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书籍中有三种淡竹叶,全国各地均产,功效相似,但仍需分别论述,以利养生保健选择。
其一,是禾本科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百姓叫毛竹、水竹、甘竹、淡竹的叶片。入药较早,《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始称竹叶。到了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始称淡竹叶。这种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内熄肝胆之风,外清暑温之热,可治疗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小便赤短、口舌生疮。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金匮要略》中的竹叶汤、《圣惠方》中的淡竹叶汤、《医方简义》中的导赤散,所用的均是此品。其中嫩叶叫竹叶卷心,清心热,用于治疗神昏突出。
其二,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全草,高40~100厘米。本品入药较晚。《本草纲目》记载:“味甘性寒,无毒,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握灵本草》记载:“去胃热。”用于治疗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牙龈肿痛、小便赤涩、淋痛颇效。其根叫碎骨子,一蔟数十须,须上结子,故又叫竹叶麦冬、野麦冬,主治如淡竹叶同,但有堕胎催生作用。
其三,为鸭跖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跖草的全草。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其异名多达50余种,《本草纲目》称为淡竹叶,《救荒本草》称为翠蝴蝶。在清心除烦作用较淡竹叶全草为强,而利尿作用较弱。
淡竹叶性寒,味甘、淡。归心经、胃经、小肠经。有着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不论哪一种淡竹叶都是官方认可的中药,其功效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故而可以混用,日常保健的话每天1克左右泡茶就可以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