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不应低估“药物介绍”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这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引”意为向导,有引经报使之意,是借用一些食物或药物对脏腑的特殊亲和能力,可引众药直达病所。或引药力集中于某脏腑,以达增强疗效、解毒扶正和护胃矫味的效果,常用药引有以下几种。

中医处方讲究“药物介绍”,这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引”的意思是引路,就是引用经典,向别人汇报。它是指某些食物或药物对内脏的特殊亲和力,可将各种药物直接引向发病部位。或者将诱药力集中在某一脏腑,达到增强疗效、解毒扶正、护胃矫味的效果。常用药物如下。

服中药不可小视“药引”

(1)生姜,味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之功。外感风寒引起恶心呕吐时,可在2~3片方药中中加入生姜以增强疗效,常与大枣同用。

(2)大葱,味辛温,入肺胃经,散寒助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头痛、鼻塞或因感冒引起的小便不通时,常以大葱根5~7根为引子。

(3)盐,咸而寒,入肾、胃、大肠。能清虚火、解毒、治疗肾虚的药物,宜用淡盐水服用,药物应导入肾内,以增强疗效。比如用淡盐水服用六味地黄丸和明目地黄丸。

(4)大枣,味甘性温,属脾胃经,益气补虚,调和营健,养血安神。外感疾病时,气虚或重者用药如甘遂、大戟、马钱子等。常用,加7~15个大枣,护胃解毒。

(5)酒,味辛,可散温血管。经常使用活血通络、温中散寒的方药时,可采用酒煎药、酒浸泡或酒服等方法来增强疗效。

(6)蜂蜜,味甘而平,能养润肺、胃、肠,健脾解毒,可与1~3勺蜂蜜同用,治疗肺虚燥或脾肠燥结型便秘,解痉解毒。

(7)红糖,味甘温,能补中化瘀,温经活络。外感风寒、腹痛或产后恶露不绝时,常以红糖30克为引,有时与3~5片生姜同用,即温散生姜以加强疗效。

(8)醋,味酸平,入肝、胃经,有化瘀通络、固涩开胃的功效。古称“苦酒”,外用药、内用药均可引用。治血热崩漏,赤白带下,蛔虫内动等。经常引用1 ~ 3汤匙醋,也可适量加入外用药中治疗跌打瘀血或风湿骨痛等。这时,用量往往是100 ~ 250克。

(9)灯心草,味甘淡,微寒,入心小肠,有清心除烦、利水通淋之功。凡治失眠、小便黄赤、心火过盛引起的梦幻性眩晕的方药中人,均以此为例,常用剂量为40 ~ 60厘米。(10)粳米,味甘平,可入胃经益气健胃。当治疗热性疾病需要大剂量苦寒药时,常作为预防苦寒和胃功能衰竭的指南。

服中药不可小视“药引”

此外,在治疗疾病时,有些药物可以将其他药物的药效导向病变部位或某一经络,这也是一种导向(药物导向)功能。比如太阳若患有月经病,如头痛、颈部不适、畏寒等。以羌活、防风、藁本为引;阳明经病,自汗、恶热、目赤、鼻干,以升麻、葛根、白芷为导。少阳经病,见胸胁疼痛、寒热、心烦,以柴胡为引;对于月经病,患者腹部胀满,呕吐,腹泻和thi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730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