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制作人/作者:汪鸿雁华安证券)
01双碳发展大趋势,新能源领域蓬勃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时代发展大趋势
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浪潮,各国纷纷加入实现碳中和的大团队。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气温也在一步步上升。IPCC报告指出,为防止全球气温上升1.5,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必须比2010年水平减少45%,并在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碳中和。
“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电动汽车单位里程碳排放量最低,减排潜力巨大。《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纯电动汽车碳排放在不同燃料类型乘用车中排名最低,其碳排放为146.5gCO2e/km。同时,纯电动汽车的减排潜力最大,与汽油车和柴油车相比,可分别实现39.5%和55.8%的减排。
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容,行业极富成长性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2021年11月1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1.75万亿元的“重建得更好”,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税收抵免法案,计划为电动汽车提供高达1.25万美元的税收抵免。信贷政策仍需参议院和拜登总统签署。从2022年开始,美国电动汽车有望呈现大爆发。
风电光伏产业发展趋势明确
积极推动光伏、风电产业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碳减排大趋势下,我国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继续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48GW。根据中国光伏协会预测,在保守和乐观的情况下,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90GW和110GW,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3%和18%。2020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5GW,其中陆上风电装机容量为51G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4GW。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9GW,其中陆上风电63 GW,海上风电16GW,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和31%。
02锂:仍具有长期成长空间
锂价复盘:新能源汽车需求向好,供需错配导致锂价强势上涨
2020H2开始,锂盐受益于下游需求复苏,价格触底回升。欧洲电动汽车补贴增加刺激海外市场需求加快回升,国内消费相应上升,导致冶炼库存拐点,锂价进入上行通道。
未来两年新增产能有限,供给紧缺难改
西澳大利亚有四座矿山在运营,澳大利亚矿山的新供应主要是产能建设。目前西澳锂辉石矿只有4个,前期已清理产能的矿山基本没有明确的复工复产计划。阿尔图拉控制的皮尔甘古拉锂项目矿山仍处于停产检修期,预计Q4恢复生产。西澳运营的矿山资源基本锁定,流入市场的原材料供应有限。
锂市场近几年预计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
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较高的景气度,预计锂市场终端需求将持续扩大,锂市场近几年将保持供需短缺。预计2025年LCE锂需求将达到152.2万吨,2022/2023/2024/2025年供需缺口为4.8/6.1/4.9/2.2万吨,全球产能释放增长有限。
03钴镍:三元正极发展趋势强,镍钴需求持续增长
钴价复盘:基本面好转,价格中枢有望抬升
由于2020年底采购、仓储和南非疫情叠加导致运输受限反复,在供需紧张的格局下,2021年Q1钴价快速上涨。后来随着采购淡季的到来和原材料的到来,国内供应扰动逐渐消除,钴价下降。2021Q2南非因疫情封港,限量供应和叠加需求的旺季到来,co
2023年后,随着印 尼镍钴新项目的投产,钴产量将会在2025年达 到峰值26.37万吨。
未来动力电池钴消费快速增加
动力电池钴消费占比由2016年的14%增长至2020年的24%,并且在2021年预计达到31%。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 大,动力电池钴消费占比预计会逐年增大。动力电池钴消费带动全球钴消费增加。
未来3C产品钴消耗量的增速放缓
消费市场接近饱和,3C类产品产量增长放缓。3C仍然是钴消费的主要领域。目前3C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 平板电脑的产量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未来对钴消费量的平均增速在5%。
中长期钴市场维持紧平衡状态
钴市场格局整体向好,市场维持紧平衡。随着刚果金铜钴矿产量的释放以及印尼镍钴项目的投产,未来5年内钴产量 进入高速增长期,我们预计2021-2025年国内钴供应量分别为16.36、19.63、23.37、24.69、25.79万吨。
镍价复盘:基本面支撑,镍价稳步攀升
今年以来下游不锈钢排产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镍需求向好,而市场供应不及预期导致全球镍库存持续走低, 推动镍价不断走高。自年初以来,LME镍库存从24.8万吨降至10.8万吨、SHFE镍库存从1.63万吨降至0.57万吨;而镍价 从13.09万元/吨上涨12%至14.64万元/吨。
印尼镍矿开发项目
自印尼禁矿后,全球镍价短期内大幅上升,同时国内不锈钢生产对印尼原矿生产的镍铁依赖很高,国内外冶炼企 业纷纷进驻印尼开办冶炼厂,除了生产镍铁合金外,还有计划生产镍中间品即MHP和高冰镍。
不锈钢仍是镍消费需求主体,三元电池需求未来可期
镍下游需求仍是主要集中在不锈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全国镍的消费结构中不锈钢消费占比达到82%; 2019 年不锈钢在全球及中国镍的消费占比分别达到68%和80%,不锈钢近三年不改消费主体态势。
动力电池高镍化趋势带动镍需求增长
高镍化趋势明确,镍需求有望提升。高镍三元是锂电池发展的长期趋势,从成本端来看,锂电池原材料成本占比 可高达90%,而当前镍价为13万元/吨,而钴价超过30万元/吨,镍金属成本优势显著。据高工锂电数据预测显示, 2023年高镍电池占比有将从目前10%左右增长至25%。(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04稀土:供给难有增量,节能工业电机新需求拉大缺口
供需格局重塑,稀土磁材迎来爆发式增长
今年7月以来,稀土磁材板块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初,稀土和磁材板块在5500点附近徘徊,随后稀土板块迅速拉升至 10000点以上,磁材板块保持平稳。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向好,以及双碳对节能环保需求的带动,市场逐渐意识到稀 土磁材供需格局的重构,供给不再成为主导市场的决定力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主导稀土行情。稀土磁材自7月份 以来出现暴涨,稀土指数最高冲破20000点,磁材也最高突破7000点,受益稀土价格暴涨,稀土上游资源企业的市值 迎来春天。
供给增量较少,新能源及双碳节能需求爆发将拉大供需缺口
中国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短期国内外均难以提供较多的稀土供应增量。国内政策端“指标控制+行业整合”规范稀土生产,增量主要来自指标上调,2021年开采指标16.8万吨,冶炼分 离指标16.2万吨,同比增长20%,2021年增加的指标主要在北方稀土。指标调整和供需有关,增量不会太大。
工业电机带来需求新增量
高效节能电机渗透率提升将为稀土永磁带来较大增量。工信部于11月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要求高效节能电机 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时,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工业电机主要应用于车间生产制造,耗电量较大, 高效节能电机则需要采用永磁电机,目前的稀土永磁以及部分高性能铁氧体永磁可以满足节能电机的要求,但铁 氧体永磁电机的节能效率低于稀土永磁电机,稀土永磁电机节能约30%,是更换高效节能电机的主要选择。
05铜箔:迎新能源东风量价齐升,锂电铜箔登峰造“极”
锂电铜箔是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核心材料
电解铜箔作为电子制造行业的功能性关键基础原材料,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印制线路板的制作。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电解铜箔可以分为锂电铜箔以及标准铜箔。根据 CCFA 的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电解铜箔产量中, 标箔占比 69%,锂电铜箔占比 31%,锂电铜箔受下游新能源的高景气度影响,产量占比持续提升。
登峰造“极”,大势所趋
铜箔行业的发展经历了生产工艺的演变,从传统的压延工艺改进到目前的电解工艺,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铜箔产 品品质;而未来,极薄化将继续成为锂电铜箔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嘉元科技产品结构升级路径梳理,发现极薄铜箔的产品研发生产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国内铜箔市场空间测算
锂电铜箔需求测算,预计2021-2025年全球锂电铜箔需 求量分别达到33.03/44.45/53.70/64.89/78.92万吨,未 来5年CAGR=30.0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阴极辊设备是扩产受限的关键
阴极辊是电解铜箔制造的核心设备,其质量决定着铜箔的档次和品质。在整个生箔过程中,阴极辊是最重要的设备。 晶粒度、均匀一致性是影响阴极辊生箔质量的重要因素。阴极辊表面是铜箔沉积成箔的基础,辊面质量与铜箔光面的 表观质量有直接关系。
日韩阴极辊厂商技术先进但产能有限,日本阴极辊的年产量约为230-280台,每台阴极辊对应250-300吨铜箔产能,粗略 估算可满足6-7万吨铜箔新增产能,无法满足每年新增约10万吨的铜箔产能且排产周期长。国内阴极辊厂商受技术限制, 国内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可以生产阴极辊,并且技术仍然相对落后,均匀一致性相对不够好,晶粒度目前也只能做到10 级,无法满足极薄化铜箔生产。
工艺、认证、资金壁垒构筑护城河
在生箔过程中,存在磨辊工 艺、添加剂选型、设备调试 与参数设置等明显的技术壁 垒。客户认证壁垒高、周期长。 铜箔下游的锂电池厂商供应 链体系庞大而独立,为了保 证生产的稳定和连续性,锂 电池厂商的供应链认证体系 对供应商的技术、产量规模 等均有较高要求。重资产模式下资金门槛较高。 在正极、负极、电解液、隔 膜等锂电材料中,铜箔的固 定资产投资相对较高。
产能利用率有待提升,供给受限
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产能利用率为42.1%, 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随着新建产能逐渐达产,产能利用率将 逐渐提升。
国外、国内锂电产能测算
产能方面,根据测算2020年全球锂电铜箔有效产能 为25.7万吨,国内有效产能为19.5万吨。预计2021-2023年,国内有效产能分别为 23.2/32.9/39.9万吨,同比增速18.9%/41.7%/21.2%; 全球有效产能分别为32.1/42.1/49.5万吨,同比增速 25.0%/31.2%/17.4%。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