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库存周转效率的天然行业有哪些(二)
在上周的文章中,晓闲介绍了新鲜蔬菜行业这样一个天然高库存周转的行业,今天会接着介绍第二个高库存周转行业,我还是会从自己的本业入手做介绍。
在介绍鲜奶行业的具体业务模式之前,晓闲会先介绍一下奶制品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历史过往。
新鲜牛奶行业属于奶制品行业的一个细分赛道或者细分行业。
从奶制品的行业的发展前景看,中国的奶制品行业正处于继续增长的阶段,其中的龙头公司继续维持其垄断地位,在奶制品行业中,龙头企业即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
行业格局形成了以双龙头的寡头垄断、众多地区性品牌竞相争艳的竞争格局,在这种竞争格局中,地区性乳企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艰难。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大本营坐镇华东地区的光明乳业,更确切地说其大本营在上海是更恰当的。曾经,早期的光明乳业也有过非常叱诧风云的光辉岁月,是一家跟蒙牛和伊利并驾齐驱的存在,不过,由于光明乳业走错了路,且其自身的战略选择的失当,光明错过了曾经奶制品行业最辉煌的一段岁月,从此成为了追赶者。在后面的部分,晓闲会谈到光明乳业的其中一个关键性的战略错误。从奶制品产业的发展进程看,目前的中国奶制品行业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迹象,不同的细分行业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奶制品行业的细分赛道非常多,主要分为液体乳、奶粉、奶制品等类型。其中,液体乳是整个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块业务,液体乳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类型,具体可以分为常温奶和低温奶两个市场。而奶粉相对比较简单,除了产品种类有差异外,各家公司的奶粉本质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不管是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等其实也差不多而奶制品是一个非常大的细分范畴,奶酪、酸奶、含乳饮料等等,其类型最为丰富。从目前的细分赛道的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的的液体乳已经处于发展的成熟期,处于这个细分行业中的企业面临的局面往往是你死我活,当奶制品行业的蒙牛和伊利掀起行业的广告大战时,光明乳业最受伤,不仅利润大幅下滑,而且连营业收入都大幅下滑。而奶粉和奶制品行业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迹象。在晓闲看来,奶粉和奶制品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企业的成长空间非常大。以奶粉市场为例,曾经港股市场的飞鹤奶粉成为了前几年资本市场上最靓丽的仔,飞鹤奶粉于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从2016年到2020年,其营业收入从37亿一路上涨至186亿,年复合增速高达49.7%,而同期,企业的净利润从4.2亿上涨至74.4亿,年复合增速高达100%。不过,未来的飞鹤奶粉能否保持这么高的增长呢,需要大家自行判断了,这里小心啊不作评判。随着中国的人均GDP不断增长,超过8000-10000美元的阶段,国人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更高品质的奶制品的需求。由于欧美国家的人们生活水平更高,大家消费比较高的很多奶制品往往是奶酪这一类高端产品。对标欧美国家,未来的国人将会对这一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佐证晓闲关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下面晓闲以行业龙头伊利股份的关键数据做一个佐证。过去多年,伊利股份一直在做的事情是提高其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渗透率的高低会深远地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业绩,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伊利股份的历史经营数据,一窥企业的过去,从中找到行业发展的脉络。
在图1中,虽然伊利股份的常温奶的市场渗透率始终处于一个增长的状态,但是,其增长势头早已接近一个拐点,在2018年,该指标已经超过83%左右,而这个指标的上限无论如何不可达到100%,因此,伊利股份的常温奶的未来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而结合图2来看,企业的液体乳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但是,其增长速度已经处于比较慢的阶段了,未来伊利股份的液体乳的成长空间将会比较有限。而在图3中,伊利股份表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企业的奶粉和奶制品的整体规模快速增长之中,这也侧面说明这个细分行业未来依然大有可为。晓闲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阶段,是为了说明这个行业的一些重要特征。前面晓闲曾说过光明乳业从伊利股份和蒙牛的队伍中脱节了,那么,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实,光明脱节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奶源,其二是企业的战略,或者更具体地来说就是企业的技术路线或者产品种类。首先,奶源的差异在于光明乳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原奶,在这一点上,光明乳业先天性就弱于蒙牛和伊利。蒙牛和伊利股份的大本营在内蒙古地区,这两家公司坐拥中国最优质的奶牛养殖区和最好的草场,而光明乳业身处中国经济最富饶的华东地区,但是,华东地区的奶资源是最匮乏的。对奶制品企业而言,缺乏优质的牛奶资源,企业的竞争力天然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自然而然地,我们可以发现光明乳业天生就弱伊利和蒙牛一大截。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奶制品企业这些年到处买牛奶养殖厂的原因,伊利股份近些年收购了一家新西兰的奶品企业就是如此。以上这个原因可能还不是光明乳业在竞争浪潮中处于下风的真正原因,或者说,上面一个原因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光明乳业选择了一条错误的发展路线,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是错误的,而在未来是正确的技术路线。不过,技术路线的正确与否,往往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错过一个时代,正确的技术路线可能就是错误的。早年的联想选择了贸工技的发展路线,最终成为了PC时代的不败王者,不过,由于联想的战略路线转型不成功,现在联想成为了国人眼中应该被淘汰的一家企业。当下的联想还没有完成从贸工技转型为一家真正的技术型企业,在当下的技术浪潮中,联想已经被华为远远抛在后面,至于未来,我无法判断。光明乳业的错误在于早期的光明选择了以生鲜奶为核心产品的技术路线或产品路线,也就是主打低温奶。而蒙牛和伊利不同于光明乳业的地方在于,早期的企业选择以常温奶为主。低温奶和常温奶的差异非常大,常温奶通过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结合无菌包装技术,牛奶的保质期得到了大幅延长,可以存放半年之久。而低温奶一般采用巴氏杀菌技术,牛奶的保质期非常短,往往只有几天。二者除了在保质期上有非常大的差异外,产品的区域差异也非常大。对于低温奶来说,要想将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那么,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应该尽可能离奶源更近一些,可能是本地的奶厂直接供应给当地的消费者,低温奶走出当地的局限性比较大。除此之外,对于低温奶而言,企业还需要采用冷链运输才能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因此,企业的成本将大幅增长。在早些年的大陆地区,由于公共运输系统和制冷技术的普及性并不高,因此,企业要想将冷鲜奶送到其他区域,其中的成本会非常高。由于企业面临了较高的成本和较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因此,光明乳业很难将低温奶销售给全国的消费者,企业也很难快速成长。而常温奶由于具备很长的保质期,因此,企业可以集中性的运送到全国各地销售。而且采取集中运输的形式,且常温奶并不需要企业提供冷链的配套服务,企业的整体成本并不高,因此,伊利和蒙牛可以抓住机会快速壮大。不过,现在冷鲜奶这个市场将发生一些变化,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冷链技术的快速普及、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升级,未来的低温奶市场依然会有非常可观的成长,当然,这个市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进入的。由于冷鲜奶行业依然存在的低保质期的特性,比如产品寿命仅有几天或者十几天,所以,企业必然要面临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产品销售掉。如果大家去大润发等超市逛时,就会经常注意到鲜奶产品往往在打折销售,比如伊利、蒙牛和光明的产品,我们经常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这些产品。华东地区是光明乳业的大本营,因此,光明不会轻易地让出自己的低温奶的市场。而伊利和蒙牛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往往具备很强的侵略性。因此,在华东市场上,我们将会持续见到企业之间的战争。而低温奶作为一个比较有潜力的细分赛道,伊利和蒙牛必然会继续掀起行业的腥风血雨,因此,打折销售是必然的。除了外部竞争外,企业面临的还有产品能否如期销售的压力。如果我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产品有很短的寿命,而消费者却不能及时购买产品时,此时最大的风险在于产品滞销问题。低温奶是一种食品,一旦出现产品滞销,这些产品很有可能是不能卖给消费者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而且,企业还面临着非常大的公众舆论的压力。一旦企业出现了售卖过期食品,该行为很容易被曝光出来,企业除了要面临政府的处罚,甚至被列入政府的异常经营名单,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当然,即使没有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还会面临失去消费者信任的局面。很多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不仅让三鹿这家奶制品龙头企业破产倒闭,同时,还让中国的奶粉品牌信誉度荡然无存,即使多年过去了,很多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也不高,尽管进口奶粉不如国产奶粉更适合国人的体质。因此,对于这些低温奶行业的玩家而言,如何将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卖给消费者往往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利益。换句话说,企业必然要采用快速交付的供应链模式,由此企业运营的结果一定是非常低的库存周转天数,和非常高的库存周转效率。由于低温奶行业的这一天然特征无法被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怎样做才能实现更好的经营效益,且在众多强者中脱颖而出呢?目前各大奶企纷纷在攻城略地,要拿下全球最优质的奶源。优质奶源的存在是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最佳选择。目前大陆地区优质的奶源已并不多,多数已经被这些巨头拿下了,未来中国企业的选择可能是将目光放到海外市场,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优质牧场和优质奶牛品种产品入手。收购国外的拥有优质奶场的乳企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奶制品天然是一种纯天然的消费品,企业要想在这个市场中胜出,很多时候需要关注市场的法则是什么。坦白讲,争夺优质奶源是很重要,但是,以晓闲的浅薄认知来看,不同企业生产的奶制品恐怕并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光明、蒙牛和伊利的低温奶我都喝过,不过,我实在是不清楚其中的差异在哪里,当然,我需要承认还是会有差异的。在这个市场中,奶企并不需要研发多么优质的低温奶产品。低温奶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路线,企业不管付出多少人力、物力和资金成本去研发产品,企业都很难创造出更优质的低温奶产品。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在低温奶市场中加大研发投入往往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比如酸奶、奶酪、奶油等产品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不同的技术水准下,企业研发的酸奶、奶酪等产品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企业需要加大在这一方面的研发投入。所以说,在低温奶市场上,企业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打造一种优质的品牌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企业的方案非常多,比如企业通过绑定销售低温奶和酸奶等产品或者低温奶与其他饮料产品,以此来提高产品销售量;比如设计不同的产品外观,如更有吸引力的颜色和包装外观;等等。在晓闲看来,优化低温奶的供应链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其中的关键选择在于如何通过优化企业的运输配送系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将产品交付到需要的消费者手中,必然成为企业的关注点之一。不管企业去哪里收购奶场,企业面临的局面永远都是优质奶场是稀缺资源。如果抛开国外的奶场,中国的优质奶场往往分布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而在全中国的消费者群体中,喜欢喝低温奶的消费者大多数又集中在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有当地的奶源,内蒙古地区的低温奶很难过去,而华东地区的需求很有可能需要从北方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的低温奶企业不具备进口奶源,它们要想将北方的奶源送到华东地区,就颇具难度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具体的挑战如下。以上方面都需要企业通过各方面去优化实现一种比较好的模式。
在下周的文章中,晓闲将介绍其他的高库存周转行业。
在文章的最后,向大家推荐2本关于商业模式介绍的书籍,帮助大家理解商业模式的一些概念。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晓闲粗谈行业分析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