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解决了”
出色的回答:
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很多人脱口而出“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但《明史兵制》中却有“东起鸭绿江,西至嘉鱼”的不同记载。尽管有这样的争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书上写的,人们记住的。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辽宁丹东中朝边境鸭绿江边的一座孤山“虎山”周围发现了连绵不断的古城墙遗迹。人们回忆起史书中“东鸭青”的记载。经过长期的考古调查,考古学家和长城学者最终确认,这段长城在辽东绵延1000多公里,向西一直延伸到山海关,是明代长城的一部分。考古证据和历史记载完美地相互印证,由此长城向东延伸了1000多公里,丹东的虎山长城才是长城真正的东方起点,这也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这一结论在20世纪90年代初得到了证实。本来就不是什么新发现,更别说新知识了。但是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正确的新结论还没有覆盖错误的旧知识。很多人的知识结构里还有“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这句根深蒂固的话,这可能就是“通读背诵全文”的魔力吧.《雪松说事》这一期,我们来说说这个被遗忘的长城,以及虎山关和辽东边墙的故事。
丹东市位置
丹东市位于鸭绿江下游,距离鸭绿江口仅一步之遥,与鸭绿江正好隔江相望的是朝鲜新义州。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承载着抗美援朝记忆的鸭绿江断桥,或者是美味的黄蛤。如果你来到这个城市,一出火车站,你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虎山长城广告,各种各样的旅游大巴把游客吸引到虎山长城景区。导游会很自豪地告诉你,这里是长城的起点。
虎山长城建于明朝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的封号,所以虎山长城是最年轻的长城,是后来修建的。那为什么这么新的长城最晚才被发现呢?说清楚,虎山长城要从辽东边墙开始。
明朝建立于1368年,但是明朝并没有完全消灭元朝,更没有把蒙古纳入版图。元朝回到蒙古草原,称为北元。此后,明朝和蒙古长期共存,蒙古对明朝的威胁仍然很大。为了解决这一威胁,明朝的方式是重建长城防线。
北苑
北元只延续了20多年,后来又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西北的瓦剌部、北方的鞑靼部和东北的五粮哈部。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是三个部落的大致定位。这三个部落互相攻击。此外,游牧民族的流动性相对较大,所以三个部落的领土一直在变化,没有特别明确的边界。这远不是细节问题,所以这里有一个大概的定位。
这三个部落中,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曾经在北京边上攻占明英宗的瓦剌部了。鞑靼部也很有名。今天,俄罗斯人也统称蒙古人为鞑靼人。这个五粮哈系名气比较小,大致分布在契丹的发源地辽河和老哈河流域。它的覆盖面积很大,包括今天的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的一些地方也有它们的活动。
由于五粮哈部在三部中较弱,已被卧拉部侵蚀,敌之敌为友,故该部落在明朝初年依附于明朝。朱崇八册封他为十七世
崇八死后,建文帝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崇八的第四个儿子朱迪拒绝接受,发动了皇位争夺战。燕王的封地在今北京附近,而宁王的势力范围在今内蒙古东部和东三省西部,就在燕王后面的路上,宁王手下还有英勇的蒙古骑兵。当时明朝的首都是南京,太子南征最担心的就是身后的王宁。北平空无一人。如果王宁站在他的皇帝一边,从背后捅自己怎么办?
于是朱迪想了个计策,假装去王宁(今内蒙古宁城)驻地朱权谈判,从不轻车简从。当王宁看到他的兄弟如此真诚时,他设宴招待了朱迪。宴会结束后,朱迪与王宁的下属勾结,直接绑架王宁,连夜逃往南方。王宁的军队被迫站在朱迪一边,南下参加靖难之役。
原来王宁手下的蒙古兀良哈部一向听话,王宁手下的士兵南下打内战,这里却无人问津。夺取皇位后,朱迪仍然不信任王宁,在南昌封王宁丐帮终日镇压迫害,并罢免了担任回纥部的大宁卫,将王宁的原属地交给回纥部。总之,我宁愿相信外星人也不相信我自己的兄弟,这在帝王家很正常。
五粮哈
维哈部从被王宁挟持变成了“地区自制力”,这种自制力极高。经过三年内战,明朝损失了大量国力,忽视了北方草原,鞑靼部因此变大。大明靠不住,五粮哈部只能依附于鞑靼部。于是,东北的蒙古部落开始频繁南下掠夺,东北边疆也不像以前那么太平了。在这种背景下,永乐年间,他不得不转入守势,开始修筑辽东镇长城。事实上,是朱迪自己创造了这个诅咒。中国历史上因为内战失去的土地不计其数。
辽东边墙修建的第一阶段是永乐年间至正统年间,从北镇(今辽宁省锦州市辖区)至辽河流域开原(今辽宁省开原市)。第二阶段从明郑桐七年开始,从北镇到山海关,与长城主墙相连,成为明长城的一部分。当时还没有“长城”这样的名字。人们称长城为“侧墙”。
一波又一波,明朝的蒙古问题还没有解决,它生活在东北白山的黑水里。
的女真各部再次兴起,为了应对女真各部的劫掠,明成化十五年起又开始修建辽东边墙的第三段,从开原一直修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也就是虎山关。为了进一步巩固辽东长城防线,万历初年到万历四年又在辽东边墙以北修建了六座城堡,自此辽东边墙防御体系基本成型。
▲关宁锦防线
辽东边墙的历史作用还是很大的,早期对蒙古兀良哈部的防御史是成功的,明清的斗争中,关宁锦防线也是在辽东边墙的基础上修建的,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没有这段防线明朝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年。
说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雪松之前看过多篇网文,大意是说万里长城根本就没用,理由很简单,因为长城没挡住游牧民族。这文章读完了吧,第一感觉就是这小编肯定不是学历史的,书肯定也没看几本,而且智商让人堪忧。
历史是个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和理科思维是不一样的。按照科学思维,我说“屋子里全是男生”,你能找出来一个女生就能证明我说这句话是一个假命题,但是文科不是这样绝对的。长城的作用体现在哪?两千多年里大部分时间是起作用的。不是说长城被攻破过几次就证明它完全没用,挡不住游牧民族。
▲长城旧照
我特想问问那位小编,他有没有免疫系统?有免疫系统就能保证不生病吗?感冒一次是不是说明他的免疫系统一点用没有?那他敢不敢把免疫系统摘除?
他电脑里有没有杀毒软件防火墙?能保证百分之百不中病毒吗?如果说中几次病毒就说明杀毒软件防火墙一点没用,那他不装杀毒软件试试看。
他锁了门家里照样有可能被盗,这能说防盗门完全没用吗?那他出门别锁门试试看?
同样的道理,长城并不能保证游牧民族一次都打不进来,但是没有这东西游牧民族想来就能来。关于长城到底有没有用,以及这些长城无用论者思想来源的问题,我还真的专门研究过,这事儿特别好玩,咱们以后专门来聊。
▲长城雪景
扯回我们的话题——辽东边墙和虎山长城。不久前我去过丹东,专门去看了虎山长城。一来到这个AAAA级景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造型酷似虎头的孤山,耸立在鸭绿江畔,雄伟的长城依山蜿蜒而上……瞬间我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最终这种不祥的预感变成了一丝失望感。这倒不是因为景区外面黏住游客不停骚扰的黑旅行社,而是主要来自这段长城的雄伟。一看这雄伟的城墙就知道是修复的,而原本的遗迹城墙八成是看不到了。
万里长城是什么时候修的呢?我小时候就只知道长城是秦始皇修的。后来去过几处长城,多知道了一点相关知识,明白了长城历朝历代几乎都在修,现存遗址大部分是明代修的。再后来去过的景区多了,也开始专门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我才发现中国现存的长城大部分不是明代修的,更不是秦,大多数(尤其是卖门票的地方)是2000年以后修的……
▲罗马竞技场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古迹修复的问题,罗马竞技场大家一定都看过,已经坍塌了半面儿了,雪松经常和朋友吐槽要是罗马大竞技场在中国,一定被翻修的比鸟巢还新。古迹究竟是维持原样好呢,还是修复的富丽堂皇焕然一新好呢?至少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是选择了前者。杜牧是看了一个残破的化成灰烬的阿房宫才能写出那样具有历史感沧桑感的《阿房宫赋》,长城修的焕然一新,哪还能看出“折戟沉沙铁未销”的那种意境。
当然啦,“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毕竟是要卖门票赚钱的,可能也不是所有游客都喜欢古迹的这种残破美。您要非翻修能不能别修的焕然一新?这一点蓬莱阁就做的非常好,它就是把原来的墙基保护下来了,在旁边不远处再复制新城墙。
▲八达岭一景
可能很多人想起长城就觉得是北京附近八达岭、居庸关的那种样子,高大的城墙,雄伟的敌楼,坚实的城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北京段是万里长城最精华的一段,因为是京师重地,所以好工好料都堆在那一段了。其实长城那么长,怎么可能都修成那样,很多地方其实看起来都是很low的。有些地段没有砖就用石头砌,有的地方就是普通的夯土墙根本没包砖,甚至有的地方山势险峻就干脆不修了,叫做“山险墙”。但是现在凡是要对游客开放的长城就都修成八达岭那个样子。
虎山长城真正的遗址原本该是什么样呢?辽东边墙是分四段修建的,越往后工程质量其实是越差的。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后期国力日下修不出那么精致的工程了,另一方面尤其是从开原到虎山的那一段,是在交战区修的。明军占领了这一片就开始修,修一半女真人打来了就给拆掉了。过一阵子女真人撤了,明军就再修起来,女真人来了就再拆掉。所以这一段长城很多地方就是个挡马墙,根本算不上城墙,墙体也断断续续,有些地方是夯土墙,有些地方甚至是木作墙。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就干脆把辽东边墙给拆掉了,所以很多地方就只是剩下了墙基而已。
▲长城照旧
学历史的人走到任何地方最感兴趣的就是古迹,但至少我更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古迹,哪怕是残破的沧桑的,那才是它该有的样子。保护好让它别再继续坍塌下去就好,假如把罗马竞技场翻修一新,我觉得那不是保护而是破坏。
【雪松说事 专栏】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林雪松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