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后期为什么没有人才,蜀国后期没有可用之才

蜀汉后期无人可用,是因为国小人少,还是诸葛亮不会用人?网友提问:蜀汉后期无人可用,是因为国小人少,还是诸葛亮不会用人?优质回答:蜀汉后期文臣武将能独挡一面的人才确实要逊于魏、吴两国,以至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

用户问题:

汉末无人可用。是因为小学人少,还是诸葛亮不会用人?

出色的回答:

到了汉末,能独当一面的文臣武将人才确实不如魏国、吴国,导致了“蜀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事实上,在刘备早期,蜀汉人才相对较少,这也是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之一。后来情况有所好转,尤其是占据荆州、益州后,独立人才数量大增。但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荆州失守、夷陵之败、刘备之死,蜀汉人才迅速凋零。虽然还有一些优秀的人才,但由于缺乏经验,很难承担起独立的责任。

诸葛亮应该为这种情况承担最大的责任!第一,党争游手好闲,埋没了许多人才。

“自古四川英雄辈出”,四川是天府之国,人杰地灵,刘章的四川风尚不缺人才。出现了法正、李严等伟大的人才。到了诸葛亮的时候,就没了,李严被边缘化了。

诸葛亮是荆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直到去世才跳出这个牢笼。一直压制和边缘化以李炎为代表的地方“益州派”,重用和推广“荆州派”。荆州失守,人才来源得不到保障。

刘备在世时,诸葛亮领导“荆州党”权力集团,刘备不得不发掘人才,制衡权力,这是可以理解的。刘备死后,诸葛亮是实际的统帅,他没有及时整顿局面,不仅规模太小,而且缺乏战略眼光。最后,是自我约束。

第二,诸葛亮误杀了三位领军人物

刘封:年轻将领的领袖和骨干,攻打宜州时是先锋将军,取得了无数的成就。他是刘备的长子。因为荆州之战没有救出关羽,诸葛亮多次劝说刘备杀了他。

魏延:刘备亲自封汉中太守,待遇高于张飞。诸葛亮六次离开祁山,魏延打出了最美的一战,因为军事能力突出,抱怨诸葛亮的胆怯和谨慎,因“头后反骨”被诸葛亮杀死。

马谡:失街亭马谡错了,怪诸葛亮。马谡是一个军事家级别的人物。如果他打磨好了,绝对会成为蜀军的神级存在。然而,诸葛梁宁被魏延藏在雪中,用马谡守卫街亭。失去街亭后,他无情地杀死并摧毁了柱子。

第三,要重视光,自己动手,做事的风格对人才培养很不利。

诸葛亮轻身亲力亲为的性格,作为参谋军师,尽职尽责,但作为统帅,他不相信任何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不愿支付培养人才的学费。

久而久之,下属官员政治懒惰,不愿动脑,没有工作经验。当诸葛亮“尽力而为”,轮到他们带头时,他就跑题了,着急了。

“四川人口少,战争初期损失大”也是四川没有将领的原因。四川人口只有100万,相比吴的200多万,魏的五六百万,人口基数少很多,人才库也会相应减少。然而,诸葛亮长期作战,用于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资源相当有限。

荆州、夷陵的文臣武将太多,很多都是一流人才。刘备死于白帝城时,人才库已面目全非,独立英雄也不多。

结语:蜀国后期,确认存在人才缺口,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的领袖。其实和吴、魏相比,中下层干部是不一样的。

其他网友的意见确实面对了蜀汉王朝后期人才短缺的窘境。就像魏国灭蜀之战一样,蜀军的几个主要将领,姜维、廖化、张翼、董珏,年纪都已经相当大了,廖化在岁的时候就退出了

蜀国后期无人可用。首先,在魏蜀吴的三个国家中,蜀汉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只有益州和一个州,领土最小,人口最少。人口少,这种人才自然稀缺。更何况益州当时还没有北方各州发达。因此,其基础薄弱是蜀汉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这与蜀汉政权本身的特点有关。

刘备是益州的局外人,而柳岩、刘章父子也都是局外人,在益州被屠戮的还有地方豪强和士绅,所以益州地方派系对刘备也有一些潜在的敌意。刘备也担心益州的地头蛇太强大会影响他的统治,所以他在使用益州人的时候非常小心。

因此,在前期,掌权的主要是跟随刘备多年的袁派、刘备在荆州招募的荆州派和跟随进入益州的东周派。这些派系是益州本土派系之外的外人,也是蜀汉政权治理益州的主要支柱。

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时,基本沿用了刘备以前的用人政策,使用益州土人非常谨慎。像蒋琬、费祎这样的人,他的后辈,都是荆州人。

这不是因为诸葛亮心胸狭窄,而是宜州本土与外来势力的天然矛盾。为了维护蜀汉统治的稳定,诸葛亮没有太多的选择。

当然,由于荆州失守,荆州学派的人才补充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此外,在夷陵之战中人才流失过多的诸葛亮,逐渐引进了一些益州土人,如张翼、管飞、贺东、马忠、张炜、王平、王符、刘隐等人,都是益州土人的杰出代表。

所以在用人方面,诸葛亮没有犯太多的错误,更多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在三国印象中,其他网友总觉得蜀汉人才匮乏。比如“蜀汉无将军,廖化为先锋”这句话,说明蜀汉后期没有将军,而前公务员廖化是武将的先锋。蜀汉政权的灭亡总是被解释为蜀汉缺乏人才。

当然,没有人才,这确实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如果蜀汉后期除了姜维,还有其他能独立镇守成都的将领,如果不是诸葛瞻这样没有经验的将领来攻打邓艾,蜀汉也不会这么快灭亡。

事实上,从公元221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到公元263年刘禅投降的42年间,虽然蜀汉政权的人才比吴栋、曹魏政权少,

但总体上蜀汉并不是缺乏人才导致的无人可用,而是三个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导致的无人可用,而且这种无人可用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三国鼎立

无论诸葛亮在世时采取了何种人才推荐制度,但不可争议的是,蜀汉政权短暂存在的42年中至少有32年时间是因为诸葛亮的人才制度而受益,是诸葛亮的政治遗产所致,诸葛亮在位时发现并提拔了一大批能力超强的人才,比如蒋琬、费祎、姜维、王平、董允等人,全都是道德品质高尚且能力出众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蜀汉四大名相,诸葛亮一个人就提拔了蒋琬、费祎、董允三个人,这不就是诸葛亮的人才选拔吗,而且这些人才力保蜀汉政权32年江山不倒,这不就是诸葛亮的功劳吗?

诸葛亮在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诸葛亮,他去世之后谁可以担当大任,诸葛亮先后说出了:蒋琬和费祎两人,蒋琬在诸葛亮去世后执政了12年,费祎在蒋琬去世后执政了7年,合起来就是19年。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刘禅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遗愿任用了这些人才,才确保蜀汉江山几十年的太平,诸葛亮死后,如果问你刘禅提拔了什么人才?你能回答得出来吗?因为并没有人,大部分中高层人才是诸葛亮在生前就布置好了局面,刘禅只需要按照诸葛亮的布置做就行了,所以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人才匮乏并不能怪在诸葛亮身上。

有句话叫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多时候没有人才,不是真的没有人才,而是没有伯乐来发现人才,举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曹操在世时,发现并提拔了那么多的人才,曹操去世后,你会发现曹魏的人才少了将近90%,你会觉得是曹魏人才缺乏吗?并不是,是缺少发现人才的伯乐。

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执政的时间只有11年,至少在这11年中,名声非常大的人才,诸葛亮就发现了蒋琬、费祎、姜维、王平、董允,还有像向宠、郭攸之等写进《出师表》中的人才,都是诸葛亮发现并提拔的。

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主政,一直到蜀汉灭亡,有将近30年的时间,你发现刘禅提拔哪些人才吗?很少,谈得上人才的就只有一个陈衹,除此之外,刘禅提拔的人中还有黄皓这些的小人,一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人才是否匮乏,不在于地小人少,而在于伯乐是否能发现人才。

蜀汉晚期除了不能发现人才之外,还有三大政治原因限制了人才的提拔:

一、蜀汉的国策是荆州人管理益州人。

用外地人来管理本地人,是外来政权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因为外地人没有本地势力,就必须得依附于皇权,也就是依附于刘备和刘禅,外地人与蜀汉统治者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同刘焉当年就是靠外来的东州兵镇压益州本地人才稳定政权是同样的道理。

刘备建立政权

因此用外地人来管理益州本地人,成为蜀汉政权的国策,刘备在世时,采用的是相互制衡的政治平衡术,从刘备的托孤就能看出,刘备用荆州的诸葛亮为主辅政大臣,用东州派的李严为副辅政大臣,但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李严都不是益州本地人,都是外地人。

诸葛亮主政时期,将荆州人治理益州作为一项国策流传下来,蜀汉政权的中高层官员绝大部分是荆州人,比如蜀汉四相除诸葛亮外,全是荆州人,诸葛亮本人也与荆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使到了蜀汉灭亡的前夕,蜀汉朝廷的中高导致官员仍然是荆州人,比如镇守南中的霍弋、镇守江州的罗宪,都是荆州人,还有廖化、宗预等将领也是荆州人。

自从关羽220年大意失荆州后,蜀汉政权内所有荆州人就失去了故乡,成为漂泊在益州的无根之水,人数也不多,荆州人在益州毕竟人数占少数,蜀汉高层只能从这些人数极少的荆州人中去选择,难免在质量和数量上就处于绝对的劣势,这也导致了晚期的人才匮乏。

三国人口实力对比图

二、蜀汉的国力是三国中最弱小的。

蜀汉是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曹魏占据天下九州,东吴占据江南三州,只有蜀汉占据了一个益州,不仅地盘小,人数少,而且还偏安一隅,蜗居于西南,以蜀汉灭亡时期的人口来比较,公元263年时,蜀汉只有94万人口,而当时的东吴有240万人口,曹魏有443万人口,这就是巨大的人口差距。

人少基数就小,自然出人才的几率也低,也就导致了晚期的人才匮乏。

三、常年北伐拖累了人才推荐。

蜀汉从诸葛亮时代就确定了北伐的方针政策,诸葛亮在世时,五次北伐,互有胜负,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世时,先后发动了11次北伐,常年的战争打断了正常的人才推荐制度,蜀汉的人才举荐制度类似于东汉的察举制,先考察人才的道德,没有道德就无法进入下一步。

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由于常年战争,所以必须优先保证战争经济,比如种粮食、运输粮食、生产军事器械,整个蜀汉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都倾向于战争,对于非战争的事项不受关注,想想也就知道了,你不可能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跟他上表说要推荐谁谁为孝廉吧?

正是这三个政治原因,再回上蜀汉晚期没有伯乐,发现不了人才,所以才会导致蜀汉缺乏人才。

其他网友观点

蜀汉后期无人可用,到了什么地步呢?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简明扼要了阐述了蜀汉后期的窘境。

那么蜀汉后期无人可用,真的是因为国小人少吗?与诸葛亮有多大的关系呢?

提到了诸葛亮,那从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中间11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以诸葛亮辅政为主。蜀汉后期无人可用,说与诸葛亮没有关系,谁也不会相信。下面根据史书记载我们分析下

1.蜀汉后期无人可用,确实与国力有关。蜀汉的基业建立在益州这一个州,虽然是大州,也与诸葛亮所说“益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是用武之国”,但益州相对于占据中原九州的魏国和占据长江防线跨有荆、扬、交州的东吴来说,国力确实相差很大。

看一组数据更能直观了解下

魏蜀吴三国人口来对比:

三国灭亡时人口分别是: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吴国52.3万户,230万人;蜀国28万户,94万人。这一对比更加明了,魏国人口两倍于吴国,是蜀国的5倍。

蜀国的人口不足百万,按照10:1的比例,蜀国能养的兵有十万已是极限,而国力强盛的魏吴,魏国产不多可以有近四十万的军队,吴国也有近20万。

2.蜀汉后期无人可用,关羽和刘备也有很大的关系。关羽丢失荆州、刘备夷陵败北,这二次战争蜀汉不仅丧失了荆州土地,比失去土地更让人惋惜的是两次战争损失的人才和精锐的部队,毫不夸张的说关羽在荆州至少损失了近五万的精锐部队(关羽攻樊城时有两万,守江陵和公安还有大部兵力,保守估计不少于三万),刘备夷陵一战损失的就更加厉害了。黄权降魏,张南、冯习、马良、傅肜、沙摩柯战死,杜路、刘宁等降吴,军队损失也在五万上下。

这么大的损失对于刚建立的蜀汉几乎是致命的打击,优秀的人才和善战的将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身经百战锻炼出来的。

3.蜀汉后期无人可用,与诸葛亮也有莫大的关系。诸葛亮对蜀汉负责吗?就是太负责了,史书记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么做有利有弊,诸葛亮容不得出一丁点差错,太过于谨慎。诸葛亮常年在外行军打仗,培养人才力所不及,人才埋没的可能性也很大。除了军营里提拔了王平、姜维等人外,朝廷里很少有人得到提拔(李丰是因为老爹李严被贬才提上来的)

4.诸葛亮代表的荆州派的利益。诸葛亮是荆州派的代表,在诸葛亮主政的时候,诸葛亮为保证荆州派在朝廷的主导权,无疑会打压益州的其他派系,比如东州派李严和益州本地派谯周、周舒、杜琼,被打压的也始终抱有不配合的心态,在这种形势下,人才的晋升与选拨就显得不是很公平与公正了。

5.蜀汉偏于益州的地理位置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和平年代,益州是不缺人才的,反而是人杰地灵,但战争年代,道路隔绝,与外界的联系也隔断了,人才进出都非常困难。当年夏侯霸从魏国逃到蜀国就差点迷路,蜀国后期依靠的都是些老将比如廖化、张翼、张疑这样的老将。

最后,看待问题需要全面些,蜀汉后期的无人可用虽然与诸葛亮脱不开关系,但纵观蜀汉建国前后的局面,比起魏吴络绎不绝的人才,蜀汉人才的断层也不是诸葛亮一人可以挽回的。

其他网友观点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被塑造成千古贤相、智慧的化身。其实人无完人,是人都有缺点,诸葛亮也不例外。蜀汉后期无人可用,和诸葛亮的用人上的缺点有很大关系。具体说,诸葛亮在用人上,存在着太重德和任人唯“亲”两大缺点。

一、诸葛亮在用人上有道德洁癖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用现在的话说,要群臣“又红又专”,如果此人只有才干,品德有缺点,诸葛亮轻则弃之不用,重则找个理由杀掉。

例如,彭羕为人不拘小节、狂放不羁。他拜见庞统的时候,不顾庞统正在会见客人,直接躺在了庞统的床上,庞统送走客人后,彭羕要求上酒菜,然后才谈正事。通过交谈,庞统认为彭羕是个大才,“大善之”,庞统将彭羕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也认为是奇才,大家都知道,刘备的特长就是识人。

但是诸葛亮看不惯他的做派,数次在刘备跟前说彭羕的坏话,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渐渐疏远了彭羕。

怀才不遇是每个人才人心改变的发端,主帅总像贼一样防着属下,属下的心能不起变化吗?

彭羕失望之余,才会去劝说马超自立。当时彭羕对马超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虽说彭羕的口气有些大,其实也是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自信。

彭羕因为骂了句刘备老兵,劝了几句马超,要建功立业,不要当鸵鸟,被杀,当时彭羕37岁。

再说说廖立,诸葛亮将其和庞统并列的人才。在刘备死后,廖立认为才能不亚于诸葛亮,但是没有得到重用,发了几句牢骚,认为刘备放着汉中不取,与孙权争夺荆州,不仅劳师远征还丢了三郡;关羽刚愎自用导致丢了荆州。诸葛亮以此为借口,将廖立废为平民,发配到汶山郡,一身才华埋没在山野中。

此外、刘封、魏延、李严、杨仪这些人才的凋零,诸葛亮均脱不了干系。

二、诸葛亮的任人唯“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诸葛亮任人唯“亲”,这个“亲”,有两层含义:

1.和他关系近的人;如马谡;2.和他道德相仿佛的人,如蒋琬;

诸葛亮重用马谡守街亭,是第一次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刘备托孤时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为什么不顾刘备警告,依然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呢?除了前期平定孟获时,马谡提了一个攻心为上的建议受到诸葛亮的赏识外,人们还忽略了一个重要原因,诸葛亮和马谡的私人关系非同一般。

《三国志·马良传》裴注,“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匪浅,在马良死后,诸葛亮将马谡当做子侄看待。因为这层关系,在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放着军中宿将魏延和吴壹等人不用,才会提拔培养马谡。

如果说马谡得到重用是因为和诸葛亮的关系近,那么蒋琬受到重要,除了自身能力外,蒋琬的经历、品德与他非常相似。

诸葛亮北伐时,蒋琬“足食足兵”;诸葛亮称赞他“讬志忠雅”,二人志趣相投,诸葛亮曾私下向刘禅推荐蒋琬做自己的继承人。

与诸葛亮用人上的洁癖相比,刘备和曹操在用人上有些不择手段。曹操早年招募众多人才,唯才是举,没有那么多的道德要求。刘备重用的庞统、法正也不是正直之人。

诸葛亮在战略上、外交上具备高超的能力,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欠缺,导致了蜀汉后期人才的匮乏,文臣武将能独当一面的不过数人。

三国中,蜀国最先衰亡,人才匮乏是主因。诸葛亮主政期间没有建立起有梯次的人才队伍,是蜀国颓败的根本原因。

其他网友观点

说蜀中无人,无外乎就是因为那句著名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事实上产非如此

蜀汉后期的一线重臣有董允、马忠、邓芝、陈到、吴懿等人。而廖化的知名度远高这些人而已

孔子曾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缺少人才,只在于领导者能不能发现人才,会不会使用人才。如果蜀汉没有人才,也不可能在强大的曹魏和东吴的夹缝中顽强存在了五十年。

文官系:

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刘巴、董和、马良、陈震、蒋琬、费祎、王谋、习祯、郭攸之、张裔、杨洪、伊籍、秦宓、王连、李福等。

武官系:

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马超、陈到、王平、李严、吴懿、吴班、马岱、向宠、霍峻、冯习、张南、傅彤、句扶、霍弋、罗宪等。

地方官系:

邓方、李恢、邓芝、程畿、马忠、吕乂、吕凯、张嶷、张翼、宗预、阎忠等。

实际上这个名单远远不能涵盖蜀汉所有的文武百官,这还不包括许靖、杜微、谯周、来敏、孟光这样的花瓶角色。有些重要人物在《三国史》中只是一笔带过,有的甚至在《三国志》中根本不存在。

仅举蜀汉灭亡的公元263年为例,蜀汉亡国时,人口近百万(刘备建国也是此数),军队十万,官吏四万人。抛开有些滥竽充数的官员,在四万名各级官吏中挑选几百个能员干吏应该不难吧。

再者,蜀汉的百万人口还是官方统计,其实益州地区还有世家大族控制的大量非在编户口存在,蜀汉总人口绝不止百万。上距蜀汉建国时期不远的东汉桓帝时代,益州总人口就达到了惊人的六百万,而益州自汉末黄巾起义以来并没有遭受大规模的战争洗劫,怎么到了刘备时代,就凭空少了五百万人口?

人口数量和人才数量是正比

人口数量和人才数量是正向比的,即使世家大族严格控制这些荫户,不受朝廷管理。但只要朝廷肯下功夫治理,还是能收到相当成果的,后来蜀郡太守吕乂就从蜀郡强行查出了一万多荫户。人才在哪里?就在这些草头百姓中,草根中藏龙卧虎,这是千古至理。

当然,蜀汉人才库和曹魏、东吴比起来,因为疆域狭小、人口基数较小,所以选材的空间也相对较小。尤其是人口基数,魏国亡时,人口近五百万,东吴亡时,人口二百万。因为人口基数大,魏和吴的选材空间相对就比蜀汉要大许多。

雪上加霜的是,蜀汉本就不太丰裕的人才库,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精英人才总量大幅锐减。蜀汉早期的人才损失,简单归纳起来有三个原因:

一、孙权偷袭荆州:损失关羽、糜芳、士仁、郝普、潘濬、刘封、孟达、申仪、申耽(并失上庸等三郡),以及未来四十多年的荆州人才供应。

二、伐吴失败:损失张飞、马良、冯习、张南、傅彤、程畿、黄权。

三、战死和早逝:庞统、霍峻、法正、刘巴、马超、黄忠、邓方。

以上这些人物中,绝大多数都是蜀汉文武两条战线上的一线精英,他们或投降魏、吴,或战死,或早亡,都是蜀汉莫大的损失。所以在刘备伐吴惨败,退回白帝城时,蜀汉人才库确实有些空空荡荡,有不胜凋零之痛。

各种史料收集困难

在《三国志·蜀书》中,陈寿共为五十六人立了正式的传记,而活到诸葛亮执政之后的,差不多有四十位。实际上在诸葛亮执政后,活跃在蜀汉官场一、二线的远不止这四十位。

虽然蜀汉没有立史官,陈寿搜集故国史料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他史料上找到大量的蜀汉文官武将。大致来源有三处,一是《三国志·蜀书·杨戏传》附载的《季汉辅臣赞中》,二是裴松之的注,三是东晋人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

《三国志·蜀书·杨戏传》附载的《季汉辅臣赞中》,就提到了正史所不载的三十多位官员的生平简介,其中有许多官场一线人物,比如陈到、吴懿、费观、李福等人。

如果陈寿是蜀国人,《三国志》记载的蜀汉中人可能会更多一些,总而言之,蜀汉输了,立传的官员比较少,所以给人一种三国后期,人才不济的感觉。

其他网友观点

蜀汉前期占据荆州、益州两州大部分地区。即便是后来退居蜀中,也统治着现在几乎整个四川以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蜀汉灭亡时,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此时还有“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况百万之人口呢?

所以,说蜀国后期没有人才,是站不住脚的。但是蜀汉自诸葛亮死后,也只有一个姜维能够撑撑场面,确实给人一种无才可用的感觉,这主要有一下两个原因。

其一,蜀国没有确定的人才铨选制度。在西汉和东汉,中央政府遴选人才的方法主要是察举制,也就是靠地方长官推选人才,中央负责考较任职,但是到了东汉时期,这一制度已基本为世家大族所垄断,推选出来的,按照今天的说法,叫关系户,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曹魏则首创九品中正制,在选官任才上走在了吴蜀两国的前面。而蜀国基本还在沿用着汉朝时期的察举制,间断以主政者查访,来作为获得人才的渠道。比如姜维就是诸葛亮在敌国发现并加以任用的。但是,这种制度的缺点,即缺乏稳定性,又难以获得真正有用的人才。蜀国给我们留下的史料并不多,它甚至没有一本记载国史的史书。我们熟知的陈寿虽然是蜀国人,但是他编纂《三国志》,却是蜀国灭亡以后了。诸葛亮虽然才智出群,但是却也难以处处兼顾,故而人才发掘始终是蜀国的短板。

其二,蜀国上无明君,下无强臣。诸葛亮死后,刘禅总算是从幕后走了出来。进来还有不少人为刘禅洗白,说他其实是装傻以便在诸葛亮的控制下苟活,说他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大智慧,但是看起治国的成效,就足以将这些乱七八糟的说法压下去。刘禅主政后,依照诸葛亮的遗嘱,任命蒋琬为丞相,重用姜维等人,但自己却放开身心享乐去了,后期甚至还宠信宦官黄浩,搞得朝政失纲,上下离德。而蒋琬等辈,虽然也有才能,但是相比较同时期的司马一族,以及东吴的陆逊等辈,就逊色太多了。他们统领大局的能力不足,又没有诸葛亮那么深厚的底子,能够维持蜀国正常运转已经不错了,哪还有其他时间去求访人才,抑或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呢?

蜀中历来被称为天府之土,人口殷实,私家求学十分流行,故而文化素质还是十分不错的。杨松见曹操时说蜀中小儿三岁便能背书如流,虽然有所夸张,但是大体实情不差。但有人才而没人用,却也是徒劳的。

(全文完)

其他网友观点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是多方面造成的。关羽兵败荆州,损失了一部分人才。刘备以倾国之兵伐吴,大败,折损了大部分蜀汉精英。但与诸葛亮也脱不了干糸。诸葛亮事必躬亲,事事亲历亲为,这样使蜀汉很多有能力的人得不到发挥,遏制了蜀汉人才的发展。另外诸葛亮的用人观念也值得推敲。诸葛亮提拔的人以荆州人氏为主,也就是所谓的荆州派,对益州和东州本地人才实行排挤和打击。而且诸葛亮提拔重用的人以循规蹈矩为主,只知道做现事,毫无创见,只知道执行。而对有能力有主见有争议的人弃而不用。反而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大胆放手使用有能力的人才,如降将王平,让其独挡一面,击败十万曹军入侵。如降将夏候霸,让他单独领军,也取得了不俗战绩。可见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与刘备父子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也是造成蜀汉后期人才缺乏的一个主要因素。

其他网友观点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是说,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被杀之后,蜀汉已无将可用,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廖化一人了。

但是蜀汉后期真的面临着无将可用的局面吗?其实不然,当时蜀国能用之将其实并不在少数,只是诸葛亮用人不善,浪费了这些人才,之后更是事必躬亲,最后活活累死了自己!

诸葛亮是我们都非常了解的一个人物了,在三国那段混乱的时期帮助蜀汉解决了多次危机,让蜀汉能够发展到和其他两个政权将抗衡的地步。很多人都觉得蜀汉能够存在都是因为有诸葛亮存在的原因,除了他之外蜀汉再也没有什么人才了。正因为这样才导致诸葛亮死后蜀汉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蜀汉也是有很多人才的,只不过是被诸葛亮出于私心给放弃掉了。

刘备的蜀汉政权当中其实也是有派系之分,诸葛亮是最早跟随刘备起家的“荆州派”的核心人物,所以在他掌权期间提拔的人也大多都是“荆州派”的人,对于其他派系的人他就很少提拔了,甚至有些人还被他陷害。

比如说刘备临死之前任命负责全国军事的李严,他曾经带领几千兵马成功的在短时间内镇压了几万人的叛乱,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本领非常高强刘备才会对她进行重用。但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控朝政了却想独揽大权,于是就把李严进行边缘化了,让他负责押送粮草。

两人都是刘备托孤的重臣,但是诸葛亮现在却这样对待李严肯定会导致李严内心产生怨气,也正是因为内心产生怨气最终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最终导致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李严给他使小绊子,后来东窗事发之后李严被罢官。这所有的事情最开始的原因都是因为诸葛亮的排挤造成的,所以他可以算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导致蜀汉失去的一个人才。

蜀国的另一个大将魏延更是立下了不少功劳,在立下这些功劳的时候魏延也充分的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的能力其实比李严还要突出,独自带领一军行军打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正因为如此刘备曾经亲自册封他为汉中的太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刘备对他的能力也是非常认可的。但是诸葛亮却对他非常不相信,所以不敢对她进行重用。正因如此才让魏延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的空间,两个人的关系不断恶化,最终出现魏延反叛被杀的事情。

可以说魏延的死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如果他能够相信魏延让魏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对于蜀汉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让蜀汉的武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甚至有可能改变三国的局势。所以我们认为魏延也是因为诸葛亮埋没的一个人才。

诸葛亮埋没的第三个人才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了,因为刘备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儿子于是就过继了刘封作为自己的义子。刘封从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对于军事方面和作战更是有着不一般的天赋,当初刘备攻取益州就是刘封作为先锋冲锋陷阵帮助刘备打下来的。在此之后的多次战斗当中也都立下了不少功劳,可以说是蜀汉后期的一员虎将了。

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刘备后来又生了刘禅这个儿子,刘禅作为刘备的亲生儿子当然更应该继承刘备的皇位的,但是诸葛亮却生怕非常有主见得到刘封不服,甚至有可能造反。在有了这样的顾虑之后诸葛亮就不止一次在刘备面前提起过要杀死刘封,刘封太过于有主见,不利于管理。正因这样才让刘备最终下令杀死了刘封。刘封的死对于蜀汉的打击非常大。

我们都知道蜀汉末年的时候蜀汉已经没有多少高端战力了,之前跟随刘备打天下的高端战力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这个时候基本上早已死伤殆尽,所以让蜀汉在军事方面的人才产生了空白期。一个国家没有能打的将军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如果刘封没有死的话凭借他的能力一定在三国时期一定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并且等到刘禅登基之后刘封也会成为他的一大助力。但是他却因为诸葛亮的不信任最终被刘备杀死了。

我们今天所举的这几个例子只是诸葛亮浪费的蜀汉人才当中的一些代表,实际上诸葛亮浪费的人才远远不止这些,所以我们说蜀汉末年的时候蜀国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因为诸葛亮出于对其他派系的打压所以人才选拔只是从荆州派当中选拔,等到诸葛亮发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时候也再培养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才出现了蜀汉无人可用的情况。

其他网友观点

蜀汉后期不是无人可用,而是无用人之人!

第一,无人可用与国小人少无关!

蜀汉政权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总人口94万,兵员10万,兵民比9:1,曹魏政权总人口443万,兵员50万,兵民比9:1,孙吴政权总人口240万,兵员23万,兵民比10:1,三国兵民比基本相当,蜀汉政权并没有全民皆兵,没有让秀才扛枪,让孝廉入伍,没有为了扩充兵源揠苗助长,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才选拔制度!也就是人才培养选拔的基础并没有破坏!

从蜀汉前期后期对比来看,前期可谓人才济济,不管是荆州集团还是益州集团,都有相当数量的人才涌现,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后期为啥就人才匮乏呢?显然,不是没有人才,肯定是培养选拔人才方面出了问题。

第二,是否压制、闲置、埋没荆州集团人才!

众所周知,蜀汉政权前期,是荆州集团人吞并益州集团地盘建立起来的。荆州集团人数是少的,但是是可靠的,益州集团人数多,但是有一定的排斥情绪,这很正常。但是作为领导者刘备诸葛亮,自然是拥护我的就重用,不积极的就先晾着,这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优秀人才,还是大胆起用的,比如李严,地位不低于诸葛亮!

到了政权后期,不管荆州集团还是益州集团,都不得重用,那就是上层的人才选拔出问题,不是刻意打压谁!

第三,诸葛亮的用人、培养人才有没有问题?

很多人批评诸葛亮没有培养阶梯人才,事必躬亲,没有大胆起用人才。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这只是以理论理,没有从人情角度分析问题!

我一再强调,蜀汉政权力量最弱,必须以攻代守。作为总理、丞相、当家人,诸葛亮心里比谁都清楚,国力弱、兵源少、人才难得,自然是不是对人才格外珍惜?是不是对每个人才都认真培养?说手把手教一点也不为过吧?即使如王平之平常战将,受诸葛亮言传身教,见识已属不凡。设想不让马谡去守街亭而派王平为主将,即使打不退司马懿之兵,也不至街亭失守、全盘皆输!

又有人有把原因归结为诸葛亮斩杀李严、魏延、刘封、马谡等人才,造成人才损失,其实这是纸上谈兵,不识时务!

以当时形势,治理国家必须实行法治,也就是有奖有罚!试想所杀的人哪一个不该杀,对于有功之人,诸葛亮又何曾吝于赏赐?不实行法治,对于荆州、益州集团又怎能一碗水端平?

蜀汉政权前期的文臣武将全赖诸葛亮提拔,后期为啥没有可用之人了呢?

不是没有人,而是没有用人之人!

人才是有的,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没有选拔提拔的人,人才只会被埋没!

诸葛亮去世了,他推荐的接班人也去世了。等到刘禅亲自主政的后期,没人能镇的住他了,由着自己折腾,正可谓亲小人、远贤臣,政治日荒,只剩下苟延残喘而已!

即使力量强大、人口众多的曹魏政权,如果上层人才选拔出现问题,一样也会走向灭亡!

一棵参天大树,如果根烂了,吸收不了营养,即使原来的枝叶再茂盛,一样会慢慢枯萎,最终死亡!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145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