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高血压损害血管、心脏、肾脏、大脑等部位,每年死于高血压的人占据所有疾病的首位。因此,高血压应该受到每个人的高度重视。那么,常见的降压药有哪些不良反应呢?如何避免吃药?下面将一一回答大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常被称为普利,因为这些药物的药物名称中有“普利”一词,代表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是高血压的“主角”之一。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产生来降低血压。ACEI的副作用包括干咳、血清钾升高和血清肌酐升高。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特别高,从10%到15%不等。因咽喉发痒、刺激性干咳,常被误诊为“咽炎”或“感冒”,误用抗生素治疗。应对策略:咳嗽主要发生在夜间,躺下后会加重,尤其是女性和不吸烟者。但普利类药物引起的干咳并不是用药的禁忌症,大多数人都能耐受,在持续用药过程中可逐渐减轻或缓解。对于咳嗽严重不耐受的人,有必要停药。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一般称为沙坦类,代表缬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和奥美沙坦。ARB阻断血管紧张素II降低血压的作用,但ARB比ACEI安全得多,没有干咳的副作用,血清钾和肌酐升高的副作用也小得多。ARB的副作用包括轻度头晕、恶心和血钾升高。应对策略:ARB可与排钾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联合使用,降低血压,避免低钾血症。在调整用药计划之前,你应该咨询医生。
受体阻滞剂选择性阻断1受体,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增加了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和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有阿罗洛尔、卡维地洛等。这些药物会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动过缓。大剂量使用时,还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和支气管哮喘。应对策略: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支气管哮喘,禁用这些药物。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不能突然停药,否则可能出现戒断综合征,即病情反弹。一般需要逐渐减少用量。剂量是否可以减少或停止应由主治医生仔细评估后决定。不要自行减少或停止剂量。
钙通道阻滞剂(CCB)因这些药物名称中的“Dipping”一词而被普遍称为“Dipping”,它们分别代表苯磺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控释片、尼群地平、非洛地平和拉西地平。通过阻断心肌细胞膜和血管壁平滑肌上的钙通道,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CCB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面部潮红、牙龈增生、心悸和脚踝水肿。应对策略:头痛和面部潮红与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有关。减少剂量可以缓解甚至缓解症状。如果实在不能忍受,可以用其他降压药代替。如果出现牙龈增生,必须停药,停药1 ~ 2个月后自行消退。如果心跳加快,可以联合受体阻滞剂或改用其他降压药。如果有脚踝水肿,如果水肿不严重,就不需要干预。晚上睡觉时,由于体位的改变,水肿通常在清晨消失,晚上会复发。每天多抬脚有助于缓解水肿。如果水肿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CCB可分为长效(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和短效(如甲氧氯普胺)。尽量选择药效持久稳定、副作用相对较小的长效CCB。
利尿剂氢氯噻嗪常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氢氯噻嗪可导致血清钾、钠降低,血尿酸升高。对策:注意监测血清钾、钠、尿量,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将排钾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与ACEI(或ARB)联用,可减少或避免低钾血症。
受体阻滞剂临床上常用的受体阻滞剂包括哌唑嗪、多沙唑嗪和特拉唑嗪。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受体,血管直接扩张以降低血压。降压作用比较强,但血压下降后,反射性使心率迅速增加,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心绞痛。这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直立性低血压”,尤其是首次服药时。应对策略:初始剂量要小。建议晚上睡觉前服用,尽量避免晚上起床。
降压药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不能根据朋友、邻居和家人的建议擅自服药或换药。你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降压药。接受降压药的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有人担心一种降压药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所以没必要换药。降压药的副作用通常发生在服药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如果使用几年后没有出现副作用,说明可以很好的耐受,只要血压控制满意,就不需要换药。另外,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有些人已经用了几年的降压药了。原来血压控制的很好,但是最近又升高了。不是耐药,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收缩压会逐渐升高。现在血压控制不好的原因是你的血压比以前高了,不是抗药性。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添加另一种药物或增加原始药物的量,而不是
应尝试换药。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