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育女的方法(浙江省生育育儿假10天)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本报记者钟

在教育扩张和生育率下降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对育儿分工有何影响?

12月22日,微信公众号“女性研究系列”发布了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徐琪的一篇文章。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家务分工的性别不平等,但对育儿分工的性别不平等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和指导维度。文章指出,只有不断减轻受教育程度较高妇女的育儿负担,生育政策的调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务劳动与育儿分工的异同,并以2010年第三次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家务劳动与育儿分工不同维度的不同影响,以及城市与农村、一孩与多孩、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差异。

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有助于减少家务分工中的性别不平等,但对育儿分工中的性别平等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文章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育儿和家务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无偿劳动。虽然两者都主要由女性承担,但家务劳动通常是枯燥的,育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父母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育儿质量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发育,因此受父母期望的影响很大。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期望越高,越容易接受精细化育儿的理念,这就导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在育儿上投入越多。因此,与家务分工的情况完全不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加剧育儿分工的性别不平等。

其次,除了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影响之外,家务劳动与养育方式的差异也体现在性别意识理论的解释力上。结果表明,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越开放,家务分工越平等,城市女性和年轻女性的家务分工比农村女性和老年女性更加平等。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性别意识理论。然而,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和城乡属性对育儿分工没有显著影响。相反,就年龄而言,思想更开放的年轻女性在育儿分工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不平等。这些结果与性别意识理论相矛盾。因此,家务分工受女性性别意识的影响较小。文章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性别意识对于育儿而言并不重要,而是在“密集母性”的背景下,女性对于育儿质量的重视已经超过了性别本身。正如国外一些研究发现的那样,尽管母亲希望父亲能帮助分担育儿责任,但出于对父亲育儿质量的担忧,她们更愿意自己承担,尤其是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可以看出,育儿本质上是以孩子为中心,或者说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育儿作为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性别平等只能退居二线,这与家务分工中的情况完全不同。

“日常护理和学习辅导有很大的区别。”文章还提到,日常照顾虽然也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和期望,但本质上更接近家务劳动,其影响因素与家务劳动更为相似。例如,研究发现女性性别角色的概念对护理分工有显著影响,祖父母的参与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护理分工中的性别不平等。但性别角色的概念对学习指导没有解释力,祖父母参与的影响也较弱。此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对护理分工没有影响,但却显著加剧了学习和咨询中的性别不平等。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学习指导的投入主要受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对孩子的期望越高,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也越强,导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在学习辅导上投入更多。

根据对城乡、子女数量和年龄的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对育儿分工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多子女家庭和大龄儿童家庭更为突出。这些结果反映了不同女性育儿观念和方式的差异。具体而言,文章认为,在独生子女或子女年幼的城市,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在育儿投入上差异不大,因此女性教育对育儿分工(尤其是学习和咨询)的影响不大。然而,在农村地区,当孩子有一个以上的孩子或他们的孩子年龄较大时,不同教育水平的妇女在育儿方面的差异将会突出。

文章的结论是,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女性的育儿负担,以及她们在决定生两个甚至三个孩子时面临的困难。一般来说,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低的妇女在儿童保育方面的投资最低,在儿童保育部门的性别不平等程度最低。所以生育政策放开后,他们也是最有可能生两三个孩子的人。然而,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来说,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育儿负担都非常重。一方面,这是因为即使他们有多个孩子,他们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育儿标准。另一方面,他们的育儿投入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因此,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来说,每次生育都意味着一个艰苦而漫长的养育过程,这可能是她们生育意愿低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女性受教育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进入婚育年龄,这无疑是我国应对生育率下降的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在教育扩张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高学历女性的分工研究。在研究中,不仅要充分考虑育儿和家务分工的差异,还要考虑不同育儿活动的差异。在当代中国,父母对学习指导的育儿投入对育儿分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也需要特别关注。总之,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减轻高学历女性的育儿负担,努力促进育儿分工中的性别平等,生育政策的调整才能落地实施。

编辑:王军图片编辑:李景云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570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