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杀的是毛的奸臣还是忠臣?

毛文龙是奸臣还是忠臣被杀冤吗?网友提问:毛文龙是奸臣还是忠臣被杀冤吗?优质回答: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要知道毛文龙是忠臣还是奸臣要看看他做了那

用户问题:

被杀的是毛的奸臣还是忠臣?

出色的回答:

我是唐迪,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来【关注】我,一起聊聊过去和现在,探讨世界大势。先生我,只是为了学习和交朋友!

要知道毛龙文到底是一个忠臣还是一个奸臣,就要看他做了什么:

一、毛的为人和事

毛龙文,浙江杭州人,万历四年(1576年)生于杭州钱塘县宋胜利。从小家境贫寒,随母亲由叔叔沈光佐寄养。年轻的时候,我又穷又穷,学的是亚麻相学,靠摆摊算命为生。据说他还学过孙武的兵法来谈军事。

三十岁那年,我只身北上,途经北京到山海关、宁远。当时,叔侄沈光佐是山东的使臣。他向辽东巡抚王化贞推荐毛龙文,称赞他是“天才”。“他慷慨大方,长期研究时事。如果他尝试一次旅行,他将能够成功地为国家服务。”授予毛龙文总书记职务。天启元年五月,毛龙文引兵近二百,渡海三千里,直入虎穴。他在镇江躲过了起义军将领童养真父子,收复了数百里辽东。

辽阳失陷后,他从海路逃回,乘虚攻下鸭绿江边的镇江堡。镇江堡是九莲城风景名胜区,靠近鸭绿江口,位于定辽有为(凤凰城)东南,与朝鲜宜州隔江相望。王化贞授予他副连长职务,命令他驻守镇江堡。镇江堡失守后,率部到鸭绿江口外的皮岛,后升为总兵。皮岛,又名东江,又称瓦岛,属于朝鲜平壤的三个县。东西长十五里,南北宽十里,与鸭绿江口的张子岛、鹿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它的地理位置位于朝鲜辽东和山东登莱之间,被称为隧道,具有很大的战略价值。毛龙文登岛后,他努力准备。他召集了来自南方的难民、商人、丝绸和织物,来自北方的水貂,并登记收税。然而,几年后它被称为雄镇。

天启三年(1623年),毛龙文与部下商议:辽东唯一重要的地方是锦州(即金州卫,今金县),南通旅顺口,北有三牛坝,西有广宁,东有土府。若得此城,可陆路夺建州骑兵,水路运粮至登州。他带领张盼等人攻下锦州,仍然回到了皮岛。因为这场战争的成功,朝廷提拔毛龙文为左都督印将军,给了尚房建,并批准他建立真皮岛。

在多年的战役中,毛龙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称:“几年间,他屠杀了一万多奴隶,献俘数十人”;朝廷也称赞他“英勇满兵”,“是个好将军”。短短几年,他就从总司令迅速晋升为总司令、左总司令和廖平将军,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整个朝廷都认为毛为后金军队在海外的努力做出了贡献,兵部的估计是三三三六零毛没有足够的奴隶(指后金),但不仅仅是持有奴隶。杨修关于工程的评论很有代表性。“自东方反奴隶制疯狂以来,独独毛龙文支持大海,日本人从奴隶酋长的肘前移开以约束它”;“奴隶们在离开旧村前不时遭到袭击和掠夺,以阻止他们前来;奴才离开窥隘时,乘机攻打破之。”

因此,Xi宗在诏书中多次称赞毛龙文:被多方牵制,使奴隶困窘,不敢西望,“唯所依”。当派宗的太监

宗思继位后,继续推行优待毛龙文的政策。然而,鉴于他盛气凌人的态度,朝廷中的一些大臣经常约束他,引起毛对的不满。他告诉皇帝:“我孤立无援,备受约束,但我没有见过我工作的规模,我的怨恨比寻找我的丈夫更深。皇帝知道吗?”宗思同情地回复他:“毛龙文在东江曾经是一个正直淳朴的人,努力了好几年。我学到的东西,怎么会有人反驳!”

二、袁崇焕杀害毛的过程

崇祯元年六月,外交部派外交部袁外郎黄仲则掌管东江军饷,赴皮岛求证,建议朝廷支付东江兵3.6万。毛龙文大为不满,认为派黄仲则去查军饷,用每个岛上的士兵人数代替每个岛上的士兵人数太不合理了。认为也不同意这种做法的事实,他在给毛的信中说;“辽人避难,聚集在岛上,荷锄是民,而他们是兵,所以很难筹集到和大陆一样多的钱。一龙趁机又勇敢又有效,又有谁能以尴尬为借口!”

显然,司宗并不赞成以浪费军饷为借口约束毛龙文,而是主张对远离海外、孤军奋战的毛龙文采取特殊政策,不妨稍微放宽军饷,鼓励其英勇报国。事实上,假工资是当时各镇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并非毛龙文所独有。除此之外,为了应付皮岛等岛屿的开销以及锦州的陆上驻军,毛龙文除了朝廷固定的额外军饷外,还在海上经商,与朝鲜、暹罗、日本等国进行货物贸易,每月领银10.2万银元,并尽可能多的支付。所以,四总说“谁能拿我工资当借口”是有道理的。

问题是对毛袁崇焕也有偏见,最终导致辽东前线两员矛盾激化。袁崇焕上任后,年号为冀辽巡视员、邓来天津军务巡视员,身为钦差大臣,出镇督办,毛龙文无疑在他的掌控之下。他早就听说毛龙文在海外多年,就像一个分裂主义政权,不受控制。因此,临行前,他确定了对毛龙文的基本态度:有则用之,无则分之。

作为钦差大臣,他首先试图阻止毛龙文获得财政资源,并迫使他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宣布实施严格的海上禁令:不允许一艘船出海,所有运往东江(皮岛)的材料和设备。

,一概由关门起运至宁远近海觉华岛(今菊花岛),经督师衙门查验后,再由旅顺口转运至东江;而先前由天津所运的粮料,也改由觉华岛起运,全由督师衙门挂号,方许出海。这一举措不仅控制了毛文龙的粮饷装备的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毛文龙海上贸易的命脉,无异于给毛文龙致命一击。

毛文龙只得向皇上申诉:自从受到几十份奏疏诽谤以来,早已心如死灰,只因圣恩未报,才力疾以做未完之事,这是臣的愚忠,并非栖栖恋位。谁知袁督师封锁登州沿岸,不许一船出海,以致客船畏法不敢前来,故而部下士兵慌忙说“是拦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

“拦喉切我一刀”,此话虽不免有点夸大其辞,但多少还是道出了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基本态度。毛文龙上疏后,见皇上没有表态,于是再上一疏,倾吐他孤撑海外的苦衷:臣受命九年,自身甘苦与敌方情势的本末已报告多次。责臣虚冒军饷,是朝廷终于未明,而臣心又终于不白。是臣以虚报多数冒领军饷? 以兵数定饷而贪图金钱? 都不是,只不过力图恢复辽土,倘得饷具充足,便可乘机扫荡巢穴。

思宗毕竟遥隔千里,对袁、毛两人矛盾的激化程度没有深切的了解,故而对毛文龙的奏疏只是轻描淡写地答复:“岛兵裁定,照额发饷,近已有旨。督师欲而咨筹略,军中一切事宜当从长商榷。”他无论如何没有料到,时隔不久毛文龙即身首异处,再也无法“从长商榷”了。据后来袁崇焕向皇上报告:“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可见袁崇焕决心除掉毛文龙已成定局。

袁崇焕曾在皇上面前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又手持尚方宝剑,统揽辽东军事大权,不能容忍再出现先前那种“经抚不和”的互相掣肘现象,因此他要皇上撤销辽东巡抚与登莱巡抚两个建制,对于一向不听节制的毛文龙当然不能坐视。然而毛文龙已经尾大不掉,不仅有一支独立的毛家军(将领都改姓毛),而且深受皇上信赖,除了先斩后奏的非常手段,别无他法。

进士出身的袁崇焕毕竟比行伍出身的毛文龙工于心计精通权术,而且督师的官衔与权力也使他处于主动地位。于是袁崇焕精心策划了一个圈套,让毛文龙来钻。为了麻痹毛文龙,袁崇焕请求皇上催促东江司饷户部郎中先凑发十万两军饷,以缓解毛文龙的怨气。待毛文龙戒心消除后,他又借口面授方略,商议东西夹击的军事计划为名,邀请毛文龙离开皮岛赶往三岔、旅顺间。他的这一报告得到了思宗的批准。接下来袁崇焕便要设计杀毛文龙了。

袁督师要杀毛帅,此事计议已久。据他日后说,崇祯元年进京时,与朝中大臣谈及毛文龙,他明确表示要“徐图之”——慢慢收拾他。内阁辅臣钱龙锡为此事再三斟酌,亲自到袁崇焕寓所商议。钱龙锡问及辽东事宜,袁崇焕回答“当先从东江坐起。”钱龙锡不解地问:“舍实地而问海道,何也? 且毛帅未必可得力。"袁崇焕解释道:“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他还对钱龙锡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把他还未出关就要置毛文龙于死地的决心流露无遗。毛文龙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

袁崇焕出关后一直忙于平息宁远、锦州的兵变,收拾关宁兵马,暂时无暇顾及此事。待到关宁兵马收拾停当,便倾全力对付毛文龙。

先是派文官以饷司名义前往皮岛监视,之所以不派武官而派饷司,是为了让毛文龙的部下有所利而无所疑,同时又可为“毛帅冒饷”造成舆论。接着就是申严海禁,切断海上通道,一切粮饷物资均须经由宁远督师衙门批发,造成毛文龙的经济困境。到了这年十二月,袁崇焕所谓“徐图之”的计划已大体安排停当,毛文龙“有死无生”已成定局。

毛文龙还蒙在鼓里,当他派人向袁督师索饷时,袁还佯装不知其详,故意在大庭广众之间说:“文官不肯体恤武官,稍有不合,便思相中,成何事体? 既乏饷,何不详来?”于是把天津运来的粮饷拨十船发给来人,并且写了一封信慰问毛文龙,还随船送去犒赏银两、猪羊酒面之类。袁崇焕日后声称:“凡此,皆愚之也。文龙果堕彀中。”

也就是说,他是双管齐下:一手钳制,一手迷惑。毛文龙到底是一介武夫,至死都没有识破督师大人算计他的谋略。他还特地赶到宁远去参见袁督师,表示对顶头上司的礼节。袁崇焕为何不在宁远自己的地盘将毛擒杀? 那是考虑到毛的部下不能亲眼目睹,恐怕激成事变而负隅顽抗,残局反而不好收拾。

因此,袁崇焕决定深入海岛,到穴中擒虎。在宁远会晤时他就与毛文龙相约:在双岛再次会面,兼带检阅东江官兵。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袁崇焕从宁远出发,经中岛、松木岛、小黑山、大黑山、猪岛、蛇岛、虾蟆岛,二十九日抵达双岛(距旅顺陆路十八里水路四十里)。毛文龙于三十日夜从皮岛赶来,次日前往督师船上拜谒,并呈上币帛酒肴等礼品,聊表欢迎之意。

过后不久,袁崇焕来到毛文龙的营帐回拜,寒暄过后,袁崇焕试探道:“辽东海外止我两人之事,必同心共济方可成功,历险至此,欲商进取大计。有一良方,不知患者肯服此药否?”毛文龙随口应道:“某海外八年,屡立微功,因被谗言,粮饷缺乏,少器械马儿,不能遂心。若钱粮充足,相助成功,亦非难事。”

袁崇焕起身告辞,对送行的毛文龙说:“舟中不便张筵,借帐房于岛岸饮。”毛文龙礼貌而恭敬地答应了。六月初三日,袁崇焕登上双岛口,毛文龙率东江官兵列队欢迎。

进入帐篷后,毛文龙的卫士带刀环侍于袁督师身边,显见得毛文龙有点紧张。袁崇焕却雍容大度,使毛文龙感到不好意思,便斥退了卫士,两人密语至三更。次日,毛文龙设宴为督师大人接风,又密语至晚上。

此中密语,据后来袁崇焕奏报,大致如下:

袁:“久劳边塞,杭州西湖尽有乐地。”

毛:“久有此心,但唯我知灭奴孔核,灭了东夷,朝鲜文弱,可袭而有也。”

袁:“朝廷不勤远略,当有代劳者。”

毛:“此处谁代得?”

看似闲聊的对话中,已隐约可闻些许火药味了,袁督师要毛帅告老还乡,毛帅则反唇相讥,大有此地舍我其谁的意思。袁崇焕调换话题,借口要赏赐毛部官兵每人银一两,米一石、布 匹,向毛索要官兵花名册,毛不愿亮出家底,漫应道“本镇所带亲丁,现在双岛者三千五百余人耳,明日领犒。”交谈中,袁崇焕还通过毛文龙的随从,转达改编部队、听从节制、设置道厅行政机构等事宜。毛文龙同意编营伍、受节制两项,而不同意设道厅。

六月五日,袁崇焕在双岛召集随毛文龙前来的三千五百名官兵,加以犒赏。毛文龙进入袁崇焕营帐而谢,袁问;“镇下各官何不俱来见?”毛当即召来部下将官进入营帐,袁逐个询问姓名,不料都说姓毛,什么毛可公、毛可侯、毛可将、毛可相。毛文龙在一旁解释;“俱是敝户小孙。”袁崇焕说:“你们那里都姓毛,是出于不得已。这样好汉俱人人可用,我宁前(宁远前线)的官有许多俸,兵有许多粮,尚然不能饱,你们海外劳苫,每月只得米一斛,甚至家有数口俱分食这米。乏亿至此,情实酸痛,你们受我本部院一拜。为国家出力,自后不愁无饷。”

这一席话既有同情又有煽惑,不加掩饰地流露出要收拾毛文龙、整编其军队的用心。督师大人恩威并施的话语使毛部将官感动得连连叩头谢恩。袁崇焕乘机单刀直人,责问毛文龙:“本部院节制四镇,清严海禁,实恐天津登莱受腹心之患。今请设东江饷部,钱粮由宁远达东江亦便。昨与贵镇相商,必欲解银自往登莱籴买。又设移镇、定营制、分旅顺东西节制,并设道厅稽查兵马钱粮实数,俱不见允。终不然只管混帐过去,废坏朝廷许多钱粮,要东江何用? 本部院披肝沥胆与你谈了三日,只道你回头是迟也不迟。哪晓得你狼子野心,总是一片欺诳,到底目中无本部院犹可,方今圣天子英武天纵,国法岂容得你!”

不待毛文龙分说,袁崇焕当众宣布毛文龙当斩之罪,收捕入狱。毫无思想准备,一向桀骜不驯的毛文龙,岂肯在自己的地盘就范,倔强地不愿束手就擒。见毛文龙不服帖,他大声说:“今日杀了毛文龙,本部院若不能恢复全辽以还朝廷,愿试尚方(剑)以偿尔命。”

又向毛文龙的部下说:“毛文龙如此罪恶,尔等以为应杀不应杀? 若我屈杀文龙,尔等就来杀我!”说罢作了一个延颈就戮的姿势。其实他早已命随行参将谢尚政等布置停当,毛文龙的部将已无反抗的可能?。众将官相视失色,无可奈何地叩头哀告。

袁崇焕声色俱厉地说:“文龙一匹夫耳,以海外之故,官至都督,满门封荫,尽足酬劳保得,藉朝廷之宠灵,欺诳朝廷,无法无天!夫五年平奴,所凭者祖宗之法耳,法行自贵近始,今日不斩文龙,何以惩后? 皇上赐尚方(剑)正为此也。”

毛文龙听了此话,以为处死他乃是皇上的旨意,神色顿时颓丧,一时语塞,连连讨饶:“文龙自知死罪,只求恩赦。”袁崇焕毫不松口“你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你,东江一块土非皇上所有也!”他朝西叩头请旨:“臣今诛文龙以肃军政,镇将中再有如文龙者,亦以是法诛之。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说罢,取下尚方宝剑交给旗牌官,立即将毛文龙斩于帐前。

接着,袁崇焕宣布:毛文龙部下照旧供职,各复原姓;改编东江军队,分为四协,分别由毛文龙之子毛承禄,旗鼓中军徐敷奏,游击刘兴祚、副将陈继盛统辖,东江一切事权由陈继盛代管。次日,袁崇焕为毛文龙举行祭礼,他在灵柩前拜祭道“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六月初九日,袁崇焕离开双岛登舟启程,经旅顺返回宁远。

袁崇焕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后再把此事报告皇上。大敌当前,未经请示竟然擅杀一名大帅,此事非同小可,无怪乎他要“席藁待诛”了。思宗接到这一消息大为震惊。《明史》卷 《袁崇焕传》说:“帝骤闻,意殊骇,念既死,且方倚重崇焕,乃优旨褒答。俄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

他不得不改变先前对毛文龙的优容态度,支持袁崇焕,几天后思宗又向兵部发去一道谕旨,重申他对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看法:“朕以东事付督师袁崇焕,崇焕目击危机,躬亲正法,据奏责数十二罪状,死当厥辜。大将重辟先闻,自是行军纪律,此则决策弭变机事猝图,原不中制,具疏待罪,已奉明纶,仍着安心任事。”

三、冤杀还是该杀?

我们看看袁崇焕给毛文龙十二条罪状:

(1) 九年以来,兵马钱粮不受经略、巡抚管辖;

( 2)全无战功,却报首功;

(3) 刚愎撤泼,无人臣礼;

(4) 侵盗边海钱粮;

(5) 自开马市,私通外夷;

(6)亵朝廷名器,树自己爪牙;

(7) 劫赃无算,躬为盗贼;

(8)好色诲淫;

(9)拘锢难民,草菅人命;

(10)交结近侍;

(11)掩败为功:

(12)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且不论衰崇焕所说是否证据确凿,即使全部都是事实,这十二条中也只有二三条够得上称为罪状,其余各条大多为官场与军队的通病,并非毛文龙所独有,如果以此定罪处死,那么应当处死的官员将数不胜数,何必定要杀毛文龙不可!

这是令毛文龙及其部下无法心服口服的,然而这时已经没有辩白与洗刷的余地了,因为袁崇焕有尚方宝剑在手,可以先斩后奏。这一事件的处置着实耐人寻味。对于思宗而言,有无可奈何的的苦衷,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已把辽事全盘托付给了袁崇焕,由他全权处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先斩后奏处死毛文龙自然难以问罪。

但是内心深处思宗一向器重毛文龙,反对袁崇焕处死毛文龙,如果以此追究袁崇焕专擅,势必影响“五年平辽”的大计。他只要求袁崇焕能实现其立下的五年平辽的军令状,在此前提下,一切都可以听任他便宜行事。否则,新账老账一起算。

对于袁崇焕而言,杀毛文龙是逞一时之快,犯了一个大错误,于己于国都没有好处。对己而言,正如他在杀毛文龙之前发誓时所说的那样:“我若不能恢复辽东,愿齿尚方(剑)以谢尔”;在给皇上的奏疏中也说:“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这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如果不能实现五年平辽的诺言,那么日后的下场也许比毛文龙更惨。谈迁说得好:“(袁氏)杀岛帅(毛文龙)适所以自杀也。”

对国而言,临敌斩帅乃兵家之大忌,同室操戈,使皇太极消除后顾之忧,坐收渔翁之利。这切不幸而被毛文龙言中“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令人惊讶的是袁崇焕在杀了毛文龙之后也流露出这样的心情,在归途中赋诗一首,不加掩饰地抒发了“同室操戈”的遗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

诚然,毛文龙飞扬跋扈,不听节制,虚冒军饷,都是有案可查的,犹如割据一方的军阀。但是他毕竟是明朝的大帅,在东江有着不可替代的牵制作用。夏允彝的评论或许比较客观公正“文龙当辽事破坏之后,从岛中收召辽人,牵制金、复、海、盖(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四卫),时时袭东,有所斩获,颇有功。但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者,以其握重兵,又居海岛中,奠能难也。”袁崇焕之杀毛文龙反映了朝论的这种倾向。

但是,从全局看来毛文龙不当杀,他作为平辽将军的存在毫无疑问对后金是很大的威慑力量,有着不可忽视的牵制对方军事力量的战略意义,即所谓“奴离窥关,则乘机捣袭,以断其后”。这是后金当局进关骚扰的最大后顾之忧。

即使袁崇焕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点,他在给思宗的奏疏中说:“东江一镇,乃牵制之必资也。”所以后金把毛文龙视为眼中钉,派兵征讨难以奏效,又试图招降也没有收到什么效果。皇太极无法做到的事,袁崇焕帮他做到了,这岂不令亲者痛仇者快吗? 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点。毛文龙被杀的直接后果便是几个月之后发生的“己已之变”。这一事件从反面证明了毛文龙的牵制作用一旦解除,后金便可以肆无忌惮地长驱南下,骚扰京畿重地达数月之久,足以发人深省。然而袁崇焕斩毛帅之事,由于思宗明确表态支持,朝中无人敢持异议。

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在登州公然发动武装叛乱,几乎所向披靡,酿成山东大乱。它以一种令人遗憾的方式向人们表明,毛文龙的军队并非袁崇焕所说的那样只会冒饷不会打仗。不久,孔、耿率部投降皇太极,日后成了南下攻伐的一支相当有杀伤力的部队。当然,孔、耿的叛变责由自负,但袁崇焕“斩帅”起到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作用,则是不可否认的。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很简单, 搞清楚毛文龙到底 为什么会被袁崇焕谋杀掉就一清二白了。袁崇焕为什么要杀害毛文龙呢?

在袁崇焕与兵部尚书王洽的信中写说的很明白:信中写到毛文龙是议和的障碍,主张“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袁崇焕这个祸国贼子为了议和,勾结朝臣,妄杀挡住议和道路的毛文龙。却在清朝统治者的一遍遍洗白了,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袁吹口里的“民族英雄”,被袁崇焕谋杀的毛文龙却成了奸臣,真正是颠倒黑白,无耻至极!

其他网友观点

但凡敌后抗战,都会有些问题,有反常措施,没必要细究!

毛文龙的忠奸、功过,压根儿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一是毛文龙的确起了牵制作用;二是毛文龙既不听话又耗费太大;三是毛文龙与当时的袁崇焕的大政方针相背离。。。

小本认为,毛文龙,是奸诈的枭雄,的确影响了明朝的历史!

毛文龙,想学李成梁,可惜,时势不同了,明朝耗不起了。。。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061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