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很受欢迎。它的名字叫 《先行者的窘迫:日本抢跑纯电动车赛道,如今却沦为追随者》 .事实上,就工业基础而言,日本曾经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电池技术专利,同时也是全球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在电动汽车领域,称其为先锋并不为过。
然而就是这样一手好牌,现如今看来却是打了个稀烂。纯电动汽车领域所有品牌都跌出前十,国内汽车厂商疯狂抵制电动汽车转型,甚至扬言电动汽车将摧毁日本经济。在这一波全球汽车公司一起走向新能源的浪潮中,日本似乎已经成为唯一一个逆行者!的问题是:
日本为何要放弃自己在电动车领域的巨大优势,反而疯狂抵制纯电车?
而沦为追随者的日本,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能源浪潮中,又隐藏着什么野心呢?
今天大东就来和大家聊聊被日本甩在身后的电动车行业是如何与日本车企正面交锋的!
提前40年的能源革命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战争的爆发,人类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飙升的油价彻底搞乱了全球经济。而在其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当属处于工业爆发期的日本了,工业产能直接缩减了五分之一!
面对这种困境,日本政府只能尽力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作为当时的主要燃料消耗者,汽车自然成为技术突破的重点。当时,日本车企受国外技术影响,正在大力研究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就连日产也成功推出了纯电动概念车,这无疑给了日本能源改革的方向。因此,1977年,日本正式设定了10年内量产2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被称为“日本电动汽车研究计划1.0”.
然而,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蓄电池技术的局限性,其能量密度、输出功率、使用寿命等重要性能均无法达到乘用车的使用标准,最终导致计划以失败告终。's的研究并非毫无收获,至少指明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日本科技公司开始重金押注电池产业,同时全面推进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等技术的实际应用,再次推出新一代电动汽车研究计划!后来的故事也证明,这个计划是日本赌未来技术最成功的一个!为什么这么说?
00-1010上世纪80年代,日产汽车有限公司首次将交流异步电机应用到电动汽车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于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交流异步电机一度成为电动汽车的最佳配置,如特斯拉Model S、Model X、蔚来ES8、江铃E200等。全部采用交流异步电机。直到中国市场爆发,永磁同步电机才出现!
之后,丰田混合动力系统(THS)的推出,直接奠定了日本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霸主地位。“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一种是其它混动”的江湖传说至今仍在流传。
带有THS系统的丰田普锐斯
更何况,在这期间,日本还攻克了一项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电池!
1985年,日本科学家吉野彰,凭借着美国提出的钴酸锂电池概念,发明出了采用碳材料做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紧接着,1991年索尼开始尝试将锂离子电池商业量产。而凭借着容量大,体积小,循环性能好等优越特性,锂离子电池迅速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的首选。这一发明也直接奠定了日本在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而巧合的是,1992年日产汽车为了满足需求,也正式开展关于车用电池的研究。而在锂电池风靡全球的背景下,日产自然也将目光放到了这个“电池新贵”身上。紧接着三年后,世界上第一辆使用圆柱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Prairie Joy EV问世,锂离子电池也正式登上了新能源汽车舞台。而有了日产开头之后,丰田、本田、三菱等日本车企自然紧随其上,各种锂离子纯电汽车接踵而至!
同时日本为了保持优势,还迅速组建了锂电池电力存储技术研发联盟,加快速度对电力中央研究所、电池和材料厂商等资源进行整合升级。
客观来看,此时日本的电动车产业,无论是研发布局的广度,还是研发成果的深度,都堪称独步全球!而反观当时的欧洲、美国还在和燃油车较劲,对于电动车的布局少之又少!
按理说走到这一步,日本成为世界电动车巨头已经是必然!但是,命运总是如此奇妙,抓着这么一手好牌的日本,在进入21世纪以后却迅速崩盘!
新贵崛起 老牌没落
当时日本凭借着在锂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不仅使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势如破竹的发展,同时还在全球疯狂捞金,赚的盆满钵满!不过如此高利润的产业,也引起了别人的羡慕,其中自然也有众多目光长远的国家为此布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韩国和中国!
1999年,三星SDI成功开发出当时业内最大容量的圆柱锂电池,正式宣布踏入锂电池领域。紧接着2000年,韩国巨型财团LG化学,也开始在美国的研发基地展开动力锂电池研究,强势入局锂电池产业!由于当时这两家企业,紧跟日本的技术路线;再加上韩国政府的疯狂补贴和政策扶持,使其市场迅速腾飞。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打破了日本在锂电池领域的垄断地位。
而就在日韩锂电池产业大战期间,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在悄然崛起!从最基础的低端市场蚕食,到逐渐高端转型。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成本和产业链优势,中国的锂电池技术迅速成熟。
而此时又正值日本的电子产品在全球市场溃败,于是中国的比亚迪等电池企业迅速抓住机会。终于在一番乱战之后,中国的锂电池产业一飞冲天,开始和日本韩国三分天下!
而日本的锂电池业务经过这双方的挤压后,逐渐走向了下坡路。索尼、日产等企业先后将自己的锂电池业务售卖,其全球市场占比飞速下滑!如此一来,日本在电动汽车锂电池领域的超凡地位丢失!最核心的底牌率先失去优势!
再加上那时候的日本车企,因为自己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技术成就全球独树一帜。所以其野心也迅速膨胀,开始把目光放到全球市场,准备领导世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然而令这些车企没想到的是,当时的日本电动汽车产业虽然已经走向正轨,但是其技术性能和量产成本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2010年日本推出的首款量产纯电汽车,日产聆风为例!其电池续航最高只有175公里,极速也不过90迈。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车,却因为成本过高,导致其售价高达30万元,即使在日本电动车政策补贴的加持下,其最低售价也要在23万元以上。这个价格如果换成燃油车,已经能够触碰到高端品牌的门槛。
而这也是当时日本纯电汽车的通病!于是这些售价高昂、续航过短、速度极慢的日本纯电车,一经推出不仅没有引起全球市场的轰动,反而给雄心勃勃的日本车企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技术跑偏的日本车企
而面对技术和市场双线溃败的日本车企,终于开始对纯电汽车产生了质疑,进而导致之后的技术路线逐渐跑偏!像规模最大的丰田开始大力押注燃料电池和混动汽车,本田则是纯电、混动、燃油三方面布局,只有实力相对较弱的日产和三菱,还在尝试继续深耕纯电汽车!
甚至在2010年4月,日本发布的《下一代汽车研发战略》,也开始同时押注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而这种混乱的发展状态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日本新能源路线的犹豫不定。始终无法将一种技术路线做到顶尖!终于在跑偏四五年之后,日本再次迎来了转机!
2014年,日本发布第四次《能源基本计划》,决定将氢能源定位为与电力和热能并列的核心二次能源,发出建设“氢能源社会”的呼吁。正式将发展氢燃料电池作为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紧接着同年,《日本氢和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发布,日本新能源汽车的氢能战略正式成为主流!
对于这个选择,当时的日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日本的电力系统并不发达,且国土面积极度狭窄,如果继续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话,势必要大面积铺设充电桩。而这则意味着更严重的电力负担和占用过多的国土面积。其次,日本的天然资源极度匮乏,而发展纯电汽车所需的锂电池,又是一种极度依赖锂、钴、镍等金属资源的能源产业!显然以日本的国情,很难实现自给自足。
而氢燃料则意味着能够让日本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同时还能发挥自己积累多年的混动技术优势!于是在这种对比之下,日本“弃电从氢”显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然而对错这种事,很多情况下要依照环境来进行判断!
就在日本确定氢能战略没几年,凭借着锂电池技术以及电控、智能驾驶等技术的突破,纯电汽车终于迎来了春天。全球电动车产业如雨后春笋般飞速生长,其市场规模估值高达万亿!无数国家争先恐后迈入这一时代浪潮中!而中国也凭借着在动力电池以及汽车产业链方面的优势,迅速成长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动车巨头。
可此时的日本,由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实现跨越式突破!至今仍无法打造出自己的氢能社会。而此前技术路线的跑偏,也导致短时间内无法再回归到纯电车市场中,最终曾经的领跑者无奈沦为跟跑者。
日本野心 不容小觑
不过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日本真的就在新能源浪潮中落败了!毕竟作为曾经的产业大佬,日本至今仍掌握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专利。仅凭这点,就意味着日本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像现如今日本重点投资的固态电池路线,仅用两三年时间就突破连连。这种技术底蕴是其他国家仍旧难以比拟的!
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现如今尴尬的氢能源计划,虽然看起来收效甚微。但是从未来潜力来看,一旦出现突破,很可能也会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总之,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强国,日本在野心方面往往所图甚大。我们断然不可将其轻视!现如今的新能源战局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鹿死谁手仍旧尚未可知。大东只希望,现如今的中国科技能继续稳步推进下去,不要步日本电动车的后尘!
好了,我是大东,一位硬核爱较真的科普作者,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要忘了点赞关注,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