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
比如有的家长会说:“每天早上上班都来不及,孩子还在磨蹭鞋。一旦我帮他快点穿上鞋子,他就会哭,经常让我把他的鞋子再脱下来再穿上。这是为什么?”
娃各种讨嫌的龟毛行为背后,是他们对秩序无以复加的热爱,家长如果能因势利导,正好可以帮她建立秩序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蒙台梭利博士说,秩序是天堂的第一法则。秩序感是让孩子意识到环境中一切事物的位置,记住一切事物应该放在哪里。
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适应自己的环境,并在所有细节上控制它。因此,秩序会产生一种舒适和安全感,这将使我们有一种自然的快乐。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秩序的敏感期将从婴儿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该怎么做。
说到有效利用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秩序感,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让家里的环境井然有序。
是的,在干净有序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有更好的秩序感。
但其实还有一种家庭活动,比父母提供的有序环境更能培养秩序感,那就是“整理玩具”。
你可别小看整理玩具,它至少具备了两个优点:
1.它让伊娃参与建立秩序感。Eva整理玩具,不仅仅是整理玩具,而是体验如何整理乱七八糟的东西,如何分类!2.玩具是娃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每天都有机会整理,是最频繁最方便的训练。But,“整理玩具”的难点在于,发出指令容易,要孩子执行却很难。
长期照顾宝宝的妈妈都知道,宝宝极具破坏性,服从性差。他们非常擅长把玩具弄乱,收拾起来非常困难。
她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秩序感,简单的分类归纳的逻辑行为也能顺利完成。
如何让娃从“置若罔闻”变为“自觉自愿”,实践所得分享给各位:
1、拆解任务明确步骤,先要动起来
起初,像大多数妈妈一样,每次我收拾房间,我都会对千寻说:“过来收拾你的玩具。”
你知道,这几乎就像说还是不说。宝宝左耳进右耳出,继续自己玩。
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问题出在“整理玩具”这个词上。
这四个字对娃来说太抽象,太宏观,无从下手。
看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说的:
同样,想让娃完成整理玩具的任务,得给他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那宏观的四个大字给拆解了。
比如,我没有“整理玩具”,而是建议:“宝贝,你能把积木放在篮子里吗?”
当她完成这一步时,她给出了下一个指令,“宝贝,太棒了。所有的积木都回家了。”接下来,让我们把娃娃放进娃娃收纳柜!"
这样一次一个指令,娃容易理解,才愿意动起来,同时又学会了如何一步步构建有序,一举两得!
2、提供环境支持,训练分类归纳能力
所谓环境支持,就是大人自己先建立一个秩序,把玩具按不同类别,准备不同的收纳工具,让每个玩具都有固定的家。
这样的
,才有了训练娃分类归纳能力的客观条件。
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工具可以用起来吧!
这种收纳箱宜家里很多,大家可按需购买。
先把玩具分类,比如按功能分为积木类、模型类、角色扮演类……
然后,在收纳箱外贴上标签,标签最好是图文并茂,因为小朋友不识字,对图形更敏感。
乐高是很多家庭的必备玩具吧,反正我们家特别多。
零件多了非常难找,不如像图中这样,用颜色分类。
娃又学到功能之外的另一种分类法,理解到了规律是可以多样滴。
放积木的时候顺便清点数量,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积木学加减法。
这是一个看起来像动物园的玩偶收纳工具。
我们家是女儿,所以玩偶不少,自打有了“动物园”,收纳也变得省心很多。
因为娃对这个收纳工具超感兴趣,经常YY自己是管理员。
3、充分授权,孩子本是天生的秩序家
娃其实是追求秩序的,只不过他们在追求秩序的道路上,受到了大小肌肉,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不够完善的限制,走得有点磕磕绊绊。
而我们这些自诩为毫不费力就能完成的大人总是忍不住去扶一把,还以为帮娃省了时间和力气。
殊不知,娃正在耐心地、用心地构建秩序,努力克服处在发展中的机体带给他的所有困难。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不也经历过从儿童时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艰辛嘛。
儿童时期的所有活动都是成人后生活的基础,儿童要长大成人,要懂得各种生活的道理、获得各种经验和能力,必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理解人家努力的过程,是最起码的尊重。So——
不管娃整理得怎么样,你都要克制,克制,再克制,
本着不干涉、不打搅的原则,充分授权给娃。
尤其是,不要当着他的面再收拾一次!
一个秩序感好的人,逻辑思维强,做事有条不紊,有耐心,能持之以恒,心态平和,这都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品质。而秩序敏感期发展不好的孩子通常表现出粗心大意,规则意识弱,独立性差等特点。
由此可见,秩序将陪伴他的一生,也将影响他的一生,最终决定他的一生。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