引人,老马可能不认识路。老师走下神坛,其实不是从2020外滩金融峰会的拍摄开始的。如果我们推测一下,马先生与会玩“空杯对蛇”的、家住江西泸溪的已故“王林伪大师”的亲密互动就此开始。当时的新闻报道还历历在目。马云和“小燕子”一行爬山涉水去江西拜访“王林师傅”。虽然王林出事后,马老师也解释说对师傅的“空杯蛇来”之类的很好奇,对“小燕子”等人也不熟悉,只是“偶遇”。但王林不是功夫大师,而是一个玩政商的“圈儿大师”,已经被世人所熟知。老师全神贯注于一切,但他没有什么可想的。为什么要亲自去见他?“王林大师”的曝光甚至暴露了他原本的模样,这让马先生真的有点“多尴尬”。也许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对马老师有了更多更丰富的想法和视角。因为马先生也参加了“泰山俱乐部”,创办了“湖滨大学”和“江南俱乐部”,无论是大学还是圈子,现在看来都不是马先生说了算。

阿里巴巴的初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随着阿里巴巴帝国的崛起,人们看到他所倡导的网络市场已经逐渐偏离了初衷。无论是平台运营商、消费者还是供应商,甚至是曾经的实体从业者,从线下突然回望,逐渐踏上自己线上线路的过程,竟然是一段充满陷阱的危险下沉之旅。当阿里帝国疯狂扩张时,垄断逐渐到来,资本的贪婪和血腥越来越明显。某俱乐部分校(湖滨大学昆明分校)拟入园近2万亩?“借贷”的本金是30亿,100倍杠杆就能实现3000多亿的交易,还有“少监管无抵押”?与民生相关的“菜篮子”也被其盯上了。打着“社区团购”的旗号,正准备以资本狂轰滥炸的游戏推出最后的收获。阿里巴巴越来越偏离初衷,从搭建平台到解决“世上无难事”的问题,再到离开我“世上无难事”的生态平台。赢家通吃,大到不能倒。阿里帝国想成为“国中之国”吗?

此外,马先生还有一些金句,可能加速了他走下神坛。首先,总的想法是,“我不喜欢钱,我对钱没有任何想法。”人们不仅要问,你为什么设置这么多现金,为什么这么多年阿里巴巴平台不严格纳税,为什么蚂蚁金服继续上市?第二,总体思路是“我这辈子最后悔做阿里巴巴了”。第三,“996是福。"。这种“地址不明”,虽然一时很酷,但也能体现“独特性和智慧”,却强烈冲击着吃瓜群众脆弱的心灵,尤其是把他当作精神偶像和人生导师的年轻一代,当然还有在“债务链”中挣扎的巨大屌丝。你的马老师太有钱了,钱只是数字,他们要想尽办法还“借出去”等网贷。没有阿里巴巴,谁知道还有你,更别说马云的高远,儒家经典。人们突然发现马先生是怎么好起来的。

来越装B,奇谈怪论不断,越来越不接地气,跟人民群众有了“心”的距离。

我们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和把握马老师的内心世界和伟大追求。但我们深知,如果马老师所开创的商业帝国,始终盯着的是“剁手党”、“月光族”、“债二代”,以致社区市场的“几棵白菜和一捆大葱”,那么马老师海阔天空的布道之旅,最终也只是“云里雾里”。

高处不胜寒,只有走下神坛,才能回归故里!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6827.html

(0)

相关推荐

  • 大雪时节,万物皆藏,有养肾的好机会。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冬天是养肾的好时节。大雪时节,万物潜藏,男人也要在“藏”字上下功夫。

    生活 2021年12月7日
  • 什么叫智能制造业,智能制造行业

    看一份发改委原司长对国内制造业行业的整体评价,有些点讲的很好,发人深思。以下为全文内容:智能制造是一个特别大的题目,我讲点自己的认识,跟大家分享。按理说,今天要讲制造业,有人会不太理解,说还讲制造业,题目和内容都很LOW。我说讲什么不LOW呢?讲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就不LOW?我说你理解错了,我们这个社会目前最大的误导就是认为讲制造业是过时的,是落伍的。认为要讲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之类,才跟得上形势,才与时俱进。这是当前社会最大的问题。1、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制造业要谈制造业是因为当前制造业还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体现在哪里?唯一的标志就是制造业发不发达。这是我们现在没人说,不想说,不愿意说的。我总结,人类的发展进步就是制造业的发展进步。有人会说我偏激,我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在于人可以制造工具。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做美国是服务经济,是后工业社会,不搞制造业了,而中国制造业很发达。但美国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去年美国服务业的比重是81%,以此证明美国是后工业经济,是不要制造业的经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美国去年制造业是2.36万亿,占经济总量的11%,服务业是81%。大家不知道81%背后的东西,那么背后是什么呢?在美国服务业的81%里头60%以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的,这些年占美国经济总量约48%、49%、50%。什么意思?就是说美国经济全部总量里有一半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加上制造业本身就超过了60%。换句话说,美国制造业占美国经济总量超过60%。所以说,美国其实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美国从来也没有放弃制造业,直到今天。特朗普说,美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的超级大国。中心意思是讲要摆脱中国的依赖。总之,如果我们中国对这个认识不清楚,天天忽悠新概念,我估计中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2、工业化的发展历程第一,昨天。人类历史就是科学技术不断为制造业赋能的历史,我们不断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在制造业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进步。今天“智能制造”这个词是1988年美国怀特教授出的一本叫《智能制造》的书里首次提出来的,到现在也就32年,时间很短。实际上说起智能制造,往前追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7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那个时候制造业有了比较快的进步。为什么说工业革命的开始是瓦特发明蒸汽机呢?因为动力的进步,人力可以解放出来,是机械化时代,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了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之后,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1821年法拉第发明电动机为标志,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气化时代又上了一个台阶。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1946年发明电子计算机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时代还在持续,至于持续多长时间,还不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又被认为是智能化时代。在过去200多年当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而且始终处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近年来,推进制造业的能力水平及各方面,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很多的战略,也提出了很多的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支持。他们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方面有很多的战略举措。从国内来看,我们开放40年来,紧跟发达国家步伐,向他们学习,在抓住全球产业大势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制造技术有机融合方面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些成就就不一一列举。为什么有这个成就?一个原因是我们积极向别人学习借鉴,另一个是我们自己不断努力的结果。3、短时间完成的工业化,丢失了什么第二,今天。尽管过去三十年我们在制造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体系(总规模),但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距离发达国家差距还非常巨大。尽管块头不小,但从技术、工艺、材料、水平能力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这部分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当然,(我国)真正走工业化的时间还比较短,实际上也就这四十年。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取得的成就实际上是我们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三百年的工业化道路。走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百年,走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百年,又走过了第三次工业前三四十年,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急速地追赶,势必缺失了很多东西,少了很多环节。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比较突出:第一,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现在产业基础包括研究的基础、产业化的基础、应用的基础等等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对后面的应用至关重要。因为前面工业化时间很短这个客观现实,(导致)很多基础研究没有跟上,包括大学研究机构,还有大企业的基础研究都很差。一百多年前美国有一个物理学家叫做亨利·罗兰,做过一次演讲,他说为了应用科学,科学本身必须成功,假如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只满足科学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科学。到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改得怎么样了?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我们重大的基础理论,重大的原创核心技术几乎是空白的。到今天4G的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都严重依赖于国外。目前我国高端的芯片,工业机器人等等这些硬件几乎不能生产,我们原创的操作系统等这些关键软件也要依靠进口。比如说驱动电机,生产驱动电机一个小部件国内生产规模很大,全世界没无人可比,但制造这个电机所需的高速精密轴承,耐电的材料,高精度的位置和温度的传感器,里面的电子开关IGBT等等这些东西,我们没有一件能生产。由于基础研究差,导致了底层的硬件、底层的软件都要依赖别人,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和美国最根本的、最大的差距。第二个短板是产业生态上不去。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不完整,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有的环节是空白的。而且我们为智能制造服务的这些关键基础设施还差得很远,比如说这两天讨论的工业互联网、5G,包括数据资源的体系、人才资源体系几乎没有什么是健全的。第三,产业环境亟待提升我归纳有三个偏差,第一个是认知偏差,是不重视制造过程、制造经验的结果。这个积累非常重要,就是好大喜功,没有认识到工业1.0、2.0、3.0到4.0要一步一步走,为什么?因为工业化的进程可以缩短,不可以省略。省略了任何一个环节将来都要付出沉痛的代价,而且早晚要补上。第二是引导偏差,很多引导策略不系统、不完整、碎片化,没有办法执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差,重点也不突出。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形成共识、形成合力。第三个偏差就是执行偏差,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或者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没有看见主导力量,各自为政,一片散沙,而且资本、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浪费掉了。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形势)就是这么严峻。4、美国的经济起飞的引擎是什么明天。明天面临什么?实际上很清楚,今天面临什么短板、瓶颈,那就是我们明天要努力的方向。这样说的话,第一是要夯实基础,当然有高校问题、研究机构问题、企业问题,这些基础都要夯实,没有这个想飞基本是不可能的。意思是,全社会必须得有这个意识。大学在基础研究中承担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的经济起飞有两个引擎,一个是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湾区,一个在美国的东部波斯顿,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特别活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地方)?因为西部有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些著名大学。东部地区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大学有雄厚的研究力量,有长期的积累,有源源不断的学生进来和出来,就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才。美国这两个地方围绕着大学形成相当成熟的产业,大学里头的发明创造提供产业化给一系列制造业(技术支撑),还有为制造业系统提供金融支持。同时,这一套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体系和发达的金融业体系就确保了美国从大学的基础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小试、中试、产业化,然后放大,最后就是很大的产业。工厂可以不放在美国,可以放在中国、欧洲。但是,它的原创成果在他的大学里,这些教授、实验室主任领着老师学生围绕着某一个细分领域,一个小领域持续研究。而且从前几代的实验室主任接过来这个接力棒。曾经有一个中国小孩在那工作,我就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说就做研究,来了半年。我说我想知道你这半年的学习、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他说我的半年全部在实验室,早上起床吃点东西就到实验室,晚上十一二点回去(宿舍)。他说也不是老师要求他这样子,从实验室主任到一帮的年轻老师,再到学生都是这样的状态,而且全是自愿的,每天的状态都非常激昂,觉得有意义。我说这就是美国强大的唯一原因,谁能做到一点谁就是最大、最强的。第二,健全生态。一个是健全智能制造产业链,把短板补上。一个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工业互联网、5G。一个是人才体系的建设,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第三,完善环境其一,提升认知水平。其二,加强引导,要破除引导策略的碎片化。我曾经牵头制定了一个《增强制造业核心技术三年行动计划》,每三年一次,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就是想集中少数重点领域,把各种资源、资金、人才都集中到这个领域,使这个领域尽快有所突破。现在已经执行到第二轮,支持了一大批项目,效果非常好。其三,推动实施。我们讲智能制造核心还是制造,你不能想你的制造不行,上面加计算机,加个软件就行了。不是这样的,制造业需要积累,需要摸索,它有很多隐性知识,不是三天两天就学得来的。如果不熟悉制造过程、制造程序、制造工艺、制造经验,后边再多的数据都没有用,你根本不知道数据背后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制造的推进可能需要一个制造业巨头来引领、来主导,没有的话,这个事情就很难做。制造巨头才了解制造业,才明白制造工艺、制造的程序和掌握制造的核心技术,不掌握这个,你想引领也引领不了。国际上最典型就是GE,上百年的制造经验,它对制造工艺、制造领域的理解比任何其他企业都深刻。同时又有巨大的实力来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了大量信息技术的关键,这样,两方结合才可能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制造业大企业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科技 2021年10月30日
  •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有胃部不适,可能是胃轻瘫。注意清淡饮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糖尿病本身可能并不是那么可怕,让人心生畏惧的主要是因为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后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

    生活 2021年10月27日
  • 今日纽约黄金价格盎司,今日纽约金价

    新华社芝加哥11月18日电(记者徐静)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18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8美元,收于每盎司1861.4美元,跌幅为0.47%。

    生活 2021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