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抛物线法线的“本质”是什么?
出色的回答:
中国古代数学有着光荣的传统,但从明朝开始就落后于西方。20世纪初,伴随着科学与民主的热潮,中国数学家踏上了学习和赶超西方高等数学的光荣而艰难的历程。本文将介绍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约300年是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缓慢与西方数学逐渐传入的过渡时期,其间出现了西方数学传播的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这一里程碑事件是欧几里德《原本》的首次翻译。1606年,中国学者徐光启(1562-1633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完成了《欧几里得《原本》前六卷的中译本,并于次年(1607年)正式出版,定名为《几何原本》,中国数学术语“几何”由此而来。17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初等数学知识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发展,如三角学、透视学、代数等。也部分传入中国,特别是17世纪50年代,波兰传教士J . Nicolas Smogolenski来到中国,他引进了不久前还没有发明的对数。1664年,薛凤祚编《天文会通》,其中有一卷《比例对数表》(1660
西方数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第二次高潮始于19世纪中叶。除了初等数学,这一时期介绍的数学知识还包括解析几何、微积分、无穷级数理论、概率论等现代数学。1859年,清代数学家李(1811-1882)与英国传教士A . Wylie合作出版了《代微积拾级》,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微积分著作[原文是美国数学家E.Loomis的《解析几何与微分积分原理》,1851年]。
李
李在翻译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中文数学术语,而且其中很多(如函数、微分、积分、级数、切线、法线、渐近线、抛物线、双曲线、指数、多项式、代数等。)是今天普遍接受和使用的。
李还与他人合作翻译了许多其他西方作品,如德摩根《代数学》。华佗之后的另一位数学家(1833-1902)也翻译出版了《微积溯源》 (1874)》、《决疑数学》 (1880)》等数学著作,其中《决疑数学》是我国流传最早的概率论著作。
李是研究中国古典数学的数学家的杰出代表,在以戴震、王来、李锐为代表的清代中叶干家派的影响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用中国传统的数学方法创造了“尖锥技术”,相当于卡瓦列里早期的积分学。他研究了传统的“叠加技术”,得到了一系列组合恒等式,包括著名的“李恒等式”:
这些著作成为他后来接受和翻译西方近代数学的学术基础。后来,李在清政府办的北京馆的天算馆(1867年开放)当数学老师,该馆于1898年并入帝国大学堂。
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和科学基础的限制,其效果普遍不显著。晚清数学教育改革仍以初等数学为主。即使在所谓的“大学堂”里,数学教学的内容也没有超出初等微积分的范围,大部分被转换成传统语言进行教学。中国近代数学的真正发展是辛亥革命后,高等数学教育的建立是一个重要标志。
*文章选自《数学史概论》,作者李文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趣的数学
微信号:mathfun
趣味数学以数学学习为主题,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旨在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分享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