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mic超过36小时怎么变化(36小时不睡觉人体的变化)

原创 刘晓博

原始刘哮波

过去36小时里,全球货币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经济的走向正在被改变。

北京时间12月16日凌晨,美联储终于放弃了“暂时通胀论”,将Taper(降低印钞速度)力度翻倍,准备在2022年3月终止QE(量化宽松),极有可能从2022年6月开始“加息周期”。

美联储的“风向”一变,英国和墨西哥就采取了行动。

英国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加息1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提升到了0.25%。

然后是墨西哥。人们普遍预计墨西哥将加息25个基点,墨西哥出人意料地宣布加息50个基点,基准利率达到了5.5%。.

此前,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多次加息,极有可能继续加息。

为什么这些国家在货币政策上要跟美国保持一致,甚至要先行一步?

原因有二:一是通胀压力大;二是经济结构单一,基本面不太好,比如俄罗斯、巴西、土耳其。

这些国家大多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情况。

当美元进入收缩周期,美元变少,价格变贵。资金将返回美国,一些资金将被美联储收回。对其他国家来说,意味着热钱外流,可能导致本币贬值和闪崩。

为了对冲这种影响,我们只能提高利率。与美国保持合理利差,留住热钱。

36小时,世界发生重要变化

上图是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上个月已经达到了5.1%。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2%左右。超过3%就高了;如果超过5%,就会很高。中下层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执政党会失去选票。因此,英国面临着加息的压力。

36小时,世界发生重要变化

上图为英国过去20年的利率走势,自全球金融风暴以来一直保持低位。正如我之前多次说过的,由于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以及对移民和难民的控制,发达国家的利率只能长期下调,通过货币政策刺激才能保持经济增长。未来甚至会进入负利率时代。

在英国、日本和欧元区,它们的利率不需要与美国保持利差,或者不需要大幅利差,因为社会生产力和开放程度接近。

36小时,世界发生重要变化

上图为墨西哥通胀率,上个月已经达到7.37%,远高于英国,加息压力更大。

36小时,世界发生重要变化

上图为墨西哥近10年的利率走势,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走势,

要比美国、英国、欧元区的利率高出一大截,否则热钱就跑光了。

今年加息最勤奋的,是巴西。8天前,巴西央行宣布了今年第七次加息,加息的步伐也大的惊人——150个基点。基准利率从7.75%上调至9.25%。

36小时,世界发生重要变化

上图是巴西的通胀率,在10%以上已经3个月了,这是改朝换代的节奏。

36小时,世界发生重要变化

上图则是巴西的利率走势,即便连续7次加息,仍然在历史相对的低位。

另外两个今年加息格外勤奋的国家,是俄罗斯和土耳其。

本周号称“超级央行周”,很多国家都把今年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放在了本周——因为美联储的会议在本周。

接下来,哥伦比亚、匈牙利、俄罗斯、智利等国家的央行也都可能加息。俄罗斯和智利的加息幅度,可能都会达到或者超过100个基点。

在美国带着全球货币政策转弯的时候,只有两大经济体“不跟”。

一个是欧洲,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的最新表态是“我们非常不可能在2022年加息”。

另外一个是中国,中国央行最新的表态是“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啥意思?中国不仅不加息,还会降息。

另外,日本对跟随美国货币政策的积极性也不高。

为什么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可以跟美国迥然不同?原因是:经济周期不同。

疫情之后,中国印钞比较克制。早在2020年4月底以后,就不再加大货币政策扩张力度。到了当年7月以后,则开始轻踩刹车。

“收水”比较早,所以未来1年有“放水”的必要。而美国此前“水太大”,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水漫金山”的局面,所以必须要收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边也有新变化。

昨天傍晚,央行在官网公布了“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的新闻通稿(下图):

36小时,世界发生重要变化

关于明年的货币政策,最新表述是: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看到了吗,这里面没有提及逆周期,而是改为“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过去3年里高层关于“逆周期”和“跨周期”提法的变化:

36小时,世界发生重要变化

上面表格,主要看最右侧一栏。

2019年,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了2年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所以,当年三次政治局会议都提出了“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

什么是“逆周期”?就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包含降准、降息、减税、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地方债。

疫情爆发之后,又进一步加码为“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到了2020年7月的会议,首次提出了“跨周期”。所谓“跨周期”,就是让政策更有连贯性,在刺激的时候想着将来别过热。其实意味着,逆周期政策逐渐退出。

“跨周期”的提法,一直延续到2021年7月的会议上。到了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到周期的问题。

但今年12月8日到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用了“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的表述。

也就是,“跨周期+逆周期”。

这意味着,逆周期的工具将被使用,比如降准已经发生了2次,未来还会有降息。但“跨周期”的提法保留,意味着“逆周期”力度不会太大。

现在央行的最新提法,又调整为“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没有提及“逆周期”。是否意味着,未来不可能宽松了?

我认为不是这样。

从“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变为“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其整体的政策内涵是一致的。只是“跨周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因为既然是“跨周期”,就包含了“经济下行的时候要刺激”的意思。也就没有必要使用“跨周期+逆周期”的提法,只需要在必要时加上“加大力度”4个字就可以了。

新表述的好处是,不给人留下政策多变的印象,更好体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这个理解是否正确,大家可以继续观察。

12月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还有一个大日子:下周一,12月20日。

这天上午9点半,会公布新一次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基准利率,降息不降息,主要看它。

一般来说,每月15日的MLF利率是20日的LPR利率的重要坐标。15日的MLF利率不动,则20日LPR利率也不动。本月15日的1年期MLF的利率维持在2.95%,没有变化。

所以,20日的LPR利率不变的可能性偏大。

但鉴于12月15日同时实施了降准,对冲MLF后释放了7500亿的基础货币,市场利率有走低的需求。所以,LPR出现微弱降息也不能排除。

如果下周一(12月20日)LPR降息,则将是一个重大事件。因为自2020年4月20日至今,LPR一直没有变化。

LPR分两种,1年期和5年期。前者是实体经济贷款利率的基础,后者是房贷利率的基础,两者未必同时、同幅度变化。

从给中国购房者降低按揭成本、刺激消费的角度看,12月20日降息是合理的。如果拖延到1月或者2月降息,则很多人需要2023年才能享受到房贷降息。

建议央行只争朝夕,在12月20日让LPR利率降息1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同步降息。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1260.html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