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ht: 0%;margin-left: 0%;box-sizing: border-box;" powered-by="xiumi.us">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承载着父母的目送,代代清华学子的背影如荷清逸,摇曳水木清华。
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家庭的温暖底色,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皆是智慧的长辈亲友,正如每片远洋的风帆背后都有一座坚毅而明亮的灯塔。
“清华招生”正陆续推出“亲友经验谈”专栏,让我们一起分享、学习清华亲友陪伴孩子成长成才的经验心得。今天为我们带来分享的是清华大学2021级未央书院新生胡馨月的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
胡馨月生活照
9月初,海淀区双清路附近的一家酒店。看完了清华大学开学仪式的网上直播,想着就在不远处的一墙之隔,那个与我共同走过18年光阴的小朋友、小姑娘,开启了她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我心里无比平静。
我会牵挂她,但不会担心她。因为我已经记不起这是她第几次与我分开,独立地度过一段时光。最近的一次,是她入选物竞省队后在外参加各种营与集训直至国决结束。没有老师带队,只有她和同学两个人,一个月内,辗转于三个城市之间,吃住行,完全自理。最远的一次,可能是那年暑假她去仙女山夏令营的七天。而第一天的晚上,他们是徒步走到仙女山上的驻地的。从晚上11点走到早上6、7点。那时她也才只有八九岁。
我这个妈妈是不是心很大?可能吧。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是一种游历,那家长只能陪他们很短的一段路。 所以在最初的18年里,我要当好她的线路咨询顾问、观光指导、技能教练以及“团友”。之后,她才可能令我放心地独自踏上属于自己的漫漫人生路。
当初在等待她出生的日子里,我重读了龚志行老师的《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从而深深地意识到,如果想让这个宝宝将来能用好这本书,我必须在她上初中前让她做好所有的准备。
学习就是玩
作为一个经历过各种考试进入大学的人,我很清楚当一个中国孩子的不易。庆幸的是,大学的学习令我终究领悟到了知识的那种美,那种与自然、与宇宙亲近的欣然,那种能够“见人之所不见”的欢愉。
于是,从她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带着她在各种细微处去体会那种快乐。“来,今天我们玩小草好不好?” 于是她认识了叶子的二十几种不同形状,分清了叶子的对生、互生和轮生。好有趣呀!玩石头,她知道了怎么区分岩石的大类,怎么观察里面颗粒的大小、颜色、质地。石头们不再长得一样了,多好玩!玩文字,加减笔画变身,用成语诗词接龙……;玩数学,鸡兔同笼、牛吃草、可怜的小明爸爸又要去送书……如此,学习于她,不是分数,不是证书,只是在玩,在享受。
周末,我们上山下河,观云赏星。越是见得多,知道得多,好奇宝宝提的问题就越多、越难。我从来都不会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而是竭尽所能地直接给出解释。不懂?没关系,听着,有个印象就行。刨根问底?没关系,两个本科出身的搞不定,还有万能的网络与专业书,就是讲到粒子级别也不会被问住。哈哈,我至今都记得她几岁那次偷看我写邮件,问我什么是IP地址时,我搜肠刮肚找她能听懂的词儿的窘迫。
后来,她上学了,识字了,自己可以看书了。会上网了,自己可以寻找解答了。然后有一天她说,“妈妈,数学课本上的东西太简单了,哪里有更好玩的数学?我要去玩!” 于是,她去上了奥数,到中学又去学了物竞。越玩越大,越玩越开心 。
既使是现在,她在微信中也经常以这句话开头:给你看个好玩的东东!接下来,或许是诡异的高数解题过程,或许是神奇的实验现象,甚至可能是一段程序代码…… 奇文佳景共赏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们就是这样,从小玩到大,从餐巾纸玩到面包板,从数学玩到物理,从沙坪坝玩到了海淀。
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老人们总说“三岁看老”。我理解,看的就是习惯。不要说“上学后老师会教”这种话。如果上学前没有养成好习惯,老师能做的就已经所剩不多。所以,得看家长怎么教。
比如吃饭。从她能自己端碗用筷起,我们家就有执行一套简单的流程,奉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小朋友要负责摆碗筷,拉椅子。婆婆爷爷没上桌,自己不能先上。吃完饭小朋友要负责擦桌子扫地。不要小看这几件小事,坚持下来真是不容易。首先老年人就会说“不用不用,让娃娃先吃”,然后小朋友会做得不好,会闯祸,有时小朋友还会想偷懒、偷工…… 需要家长的执行力和忽悠力随时在线。但是一旦过了磨合期,就成了习惯,就不需要再去讲什么尊敬长辈、热爱劳动、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做就要做好这些空话。以后,不论在哪里,她下意识就会这么做了,即使不是做的“吃饭”这件事。
于是很多习惯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了。出门前自己收拾行李包包,路上背自己包、提自己买的东西;去超市前先列出购物清单,回来交结钱款;搞不定的事情,先自己想办法,带着解决方案找大人协助;练琴时先将整首曲子分成N段,订好计划,确保按期练会练熟;在放假第一天,写好“寒/暑假最想做的xx件事”,然后与我们商量如何在假期将它们一一达成。她不仅写了,而且也做了,大到游学,小到学会编辫子。无论做到、做不到,她知道要总结反思以便下次调整。
到小学毕业时,她不仅能独自在家安排好学习和玩乐,还能让两大人下班回家就吃上现成的饭菜。即使她初中就得住校,我也完全可以放心了。
用意志力为人生护航
《士兵突击》中王团长有一句话:“想到“与”得到“之间,是”做到“。要”做到“,就必须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控,最需要的是意志力。
体育锻炼不仅强身健体,更是在培养意志力。比如长跑,比如爬山。当你面对一段陡坡,或是一丛荆棘,除了理智地选择线路,就只能依靠体力、勇气与意志力,尤其是身处半途,不上不下进退维谷之时,最是需要自我激励、自我疏导与自我控制。而龚老师那本书上的诸多学习方法,就对这方面有不低的要求。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更有对自己思维意识的控制力。要想用好那本书,就必须让她从小开始锻炼意志品质。
重庆是山城,出门就是山。我们经常去爬山。在她爸爸的保驾护航下,我们渐渐从走阶梯,变成走山路,再到专找没有路的地方走。直至她六岁那年,我们去了圣灯山。那里的山,高高低低的石崖上,安装着铁制的拉手和竖梯,必须要手脚并用才能上下,是真的用“爬”的。在两个大人的保护下,除了最险的几个点,其他的她都挑战成功,收获了极大的成就感。后来我们又陆续去了几次,慢慢由她自己独立完成。当她感觉那里已经too easy时,就转而开始去尝试攀岩,甚至在她跑马拉松的爸爸影响下,去跑五千米的迷你马拉松。
我一直很欣慰于她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态,并不是很担心她遇到做不出的题目、考试没考好这些事情时会在心理上如何如何。事实上,相较于她后来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这些确实也不值一提。她真的是从这些锻炼中感受到了战胜困难后的开心与幸福。
为人父母的,当然希望孩子永远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但现实中怎么可能?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让她出发前,尽量具备一双相对坚韧的翅膀和一颗相对坚强的心。在遇到挑战与挫折时,能够不放弃,更能不自弃。
遇到好学校好老师,是一种缘分
写了这么多,回头看看,发现几乎都没提到她的学习。这方面我真的涉足太少。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好老师,甚至让我发出一个人运气怎么可以这么好的感慨。但事实上,这不是运气,是缘分,是找到教育理念相契的学校、遇到观点相合的老师的缘分。进入到好学校的小概率事件,引导出了遇到好老师的大概率事件。把孩子交给他们,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这缘分早在我们理念相合时就已经注定。
一直以来,她的学习都是由她自己做主。我从不陪着她写作业,只会引领她循序渐进地用龚老师书上的方法,进行预习、复习,直到她学会如何将书读“厚”再读“薄”,薄到一本书只是一张纸,我就放手不管了。“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我也从不盯着她读什么课外读物,但她在看的书,她老师开的书单上的书,我都会同步地看。(说实话,这十几年我跟着她真是看了不少好书)。她很少拿不会做的题来问我,因为她坚持自己解决。我们可以讨论,但她不让我直接告诉她结果,我也不会直接告诉她结果。我就是这趟旅程中她的一个团友,努力做到最佳的那个。
走入清华
作为家长,我从不认为她非上清北不可。国内这么多好大学,平台与发展也是各有所长。专业可以换,光环可以淡,我的人生已经告诉我,在大学能学到的东西将助益一生。而清华实在是一个太过光芒万丈的目标。一旦进去了,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就将为她展开。值得一搏呀!
遇到清华,确实是偶然。选择清华,则源于理念上太多的认同。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孩子,怎能抵挡住“五道口体校”的诱惑?学过钢琴的她,怎能不向往重视艺术素质培养的大学?更不要说清华深厚的底蕴,优秀的平台,百年如一的家国担当。拜培养她的所有学校和老师之赐,拜她的努力、坚强、聪慧之赐,拜各种风吹雨打磨砺之赐,她终于梦想成真。
如今她天天在清华校园里飞车来去,赶着早八,赶着ddl。每周打打球,唱唱阿卡贝拉,偶遇喜鹊、小猫、野菇、爬藤,忙碌得多彩多姿。
愿她在清华见证更多有价值的时光,不负清华,不负自己。
文字|胡馨月母亲
编辑|QL
为了认清通往清华的路
快把清华招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