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隐《蝉》 (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①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
②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③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④五更(gēng):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⑤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⑥碧:绿。
⑦薄宦:官职卑微。
⑧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
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
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⑨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⑩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⑪君:指蝉。
⑫警:提醒。
⑬亦:也。
⑭举家清:全家清贫。一贫如洗,空无所有。举,全。清,清贫,清高。
【翻译】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像你高洁不佞。
【作品简介】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
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
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
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创作背景】
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
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
阳)人。公元837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
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
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
《李义山诗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406266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