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年出生是哪一年,丑末年是哪一年

丑年是哪一年「建议收藏」网友提问:丑年是哪一年「建议收藏」优质回答:作者郑重地写在前面的话:声明一下,公元700年存在两个年号,前者是圣历三年,后者是久视元年,标题只是用久视元年代表公元700年而已,请勿抠字眼,谢谢。众

用户问题:

丑“推荐收藏”是哪一年

出色的回答:

作者郑重写在前面的话:声明公元700年有两个年份数字,前者是圣历第三年,后者是远景第一年。标题只代表公元700年有长远眼光的第一年。请不要挑词,谢谢。

众所周知,平均历年是365天,比如2019年;公历的闰年是366天,比如2020年;平均农历年最长为355天,如2003年,农历年;农历最长的闰年是385天,比如2006年的庚子年。

公历年的开始是一月,结束是十二月。农历新年的开始是第一个月,农历新年的结束是十二月,这是现代人习惯的常识。

根据农历,一年有385天,这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是历史上最长的一年吗?

老实说,385天真的不是最长的一年!历史上最长的一年是公元700年武则天统治时期,这一年有444天。

有些人可能会惊讶,这怎么可能!无论古今中外,使用的所有历法都是根据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来确定的。大家都知道一年大概有360天,闰月不到390天。这444天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皇帝为了体现自己的合法性,君权神授,肆意淫荡而制作的!这个皇帝就是现在热播剧《风起洛阳》里的圣人,历史上的皇帝武曌。

大唐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自认为是周天子后裔的玉皇大帝武则天享,大赦天下,宣布将正在使用的改为,永昌元年正月改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旧正月改为元月,即大会堂的第三天,自己发明了“于”字。

什么是夏征?什么是周政?这是什么意思?

所谓夏征,是指殷鉴的正月是夏朝的开始,农历正月初一是夏历的元朔。

所谓尹正,即殷商以丑十二月为一年之始,农历十二月初一为阴历元朔。

所谓周政,是指周朝始于建子十一月,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周历元朔。

这是历朝历代公认的“三正”,与黄帝历简字月、颛顼历海月、鲁历简丑月(后改为简字月)合称古六历。

叫什么“造月亮”还是“造月亮”?

为了测量时间,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成对搭配,形成60种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来标记年、月、日、时。这就是天干历,也叫甲子历。

在古代,月令是通过北斗七星的运行来计算的,如《淮南子天文训》中所记载的:“皇帝,运气是战斗的,月移动一会儿,他回到他的地方,第一个月指阴,第二个月指丑,第一年轮流,一天结束”。

这句话中的“斗”字是指北斗七星的斗柄和斗柄。周期为一年,古人把斗柄顶端的方向称为“戬”,所以根据季节把一年分为十二月。

古代还有一句谚语“一、二、三,太阳开泰,斗柄归阴,万物在春”,意思是每年的、阴日、北斗的斗柄刚好指向阴,这是一年的春天,也是一年的开始,所以第一个月叫,也就是建义月。

十二月的建筑如下:第一个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据钱公《史记历书》记载,于霞以殷鉴正月为正,称之为孟春,即夏历的尹正。

在殷商时期的夏后,人们重视丑陋的十二月

读者可以看看《汉书》编年史。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每年的都城都是冬天的十月,太初元年以后,每年的年初都变成了立春的第一个月。

因为汉武帝改用太初历法,导致了始元年(前104年)的15个月:

也就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和四月。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442天,是公元700年之后第二长的一年。

太初历用了188年,汉朝第二年(85年)二月开始用《四分历》,之后是荆楚历、元嘉历等等。

虽然历法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基本上没有偏离《太初历》的基础,都是从农历正月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正月初一庆祝春节。

然而,并不是没有人改变过夏历。从汉朝到民国,有四位皇帝短暂地改变了历法,改变了年初。这四个皇帝,特别有色彩,特别会折腾,就是新皇帝王莽,魏明帝曹操,周泽天皇帝武曌,唐肃宗恒力。

第一个闹事者是安汉公的新皇帝王莽。他在大汉居三年(八月)时,改元朝为始,宣布十二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九月)正月。

也就是说,他把汉代夏历正月初改为阴历丑十二月初,又把尹正初改为丑十二月初。

在他的操作下,公元8年,只有公历的正月、公历的二月和公历的十一月,共计十一个月。

第九年,从农历正月(即阳历十二月)、农历二月(阳历一月)、农历三月(阳历二月)、农历十二月(阳历十一月)共十二个月。

在新朝,阴历的丑陋直到王莽倒台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汉武帝刘。

恢复成夏历寅正。

第二个折腾家是魏明帝曹叡,他在青龙五年(237)三月,下诏更改历法,和王莽一样改行殷历,以建丑十二月为正,把青龙五年三月改为景初元年四月。

也就是说,公元237年,从夏历正月、夏历二月、夏历三月(改为殷历4月)、夏历四月(殷历5月)、夏历五月(殷历6月)、夏历六月(殷历7月)、夏历七月(殷历8月)、夏历八月(殷历9月)、夏历九月(殷历10月)、夏历十月(殷历11月)、夏历十一月(殷历12月),只有11个月。

而公元238年,则是殷历正月(夏历12月)、殷历二月(夏历1月)、殷历三月(夏历2月)、殷历四月(夏历3月)、殷历五月(夏历4月)、殷历六月(夏历5月)、殷历七月(夏历6月)、殷历八月(夏历7月)、殷历九月(夏历8月)、殷历十月(夏历9月)、殷历十一月(夏历10月)、殷历十二月(夏历11月),共计12月。

曹叡改行殷历的时间不到三年就被废弃,还没莽哥时间长。景初三年(239)殷历正月初一,实际是夏历的十二月初一,曹叡驾崩,养子曹芳即位。

到了殷历十二月,实际是夏历的十一月,曹芳下诏复用夏正,以建寅正月为正始元年(240)的正月,原来属于殷历的建丑正月,改为景初三年的后十二月。

这样一来,公元239年,就有13个月,分别是殷历正月(夏历12月)、殷历二月(夏历1月)、殷历三月(夏历2月)、殷历四月(夏历3月)、殷历五月(夏历4月)、殷历六月(夏历5月)、殷历七月(夏历6月)、殷历八月(夏历7月)、殷历九月(夏历8月)、殷历十月(夏历9月)、殷历十一月(夏历10月)、殷历十二月(夏历11月)、后十二月(夏历12月)。

第四个折腾家是唐肃宗李亨,他在上元二年(761)九月二十一,下诏去掉尊号,只称皇帝;去掉年号,只称元年;又效法曾祖母则天皇后,改周正,以建子十一月为岁首,月份以所建为数。

就是说,这家伙抛弃尊号,丢掉年号,把大唐通行的夏历,重新改成周历,这是要向武则天看齐吗?还是再次革大唐的命?

好在他只折腾了半年不到,就在次年(762)四月十五,改元宝应,重新恢复夏历,以建寅为正月,月数如旧了。

因为李亨的这番操作,导致公元761年,就是大唐元年,只有正月到十月,共计10个月。

而大唐二年,即公元762年,则有14个月,即周历建子月(夏历11月)、周历建丑月(夏历12月)、周历建寅月(夏历1月)、周历建卯月(夏历2月)、周历建辰月(夏历3月)、周历建巳月(夏历4月)、宝应元年夏历五月、······十二月。

就是因为这些折腾家们,随心所欲更改历法,才让某一年的天数或长或短,但史上最长的一年,并没有让王莽、曹叡、李亨遇上,而是让女皇武则天碰上了。

武则天在永昌元年(689)十一月,改夏正为周正,以建子十一月为正月,改永昌元年的十一月,为新年、即载初元年(690)的正月,并把建丑十二月改为腊月,把建寅正月改为一月。

这样一来,公元689年,就只有夏历正月到夏历十月,只有10个月。而公元690年,仍有12个月,却是周历正月(夏历11月)、周历腊月(夏历12月)、周历一月(夏历正月)、周历二月(夏历二月)、······周历十月(夏历十月)。

武则天更改历法,自然是为自己称帝做准备的,所以才废夏历行周历,她自诩为周朝后裔嘛!要革唐命,自然要换掉李唐的正朔。

不过,武周的周历也只推行了11年,到了圣历三年(700,五月五日改元久视)十月初十,则天大帝就下诏恢复旧正朔,废弃周历,复夏历,改夏历一月为正月,仍为岁首,周历正月依旧改为十一月。

正是因为武则天恢复了寅正,再碰巧遇到这一年是闰七月,致使公元700年就成为史上最长的一年:

周历正月(夏历11月)、周历腊月(夏历12月)、周历一月(夏历1月)、周历二月(夏历2月)、······周历十月(夏历10月)、夏历十一月、夏历十二月,共计15个月,444天。

这一年存在两个年号,从正月初一(夏历十一月初一,即公历699年11月27日),到五月初四(夏历五月初四,即公历700年5月26日)是圣历三年。

从五月初五(即公历700年5月27日)改元久视,到十二月三十(即公历701年2月12日),则是久视元年。

对了,大名鼎鼎的狄胖胖,就死在这一年的九月二十六,即公历700年的11月11日。

其实,不管是三代夏、商、周,还是短命的新朝、武周,他们废弃先朝正朔,自行更换历法岁首,不过是为了宣示他们的正统和天命。

可见,不管是什么历法、宗法,都要为政治服务、向皇权折腰,统治者们才不会管是否符合时令节气、是否会给小百姓制造困扰。

话说回来了,如果说王莽、武曌折腾正朔,是为了自己取代旧朝、称帝建国做准备,那曹叡和李亨,就实在是瞎折腾。

但曹叡好歹是因为下头人报告说,在某地看见黄龙了,所以才改正朔、易服色,总是有点由头,和前几位相比,李亨的行为就真有点一言难尽。

他本来就没过多少太平日子,多数时间都在颠沛流离,结果到生命最后一刻前,还在使劲折腾,自己宣称“欲垂范而自我,亦去华而就实”,向世人展示自己追求简朴,不尚浮华的德操呢,但还不到半年,就又自我否定,就足见这位李大家不过是瞎折腾罢了,总不会是病急乱投医吧?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三国志》、《旧唐书》、《新唐书》、《公历农历转换器》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843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