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锂电池、半导体未来的大机会在哪里?“双碳”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这样说。

每经记者:胥帅 曾剑 赵李南 叶晓丹 张蕊 李可愚 张怀水 每经实习记者:蔡智超 李明明 范芊芊

每经记者:赵丽楠叶张怀水每经实习记者:蔡钱

光伏、锂电、半导体未来的大机会在哪儿?“双碳”亟待解决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们这样说

“新能源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突出问题:——土地、储能、交通”“从保障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出发,头部终端厂商积极进口国内芯片供应商,覆盖消费电子、工业、医疗、汽车等众多应用场景。”“减碳不适合单兵作战,但要推动减碳、减污、绿化、增长协同推进”“金融脱离实体经济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国金融不能走投机赌博的歪路,金融泡沫自循环的歪路,庞氏骗局的歪路”.

昨日(12月20日),由国家商报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在线拉开帷幕。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200多位嘉宾、上千家企业将齐聚这里,为当下中国经济建言献策。

在20日举行的高峰论坛周开幕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延生等知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畅谈当前光伏、锂电池、中国经济等热点问题。

光伏、锂电、半导体未来的大机会在哪儿?“双碳”亟待解决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们这样说

展望明年经济:关注结构性潜能

2021年12月20日,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拉开帷幕。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年度盛会,由《国家商报》主办的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已连续举办九届。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端金融论坛之一,一年一度的高峰论坛汇聚各界嘉宾,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金融事件、资本市场新趋势等话题。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十周年之际,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将于今年首次在线举办。

在20日举行的高峰论坛周开幕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以《宏观经济走势与数字、绿色新动能》为题,畅谈了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微妙变化。

“中国经济首先受到疫情冲击,但却率先复苏。2020年,它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刘世锦表示,消费特别是联系消费复苏带动的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外需强劲带动的出口增长超预期,是上半年经济表现良好的两大亮点。

面对问题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弱化三大压力。刘世锦还提到,如果需求低迷,PPI居高不下,中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经济存在的风险暴露得更快,“可能会出现‘增速低、价格高、效益下降、风险加大’的滞胀式不利局面”。

刘世锦初步预测了明年的经济走势:“投资对增长的贡献继续下降,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仍可能低速增长。房地产投资仍然重要,但增速正在放缓。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的恢复和增长的重要性有所增加,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光伏、锂电、半导体未来的大机会在哪儿?“双碳”亟待解决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们这样说

刘世锦认为,明年上半年,宏观政策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调整空间收缩,但与短期宏观政策相比,需要更加关注结构性潜力。“中国的实际增长潜力主要来自结构性潜力。”

所谓结构潜力,就是技术可能性意义上的潜在增长率。将刘世锦的中国经济比作后发经济体,它在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增长潜力。他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1 3 2”结构的潜在框架

刘世锦的“2”是基于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刘世锦认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是全球范围内新的增长动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了,有些方面不相上下,甚至部分领先。“如何缩小技术可能性意义上的潜在增长率与制度框架上的可实现增长率之间的差距,要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推动结构性潜力转化为现实增长动力。”

谈金融经济:不能走庞氏骗局的邪路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谈到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金融。

范剑平表示,疫情后的供需空间冲突和产业冲突造成了世界经济的系统性无序。“国际分工的旧产业链已经支离破碎,国际价值链的系统性无序导致价格无序、全球核心短缺、欧洲天然气短缺、美国商品短缺。”

范剑平认为,重新平衡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国际经济秩序改革的基本方向。“面对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竞争的焦点。”

第四次工业革命超越了前三次工业革命。范剑平认为,前者融合了人工智能和人工物理能力,网络化和远程化,从而实现人类体力和智力的过度释放。因此,中国应密切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这将有助于中国尽快步入科技强国的行列。

范剑平特别提到了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执行75%的研发费用扣除政策;d企业费用,并扣除制造企业。

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范剑平表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等。

另外,范剑平认为金融经济不能脱离实体,“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金融不能走投机赌博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环的歧路,不能走庞氏骗局的邪路。”

范剑平表示,要坚守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金融从业基本纪律,紧贴企业生产经营,抓住市场新趋势、新机遇,支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

分享“双碳”观点:碳达峰峰值不是越高越好

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的演讲,则重点围绕“双碳”目标。

徐锭明表示,“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碳达峰与碳中和相辅相成,由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所能吸收的碳量相对固定,远远少于工业发展所排放的碳量。所以为实现碳中和愿景,必须制定并实施碳达峰方案,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

徐锭明特别强调,碳达峰峰值并不是越高越好,峰值越高,碳中和的难度越大,耗时越长。为盲目提高而兴建高碳排放项目,将在项目存续期间长期占用大量的碳排放份额,形成碳排放锁定效应,给实现碳中和目标带来巨大压力。

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也认为,碳达峰是指碳排放的最高点,碳中和是说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碳排放,使其为零。碳达峰的峰值越高,碳中和的难度越大,“我们最终的目的是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过程性的,但是过程影响结果,所以碳达峰的峰值既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太高了会加大碳中和的完成难度,太低了会影响经济发展,影响能源安全。所以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光伏、锂电、半导体未来的大机会在哪儿?“双碳”亟待解决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们这样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168272081

而无论是刘世锦还是徐锭明,都强调要实现“双碳”目标,绿色经济和数字化必不可少。

“传统的化石能源逐步枯竭,由零碳的新能源取而代之。由此带来百万亿级别的巨量投资,进而成为经济增长前所未有的新来源。谁先看到这一点,就有可能更好地抓住发展新机遇。”刘世锦说。

刘世锦进一步提出,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要建立绿色发展中市场起作用的微观基础。

徐锭明着重提出,碳中和为数字化转型导航,数字化为低碳化战略赋能。碳中和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数字化是低碳化战略驱动力,实现碳中和要树立新的思维方式。

从微观的企业角度,贝泰妮(300957,SZ)董事长、总经理郭振宇讲述了他的方法论。郭振宇表示,贝泰妮将在ESG方面保持持续高投入;在包装上更多地使用可回收材料;生产上要求自有工厂以及委托加工方减少碳排放,增加工业废水再利用,减少生产废弃物对环境的损害;此外,公司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利润持续在公益、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投入。

上市公司要更重视ESG信息披露

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ESG日益构成绿色经济的企业三要素。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孙念瑞以《以科技创新推动上市公司绿色发展》为题作致辞。他表示,上市公司日益成为创新主体,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两板一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突破,为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资本土壤。

在孙念瑞看来,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应该率先引领、率先垂范ESG实践,“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绿色发展,上市公司新时代新作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在“双碳”目标下,上市公司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尤为迫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多种形式的创新。“本次高峰论坛对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进行总结分析和展望,具有十分迫切而现实的意义。”孙念瑞认为。

孙念瑞认为,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率先引领、率先垂范ESG实践、促进绿色转型是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他同时也表示,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于去年10月发布以来,很多上市公司已将ESG作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抓手。

“上市公司更加重视ESG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水平不断提升。”孙念瑞表示,2009年到2021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等ESG相关内容的A股上市公司从371家增至1112家,主动进行ESG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很多公司在探索分析行业特色,对标行业最佳实践,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

另外孙念瑞提到,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根据2021年半年报披露情况,843家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披露了减排措施和效果。

把脉光伏:硅片降价有哪些影响?

一方面,众多专家从宏观层面论及绿色经济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众多企业也在论坛谈及绿色经济中的行业机会,在光伏、锂电领域发出颇为有价值的声音。

“明年一定是光伏大年,我们公司会把握这个机会,进一步夯实我们在大型地面电站和储能方面的优势。我们会把握机遇,把货运市场快速做好,并且加大海外布局,把我们在光伏市场的海外布局做好。”在开幕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上能电气(300827,SZ)董事、财务总监、董秘陈运萍表示。

陈运萍还谈到最近光伏市场的热点——硅片降价。他分析称:“现阶段硅片价格下降,我们认为是年底装机需求应该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还有就是硅片产能的扩张,这两个因素所导致的。从长期来看,到明年随着新建硅料的产能逐步释放,我们认为硅料的价格回落能够影响下游,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端的价格下降趋势应该是一个长期趋势。前端原料的下降对我们后端装机需求是非常大的一个利好,同时对我们逆变器行业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利好,我觉得对我们而言,行业明年在碳中和政策影响下,下游需求会有大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不断扩产,其下游储能市场近年来也在蓬勃发展。智光电气董事、董秘曹承锋提到,储能并不是说把电池堆放在一起,“对于储能系统,最核心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安全、成本和效率。这三个维度怎么做最优的组合。”

光伏、锂电、半导体未来的大机会在哪儿?“双碳”亟待解决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们这样说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458635

对于储能和光伏,太极实业(600667,SH)董事长,十一科技董事长、党委书记赵振元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赵振元演讲的主题是《新能源发展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双碳经济’的时代,‘双碳经济’的发展给新能源带来了空前机会,但在发展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到一些突出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新能源的发展将受到制约。”赵振元一方面肯定了双碳经济下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将迎来空前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提到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所面临的系列问题。

赵振元认为,新能源发展亟须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第一个是土地问题,第二个光伏板的平面制约,第三个则是光伏发电储能和运输。

“日照时间长的地区往往消纳(电量)很少或者很弱,这就给光伏发电带来一个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储能和传输的最好办法,如何利用、充分提高光伏发电储能和传输的效率,也是光伏发电面临的挑战。”赵振元表示。

“现在主管机关每年都有很多新的文件,很多时候让下面无所适从。我希望能够稳定新能源的政策,不要轻易变动,做到几年不变。”赵振元还提到,同时为了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培养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也要杜绝市场垄断,“光伏发电企业垄断市场对产业发展是不健康的,也会造成市场的波动,伤害了更多的中小光伏发电企业,对培养一个正常的竞争机制也是不利的。”

论道新能源车:优质锂电产能仍然稀缺

“我们预计电池的需求未来几年还是会保持快速增长。这个需求主要分几个方面看,电动车领域国内补贴政策是延续到2022年底,2020年电动车的渗透率不到20%,还有很大的空间。”厦钨新能(688778,SH)董秘陈康晟在圆桌对话时谈到,电动车需求的景气度不减。

江铃汽车(000550,SZ)董秘兼副总裁许兰锋则认为:“商用车领域,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上来看,我们认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占比会很快起来。阶段性的一些调整确实有一些影响,但是新能源车和传统能源车占比平分(的时代)应该很快就会到来。”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对应上游的产业便是电池和锂电。

光伏、锂电、半导体未来的大机会在哪儿?“双碳”亟待解决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们这样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30302124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我们是一种非常乐观的判断。不光是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更重要的是储能,实际上我们看到一个大的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称之为‘能源革命’。伴随着能源结构变化,产业应该有一个大的消费升级。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材料企业有非常大的机会,现在也只是刚刚开始,高端产能是严重不足的。”富临精工(300432,SZ)副董事长、董秘李鹏程还认为,产业将来一定会产能过剩,一定会有低端产能和去产能出现。

“但是现在看就是应该加大布局,是大干快上的时机,就应该去卡位,去找到自己的特殊领域,要有差异化竞争的不同的领域,比方说磷酸铁锂材料不同的技术路线导致有不同的技术性能指标,这是一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展望半导体未来:今后五到十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黄金时代

绿色经济以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而中国科技则是以半导体为代表。

立昂微(605358,SH)董事长王敏文认为,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立足于自主创新的科技、产业成果,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参与者,王敏文强调科技创新需要开展项目的协同。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长期以来技术基础薄弱、技术积累少,落后于人十余年甚至数十年,“要追赶、比肩、超越世界水平,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没有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是很难完成的。”

基于此,王敏文认为,科技创新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精益,必须要有久久为功的坚韧、执着。“必须要尽快走出追求短平快、赚快钱的经营误区。以半导体制造业为例,巨大的投资下去了,产线建起来了,产品出来了,但离投资回报还很远,产能爬坡需要一个过程,客户认证需要耐心等待,十分辛苦而且令人焦虑,要创新也就更加不易。科技创新要作好较长时间亏损的准备。”

芯海科技(688595,SH)董事长卢国建谈到,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迎来最为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他认为,受疫情影响,市场前端的芯片供应存在缺口,并且将持续两到三年,而新兴应用市场的不断创新更迭,将从客观上打破原有供应格局,为后来者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在卢国建看来,芯片紧张状态仍将持续。“展望未来2~3年,由于成熟制程扩产困难,预计芯片供给仍旧呈现结构性紧张的态势。”

近日,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也公开表示,由于疫情久久未能结束,半导体供应缺口迟迟难以解决,全球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因此,卢国建认为,芯片供应缺口叠加国产替代大规模上量,优秀的半导体公司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卢国建也对中国半导体企业提出警示——“挑战和机遇并存”。卢国建表示,当前全球产业竞争形势严峻,全球经济、终端需求等因素快速变化,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失衡,需要企业大幅提升应变能力,持续创新技术、产品、管理,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今日(12月21日),作为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分论坛的2021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2021中国企业低碳发展论坛举行。点击阅读原文,观看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更多直播盛况。

光伏、锂电、半导体未来的大机会在哪儿?“双碳”亟待解决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们这样说

记者:胥帅 曾剑 赵李南 叶晓丹 张蕊 李可愚 张怀水 实习记者:蔡智超 李明明 范芊芊

编辑:梁枭

视觉:蔡沛君

排版:梁枭 马原

每日经济新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476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