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的涨跌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中国餐桌上菜籽油的价格;电商直销渠道的走红在一定意义上永久性地改变了目前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定价模式。
【本文是我个人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和一些思考,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参考,不是投资建议】
我们首先注意到的肯定是农产品的直播发货。
现象上,这不是新闻,因为相关新闻已经出现在媒体上,但这些新闻的初衷是报道新兴的惠农政策。在一些电子商务应用程序中,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商品一直是一种声誉好、收成好的带货模式。
新疆葡萄收获网络配送
江西省农产品收获后的搬运
但这些新兴模式是如何颠覆现有销售定价体系的呢?
我们知道,当前交易所中可交易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供需间矛盾和定价模式.决定的
供需矛盾对——很了解。例如,在今年4月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世界主要国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因封锁而蔓延。各国炼油厂生产的燃料油(无论是船用重油、汽车汽油还是航空煤油)都因社会停工而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这种客观表现下,悲观预期导致国际油价一度跌入负值。
当时原油不值钱吗?不,是供求关系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定价模式需要一点努力才能理解。
叙利亚作家帕布鲁赛勒斯的话成了游戏《文明4》:"物品的价值就是买者愿支付的价格。".的技术介绍
《文明4》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定价模式的核心:“产品价格要定在客户能接受的最高价。”
具体来说,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定价模式,比如比较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价格,成本加成等定价模式,培训消费者接受新兴产品等定价模式(不包括价格战、零美元硬件销售后续服务等特殊情况)。
但它的核心属性是买的成本要尽可能低,卖的产品要尽可能高.
工业品的定价稍微简单一些。
举个熟悉的例子:比如德国的盾构机刚开发的时候,世界上没有类似的产品。德国制造商可以随意定价。如果买不起或者不想买,就得用炸药和镐挖地道。
当然,它的定价肯定会让你觉得贵,但考虑到时间和项目的成本,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价格。
但是后来中国企业也做了类似的产品,如果中国企业想打开盾构机市场,他们会去只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再根据成本和利润空间,进行低价竞争即可。.
农产品的定价稍微复杂一些。正常年份,粮食或其他农产品之间是有对比的,比如大米可以对比小麦和玉米的价格;鸡蛋可以根据猪肉的价格来定价。
但是,如果收获失败,甚至因意外事故而失败,至少在一年内产品将绝对短缺。在替代品的情况下,这种物品的价格也会大幅上涨。
例如,几年前5月份的一场晚春感冒,使刚发芽的苹果树全部被消灭。
苹果花,导致当年苹果出现大面积歉收,苹果的价格就涨上天。虽然也有其它果品替代,但是苹果因为短缺就会出现价格上涨。
而如果出现灾祸导致农作物绝收,那么一把小米就可能比一吨的黄金更值钱。
在交易市场中,不变的是价格的涨跌;变的是供需基本面和定价逻辑。
说得有点过了,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本文是我对目前国际商品之间的价格联系做的一个阶段总结,也可以说是“陋见”(真正的陋见,只是个人思考),只是写完想发出来。
我们在本文中将试图探讨不同商品中新的价格关系。
原油价格和菜籽油价格的联系
期货市场中,棕榈油、菜油等油脂产品这些天为什么跌跌不休?
因为原油价格出现了下跌。
原油价格变化为什么引起了食用油的价格变化?
因为基本面出了连锁变化。
追根溯源,我们看看这个价格的逻辑链的原始出处在何处。
在前几个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了煤炭价格的上涨,而煤炭价格又引起了第三世界国家比如印度的电力供应紧张。
一般都是这样的,原油带煤炭,能源要涨一起涨。因为他们同属能源产品。
当然,本次原油涨价,归根在于疫情的好转引起了经济复苏带来的原油供需失衡带来的上涨,而且石油国还一起商量着不愿意增加产量。
换句话说,全球原油供应紧平衡。原油价格上涨,也带来了天然气、汽油、石化产品的价格跟随上涨。这个逻辑不难理解。
而国际油价的上涨,带来了国际油脂的需求增大!
这个逻辑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汽油价格上涨之后,生物质柴油(主要是添加到燃油中的乙醇)的价格优势将体现,生产生物质柴油开始变得有利可图。
在油价高企的时候,很容易见到国家推动的燃料生物质产业和汽油里填乙醇。
一些主要的农业出口国,包括美国、巴西、印尼、马来等主要油料作物农业国家都有很大规模的生物油脂变原油的产业。
比如说东南亚出产的棕榈油,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被添加到汽油中的。还有加拿大的油菜籽,除了应付中国等国家的食用需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添加到生物汽油中的。
美国现在生产的三分之一的玉米被用于制造生物柴油,这个规模相当于美国喂养牲畜的玉米数量,可见规模是非常大的。据专家统计的数字,生产这些用于生物柴油的玉米的土地,换算成中国农地单位,大概是1.8亿亩。
也就是说,美国农场中,相当于中国耕地十分之一的耕地布满了“磕头机”。
在发达国家,往汽油里添加生物柴油一直是一项被推动的事业。因为他们往往耕地多、农产品多。
据报道,现在加拿大生产的玉米中,也有三分之一用于制造生物柴油,而随着生物柴油价格的上涨,原料已经扩展到了小麦、大豆、油菜籽。
而原油的上涨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变成了乙醇添加到汽车油箱中。
从08年开始,在汽油价格上涨的年份,以玉米为主的农产品和棕榈油价格就必定上涨,几种产品之间有相当大的联动关系。
这种联系已经被大家所熟知。
但最近的问题是,这种“绿天鹅”(乙醇产业吞噬农产品)已经愈演愈烈了。
一位加拿大从事农产品的专家说出了一个新的事实:尽管中国是加拿大菜籽的主要买家,但目前生物质柴油的产能竟然在挤占加拿大可供出口的油菜籽份额,进而抬高了中国购买油菜籽的价格,更进一步影响到了中国菜籽油的价格。
回顾历史,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的买家,一般占总产量的35%左右。
2019年,因为孟晚舟时间和五眼联盟对中国的敌对,中国一度削减了购买加拿大油菜籽的数量。购买金额降幅一度达到70%。
按理说,供求平衡被打破,需求减少,加国的油菜籽价格该下降了吧?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两年里,尽管加拿大油菜籽种植面积在扩大,但菜籽的价格一直相对平稳,到了今年,菜籽价格更是暴涨85%。
其背后的原因是,国际著名粮商嘉吉、维特拉、西维斯都在加国的萨斯喀彻温省新建了菜籽榨油厂,总产能达到550万吨的规模。
仅这些新增产能就达到了全萨省油菜籽产量的10%,也就是说,加拿大最好的油菜籽种植基地将会起码减少10%可供出口的油菜籽。
我们知道,基础供求关系的改变将会改变一个油脂种类的定价模式。
难道是粮商感到全球对菜籽油的需求将会大幅度提升?
非也。
因为除了燃料乙醇,可再生燃油产业也在迅猛发展。
可再生燃油是从生物制品中直接提炼的燃油。记得前几年爆出的新闻,企业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汽油和航空用的煤油么?就是这玩意。
这种技术最早爆出的新闻是荷兰人。荷兰人发明了将食用油的剩余物(我们所说的“地沟油”)变成燃油。其实,这项研究早已有之,到后来,这项不算困难的技术迅速扩展,中国也有相关的技术。
2015年,央视东方时空也报道了相关新闻。
这种可再生燃料油和传统燃料乙醇最大的区别是:燃料乙醇得混合到汽油中才能使用,但是这种从油脂中直接提炼的“可再生燃料油”,则无需和汽油混合,直接可以使用。
大家都知道飞机添加的航空煤油才是最苛刻的,你肯定不可能给飞机加掺了10%的汽油,但却可以直接将从植物油中提炼出来的可再生燃油填加到飞机中。
以我们中国人观念来说,“地沟油变油”是一种变废为宝。
但对于掌握粮食生产的国际粮商来说:与其费劲地回收“地沟油”,不如直接从新鲜油脂中提炼“可再生燃油”来得简单。
国际大粮商在加拿大投资榨油厂,一本万利!
因为燃料柴油需要混合才能使用(一般是10%,还有到15%的),但是“可再生燃料油”则可以直接提炼出汽油。
如果遇到汽油价格暴涨,可再生燃料将迅速吞噬淀粉、油脂等相关农作物,变成能源。
而粮商将转型成能源商。
这无异于打通了能源和粮食的通道,也让世界的底层逻辑不再如原来一样简单。
我知道油脂变成燃料的科技早就有了,也知道这早就是一种影响期货价格的变量。但看到未来这个严峻的趋势,我还是不禁为以后粮食进口国的命运——包括我国的粮食安全,感到担心。
但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油脂期货的价格在围绕着石油价格进行波动。
电商直销改变水果定价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电商下沉带来了定价改变。
以拼xx为代表的电商走进了田间地头,给广大农村的农副产品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收益模式。
原来很多农村的果品、特产几乎全都是供给“菜贩子、果贩子”的。而贩子(我们用古代中国的称呼,客商)本来赚的就是两头差价,所以在原产地尽可能的收购价压得很低,而零售价却做得很高,可能一个产品市民买着特别贵,但农民却捞不到多少实惠。
两头都不高兴。
但如果没有这些中间商上门收购,农村的产品就无法进入市场流通。指望小农自己去市场上销售农产品,不现实。
中间商帮助了农民,也压榨了农民。
但现在不同了,有了农民电商、有了一批围绕乡土的直播、短视频创作者、文创人员,现在农产品有了额外的走货渠道。
举个例子,福建省有个著名的乡曾经以景观和黄酒出名。但原来的黄酒走量,一斤十多块钱;后来城市里来了搞文创的年轻人,将大缸卖的黄酒变成了小瓶的特娘,一斤酒卖将近一百元。
最近在短视频app上走红的某同学,其实就是将乡土的一些特色生活介绍给普通人,即获得了收益,又带动了乡村农产品特产的销售。
直播带货走进乡村,肉眼看得见地改变了农产品的定价机制。
以时鲜瓜果为例,往常受制于运输瓶颈、集中上市和集中收购等问题,农产品无法摆脱丰年价跌、灾年歉收,两头不讨好的模式。
但现在,跟电商走的进的农产品,可以在丰年的时候直发全国,灾年的时候利用高昂的零售价做小而精的拍卖模式,直接带动了农村致富。
这种去中间商的电商模式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规模——类似当年追逐花期的养蜂人——进行全国巡回电商销售。
这种电商模式,最大的改变其实是制度上的,就是改变了农产品的定价模式。
在原来果贩子中间商的模式下,零售价和收购价中间存在着巨大的价差,这一方面是运输和集散费用,另一方面是中间商的利润。
但现在采取直销模式,快递运输的价差被直销购买的客户承担了,而层层转包的商品又可以让消费者直接购买到价低质优的产品,这就让农民实实在在的拿到了实惠。
当然,并非全国都这样,但是目前南方的荔枝等珍惜果品已经利用电商发货和集中带货的模式,实现了农产品到消费者的直播销售模式。实现了果品的迅速销售和农民的增收双赢局面。
同样的农产品,在直播的模式下,现在好货的价格偏高,农民惜售,价格比较稳定。去中间商的过程对农民和消费者都有益处,对农产品的价格也有稳定作用。
所以,现在期货市场上很多农产品的定价机制就发生了改变,比如苹果、红枣这两个品种,今年的减产虽说有不少,但是农产品价格不成比例的上涨,背后就是传统收购大户无法收购到足够的商品入库,所以商品期货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别小看那些播主,在蚂蚁搬山的过程中,他们的能量是成比例上涨的。
远的不说,今年5月在白银越野马拉松比赛中,一个牧羊人救助了6个差点遇难的马拉松运动员,他现在走上了直播之路,曾经在一场直播创下60万观看的天量,并且在苹果丰收时间段,成功的帮助村里卖出了2万斤苹果。
结尾
定价模式并非永远不变,而在发展的中国,也不可能再因为“百万曹工衣食所系”,去人为阻碍新商业模式的出现。
很多人说过,是电商毁了街头大大小小的零售商。
在某种意义上,我同意这种看法。新科技和新的商业模式正在迅速改变着中国。只不过有些方面,他们改变的特别明显,特别受欢迎;而在另一方面,则有可能引起我们的担忧。
不过这都无法阻止新供求关系的改变,更无法阻止新模式改变我们熟悉的现有模式。
对于这个变化的世界,改变才是永恒的。
改变意味着新的危机,也意味着新的机会。这是我们——尤其是做投资的人值得注意的。
【全文完。本篇起稿在一个月前,因为一些事耽误了。中间也跟着国际油价的涨跌一直在做油脂期货,结果还是论证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模式远比逻辑重要,只是要变成盈利,还得尽可能探索模式改变背后的事实才行。当然,本文不做投资依据。如果您觉得写的还行,请赞赏或者保持关注。】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