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亦称为迟冷质,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体质类型,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
痰湿体质的特点多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腻,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此体质的人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夏天好过,冬天难熬。另外,这类体质的人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哮喘、痛风、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各种疾患的概率特别高。
中医学认为,痰饮是人体津液代谢失常后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痰指质地较稠浊的部分,而饮指质地较清稀的部分。中医学把我们所熟知的那种咳出来的痰饮称之为“有形之痰”,把停留在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间隙中的痰饮称之为“无形之痰”。
痰湿体质的很多问题都是“无形之痰”捣的乱。如果痰饮停留在肺部,人就容易喘咳痰多,如果闭阻心脉,使得心血运行不畅,就会觉得胸口闷闷的。如果停留在胃,就会觉得恶心、想吐。如果留滞在皮肤肌肉间,就会使人觉得身体困重,甚至出现水肿。
那么痰饮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黄帝内经》中说:“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胧。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段话描述了水液进人人体后的一个正常代谢过程‘由此可见,水液在人体内的代谢和脾、肺、肾三脏息息相关。一旦我们的身体受到外邪的干扰或者本身虚弱不足,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液停聚就成了病理性的痰饮。
正常情况下,肺、脾、肾三个脏腑负责我们身体的水液代谢。脾将我们吃进去的水和食物吸收运化成津液一类的水液物质。肺将其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起到滋润濡养的作用。肾总管身体的水液,负责“化气行水”。如果脾“怠工”,水液和食物就不能正常转化。如果肺“不务正业”,水液就不能被送到它们该去的地方。如果肾失职,就不能制约水,水就会泛溢成灾。一旦水液异常羁留体内,就变成了对人体无益甚至有害的痰湿。《黄帝内经》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痰饮产生的关键在脾。因为脾的运化是水液代谢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别小看了痰饮,它要是滞留体内,那可是后患无穷。一旦外邪人侵,就容易出现咳嗽痰多、哮喘、头晕、肠胃不适、骨节疼痛麻木等症状。如果不善加调理,任其发展的话就容易患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胃肠道疾病等疾患。体质,就要关注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居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居住在上述潮湿的环境中,平时注意保暖,避风寒、湿冷,从而避免湿气侵袭。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