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同治“知识普及”元年是哪一年
出色的回答:
1861年是大清朝和太平天国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清朝刚刚与英法俄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通过断绝土地补偿和屈辱的和平获得了暂时的喘息,随后收复了太平军占领的东南重镇安庆。太平天国失兵,失安庆,开始走向灭亡。因此,从1862年开始,形势对大清朝越来越有利,太平天国的灭亡开始了加速模式。
慈禧画像
1862年是同治元年。当然,6岁的同治小皇帝只是个傀儡。他的权力被发动“辛酉政变”的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恭亲王控制,其中慈禧太后的权力最大。但是,慈禧在政治上确实比另外两位要强。针对目前的形势,她刚上台时大力推动了两个主张。
首先是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其他汉人军事集团。
湘军攻占安庆后不久,朝廷授权曾国藩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他的督抚和各镇都在掌握之中。这个权力已经很大了,控制了四个省。一般像省长这样的省长最多只管理两个省。而且曾国藩是汉人,清朝以前的皇帝都不会重用汉人。以前咸丰帝为例。因为猜忌,他会收回刚刚给曾国藩的湖北代省长(或代理人)的职位,而胡林翼则与满文公文交好,把功劳都给了公文。同时,咸丰帝也认为有自己家族的公文盯着武昌,他更放心了。胡林翼成为湖北巡抚。因此,慈禧上台后,打破了枷锁。
曾国藩自然意识到了这一变化,于是大力发动左,而左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1860年,左奉命招募五千人组成楚军。然而,此时左仍在担任四平经堂候补,并陪同钦差大臣兼两江总督曾国藩协助军事。1861年底,曾国藩推荐左唐宗为浙江巡抚,让左唐宗孤军奋战浙江。1862年1月,朝廷颁布并接受,左突然从第四名跃升为第二名。而仅仅一年之后,左成为了闽浙总督,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当然,这还不够,即1862年初春,曾国藩发动自己的学生李鸿章帮助他组建淮军。然后,三月,李鸿章被推荐为江苏巡抚,朝廷再次批准,让他先袖手旁观。不过,他将在下半年转正。
此后,曾国藩的湘集团总公司改为三家,又诞生了另外两家大公司,每家都稳步增长,从而保持了同步。慈禧太后的主张无疑是极其有效的。想象一下,太平军已经在湘军的对手面前节节败退。现在突然多了两个强大的对手,楚军和淮军,几乎将进入超过三倍速度的灭绝模式。
慈禧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还送出了更致命的招数。
二、“借教师之力助打压”
1862年2月8日,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发布圣旨,正式宣布“借师助剿”政策。
其实“借教师助打压”的政策并不是那么容易敲定的。早在太平军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就有人建议朝廷请外国军舰协助。然而,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因为中国不能让西方外国人取笑它。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受尽屈辱,痛恨西方洋人。虽然我们打不过他们,但我们还是需要一些自尊。
外国人的态度呢?真的不是清主想请他们出手。他们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尤其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他们与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签订,遭受惨败的大清王朝承诺了英法等列强极其诱人的利益,于是英法等列强为了保住这种利益的提供者,突然改变了态度。如果大清国被太平天国灭了,或者穷到只剩下裤衩,那会有什么利润?与此同时,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和李世贤兄弟正在吞并浙江、江苏和上海,尤其是上海,李秀成正在率军进攻上海,相当于把手伸进了外国人的口袋。对于外国人来说,大清朝和太平天国谁对谁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只关心中国的利益,谁给利益,谁损害利益。这些是钥匙。
形势的发展离不开利益的驱动。因此,英法等国撕下中立的伪装,坚决支持大清王朝的“攻剿叛乱”,并承诺出兵做大助手。
1862年3月,原由美国人沃尔特斯领导的“洋枪队”改名为“常”,扩大到5000人。7月,一支3000人的“长街军”在宁波成立。这些部队都是外国人的军官和教练,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洋枪洋炮,然后打死了太平军。
不仅如此,还向各路清军提供洋枪,尤其是李鸿章的淮军。进入上海后,枪换枪,湘军几条街的武器装备都被扔了出去。
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清廷的“借师助剿”是非常致命的。本来外国人是中立的,这不仅让对付清军容易多了,还花了一些钱从外国人那里购买了大量洋枪和一些战备物资。洋人与清军会师后,不仅是前车之鉴的突然失守,更是强大的对手。
总的来说,1862年,以刚刚上台的慈禧为代表的清廷,打出了两张好牌,或者说两个独门绝技,可谓致命。一是按照湘军的模式复制淮军、楚军,让太平军加速败亡,同时“借师助剿”。仅仅一年多之后,太平天国就从湘军变成了湘军、楚军、淮军。太平天国如何站起来?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太平天国在安庆惨败,兵败,陈玉成被俘被杀,自身实力大降,而对手实力却暴涨数倍,只能以十倍速度被灭,根本没有扭转局势的力量。仅仅持续了两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已经灭亡。
当然,慈禧“借师助剿”的策略虽然有力,但不值得称赞,反而需要批评。毕竟清廷辱国卑躬屈膝,对内欺压百姓,镇压民众起义,还出钱请列强帮助屠杀同胞。
是令人齿冷的。相比之下,更需要帮助的太平天国却能严词拒绝洋人的染指和干涉,高下立判,这也是它能载入历史,并且能其历史作用被肯定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史》,赵尔巽《清史稿》等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