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2021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广东连续5年在31个省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一;北京和江苏分别排名第2和第3,与上年保持一致;其他进入前十的地区还有上海、浙江、山东、湖北、安徽、四川和陕西。
《报告》编委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多中心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创新集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新集群、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新集群、以成渝、武大、Xi安为中心的区域创新集群等几个创新集群。
从排名前十的省份来看,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第一梯队,五大区域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山东创新能力放缓,湖北、安徽、陕西不断追赶。
“当前,区域创新范式正在发生变化,制度创新和生态创新的优势日益凸显。各地都在积极争取政策优势和制度开放。”刘对说道。
第一梯队绝对优势明显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要深入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
具体来看,从31个省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变化来看,2021年有10个地区将有所提升,其中吉林提升9位,进步明显,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排名下降的地区有9个,宁夏和青海都下降了6位。
从排名前十的地区来看,广东继续保持过去几年的增长态势,创新能力与其他省份的差距不断拉大。北京、江苏、上海、浙江保持平稳发展,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山东、湖北、安徽保持稳定,四川进步显著,陕西小幅下滑。
“今年,我们增加了对2001-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时空演变的分析。研究发现,多年来,创新引领格局稳定,其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为全国前四大省份,是中国创新集聚中心,其次是浙江、山东。”刘说,今年的报告显示,地区间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缩小,协调发展不够均衡。第一梯队的五大领先领域,绝对优势更加明显。
官方数据显示,区域创新格局进一步协调。根据统计局今年9月22日发布的数据,2020年,研发;d(研究与试验发展)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支出分别为16517.3亿元、4662.9亿元和3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9.2%、12.0%和12.4%。中西部地区增速连续四年超过东部地区。
对于区域创新的下一步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协调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在此前的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徐旭表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支持京沪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加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平台布局,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在这方面,希望这三个地方能够发挥
广东10月上半月公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新动力源。
003010提出加快国家实验室培育建设,推进北京市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化发展,加快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进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培育一批新型研发;优势区域周围的机构。
协调发展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说,从全国来看,东西部地区差距在缩小,但南北差距在扩大。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以及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仍是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与此同时,重庆、陕西、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快速追赶,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华南创新能力提升快于北方,前10名省份中,南方省份占7席。总体而言,区域协调发展有待提高。
“前五个地区的市场机制发挥得不错,其他地区需要加强学习。”在刘看来,地方各级政府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同时也要注意区域发展中的特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刘说:“北方城市、广深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强省市也是如此。”在打造创新增长极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培育副中心城市。
成多核驱动格局。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城独大的不协调发展局面,通过培育省内副中心城市,引导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引导形成多核驱动的创新格局。
此外,还要注意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此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报告认为,在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相关产业会在发达省份集聚,导致区域之间的创新能力差距拉大。另一方面,数字化加速了新兴产业成长和集聚的过程,为部分落后省份提供了追赶的机会。
比如贵州省,从2014年就开始发展大数据产业,并于2015年建成国内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在随后的6年里,贵州境内已经形成了数据中心、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颁布实施了多部大数据相关法规。贵州区域创新能力也由2014年的第26位,上升到如今的第18位。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