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吃太多的糖,我们就会牙痛。为什么吃太多糖会导致牙痛?那是因为糖与龋齿密切相关。
龋齿又称蛀牙,是在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引起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疾病。龋齿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在牙髓炎发展时引起疼痛。龋齿是在细菌、饮食、宿主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饮食主要是指糖分较多的食物。糖参与牙菌斑的形成,帮助细菌附着在牙齿表面;而且,糖发酵分解产生的酸性液体作为细菌的底物,堆积在牙齿表面,导致牙洞的形成。糖是龋齿的“祸根”,所以一定要控制糖的用量,防止龋齿。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对人体伤害小,游离糖危害大。
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牛奶中的乳糖和谷类中的淀粉。
游离糖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和蜂蜜中的糖。由于完整果实中的非游离糖被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过程缓慢,所以新鲜完整的果实不易致龋;水果制成果汁后变成游离糖。虽然给人“天然”、“健康”的印象,但其致龋性增加,因此同一食物不同的食用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口腔保健效果。另一类游离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糖浆,也称为添加糖。添加糖不仅存在于饮料、糖果、蛋糕、饼干、甜点等甜食中,还可能隐藏在“不加糖”的加工食品中,如番茄酱、酸奶、咖啡、膨化食品等。因此,我们应该警惕不小心吃了添加的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口腔健康科学的普及,人们对糖作为龋齿危险因素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难以有效控制糖的摄入量,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糖摄入量的控制。很多父母不知道糖的意义。他们只限制孩子吃糖和巧克力,而不限制饼干和薯片等零食。许多含糖食物是速溶的、甜的和粘稠的,孩子们可以不用力咀嚼就吞下去。一方面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堆积在牙齿表面,牙菌斑容易聚集繁殖,会诱发龋齿。另一方面不利于口腔颌面部发育和咀嚼功能训练。
口腔疾病与许多全身性慢性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糖摄入过多不仅与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有关,还与糖尿病、肥胖等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应科学有效地控制糖的摄入,遵循合理的糖摄入原则:
1.少吃或不吃黏腻的甜食;
2.甜食最好和正餐一起吃,因为如果糖摄入的时间在两餐之间,会明显增加患龋的风险;
3.限制糖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
4.吃甜食后刷牙,喝甜饮料后漱口;
5.睡前或刷牙后不要吃甜食或喝甜饮料。
综上所述,建立健康的饮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
此外,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应做好日常口腔保健,如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这对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非常重要。
正文: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董海涛主任医师赵继志
来源:健康新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