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个动词#
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
00年到1010年,我常年漂泊在外,父亲的职责没有适当履行。今年,我提前取消了和伴侣的合同,称之为和孩子待在家里的机会。
那是12月13日,
下午,我接了两个孩子,招待得很好。然后我说以后陪他们看电影,学历史。
在湖南湘西雪峰山南麓,我去过魔鬼,镇上还有一个《万人堆》。往年都会去清明献花,唱红歌。现在,年龄越大,越自命不凡。很多年过去了,我没有任何感觉。
我想让我的孩子记住这段历史,又不想他们在国家和民族这个深重的背景下囫囵吞枣,到头来除了一段书本上的字节,其他什么感悟都没有。所以决定自己带他们一起看电影学一学历史。
男生今年9岁,上小学四年级,女生6岁,今年刚上一年级,年底出生,快7岁了。
男孩一听历史就开始反抗,说想看《斗X大陆》的漫画。女孩不在乎,摆弄着自己收藏的O X卡曼卡,一张一张地翻给我看,炫耀哪些是正版,哪些是盗版。
我安排好两个小家伙的位置,在手机上点了电影《南京!南京》,然后在家里的电视上放映。
画面黑白分明,有历史感,心情有点压抑。其实看历史战争片重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但是两个孩子根本不买。男孩看了五分钟,然后跑去玩玩具。女孩和我一起看了大约20分钟。好吧,我以为她明白了。鲁一被捕,我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我说不好看,只好换了别的。男生也说不喜欢看。
似乎以孩子为基础的历史也很沉重。没办法,只好拉着玩玩具的男生,叫他们再玩一个,准备打仗。
小时候,我们一听说看打仗的电视了,就特兴奋,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年代,看打仗的电视特别治愈心情和胃口。但是放在这两个10后的小家伙身上收效聊聊。
时代在变,将我们那个时代的爱好强加给新时代的他们是没有效果的。
从冰箱上取下"竹条",也叫"家法",用现在的网络用语就是"神器",才把两个小朋友摁好在沙发上。
《八佰》我看过好几遍了,其中最催人泪下的是日本军队用钢板保护,顶着中国军队的手榴弹进攻到墙边,躲在中国军队机枪打不到的死角里准备用炸药炸四行仓库的时候。一个个中国军人勇敢地站出来,用手榴弹捆满全身,拉开导火线,大喊着自己的名字,从弹雨弥漫的楼上跳入钢板保护的日军人群。
当年,我们一起看的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一个个名字念起的时候,座位里哭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
为了让两个小孩有代入感,我用尽量符合他们的语气和口吻来解说:
“这群湖北人是去保护上海的呢!”开篇的时候“那个时候上海是全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最有钱的城市!”
小孩子现在都是钱多说话,对一个没有城市概念,每天三点一线的学童来说,钱多就行了。
“比深圳还要有钱吗?”大的男孩跟我在深圳待过一段时间。
“嗯,比现在的深圳还要有钱”
这不是假话,放到今日,上海在全中国大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没有跌出过前三。
“那他们为什么要打上海呢?”女孩子稚嫩的声音问道。
“因为中国人弱啊,日本人看中国好欺侮,就来抢我们的”
“哦”
我怕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弱,又用他们知道的事情来解释道:
“就像上次有人打你哥哥,把他按在地上用脚踢”
“就是因为你哥哥不吃肉,没有力气,所以别人才欺侮他”
一旁的大男孩不干了,马上反驳“才没有呢?是我不让他进来我们的房子里玩玩具,他就抢”
“是咯,人家看你的玩具想玩,你不给,他就抢。现在这部电影也是说日本人看中国人的上海好,也来抢了。”我赶紧接话。
“换成是你,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怎么办?”我循循善诱着。
男孩不说话了,估计回忆起了那次被楼上小朋友欺负的场景。
“要锻炼身体,吃饭不要挑食,这样才有力气保护好自己的东西,别人才不敢打你,而且你要找多点朋友,或者把他变成你的朋友,这样他就不会打你了”我继续善意的“诱惑”。
我试着尽量把国仇家恨以小孩子之间的打架来引述,也尽量把国力强弱代为小朋友的力气大小,也尽量把工业技术和科技实力这些脑补为吃饭要吃荤菜,萝卜豆腐养不出男子汉之类的心灵鸡汤。因为国家之间都没有永恒的朋友或者敌人,小朋友之间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要学会团结大多数人,要合群,这是我想教他的。
男孩9岁了,一直挑食,除了鸡蛋和豆腐,其他荤菜一概不碰。但是又酷爱啃啥鸡,卖啥劳,尤其是那薯条。性格内向,平日里除了玩具就是手机,电视,很少和楼下院子里的小朋友玩,不太合群。
回到剧情,《八佰》的画面远比《南京!南京》血腥震撼,爆炸的冲击力也强,有让人血脉贲张的感觉。
男孩看了一会后觉得好看,就开始认真地坐着。女孩子却不喜欢这种打打杀杀的,看了10来分钟就摆弄起了她的卡牌集。
“爸爸,为什么我们这边没有坦克呢” “啊,他们日本人还有飞机的”
我很欣慰小孩看到了战场上的不公平,就跟他说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社会竞争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落后就有可能被淘汰,就像老师提醒你背不下考试不及格一样,区别是老师还会提醒你,时代淘汰你连招呼都不打一个。
另一边的女孩就在说“爸爸,那匹白马好漂亮哦,我们家能不能养一只啊?”
“马很大,每天要吃很多草,冬天了,我们没地方给它们吃草”
“那我们养只猫吧,白色的猫咪最好了”
小女孩心心念念的还是她的宠物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
和平年代的小孩都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不敢诋毁她对美好事物的爱心,又不想答应买只猫来糟蹋这时候沉重的情感,她就开始不安分地爬到我的肩膀上,要我给她当马骑。
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喊着自己的名字往下跳的时候,小女孩子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要跳啊?跳下去难道不会摔着吗?”她的语气充满了天真。坐在我背上的女孩说道。
哥哥马上驳斥道“笨蛋,肯定死了啊,他们身上还绑了好多的炸弹!”
小家伙哽咽着,哼哼唧唧的。被哥哥大声呵斥的感觉很难受,从小傲娇的她可受不了这种委屈,小嘴一撇,眼泪说来就来。
哭吧,哭吧!战争和竞争从来都不是哭赢的,想生存,先把泪擦干。我也不喜欢女孩子太娇气,所以从背上把她拉下来,放到沙发上,板着脸,由着她哭,并不宠她。
男孩一直在认真看,连座位都很少挪动。从四行仓库会战第一日开始到第四日,从第一日的一队日本士兵被诱骗进四行仓库,然后关门打狗。在残酷的水底偷袭,毒气弹。再到中国战士绑手榴弹破攻城战。最后看到一个之前的逃兵勇敢站出来,大声喊“是”接受死守军旗的任务场景。。。
小男孩脸上有开心,有惊恐,有憎恨,有激昂,但是没有冷漠,这让我很开心。
电影没有让看完,里面的血腥场景太多,个人觉得小孩子看多了不好。尤其是他们现在是一个人睡都喊怕的年龄。果断在抱着电话线冲桥那段停了,然后让他们写作业。
也许是看电影后有所感悟。男孩晚上破例主动吃了一点肉,然后跑到楼下去跟其他小朋友玩了,女孩子哭了半个小时,一边哭一边用求饶的眼神看着我。
“还想养猫吗?”
摇头,
“还看奥X曼吗?”
摇头!
我抱起女孩,顺手把她的卡牌册丢进了垃圾桶。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将一种理念或者意识转达给受教育者,唤醒他沉寂在灵魂深处的某些记忆,继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我们不可能一直陪伴着孩子,我们的知识也不足以教育他的一生。爱是一个动词,“陪伴”只是其中众多动词中最普通的一个。
陪伴不是伴读,伴读只会让他产生依赖:小孩子他不会去思考了。就像小女孩天真的喜欢漂亮的事物,你陪她,溺爱她,她就会撒娇,她就不会自己走,她就会骑在你头上去。
陪伴也不是帮读,帮读只是一个带入的手段,我们的帮读理解只停留在我们自己的时代,我们的思维已经被上个时代的老师启迪固化完成。
时代在进步,彼时的“神器”可以强迫此时的“神兽”勉强与我们在一个时空维度同频,但缺乏强烈的思维同识和情感共鸣,维系家庭教育和被教育者的知识纽带弱化为一段外太空漂流无数纪元的意识残片,试问:在“神器”的“镇压”下,“神兽”该如何理解他不存在之前数个纪元的历史仇恨?
作为家庭教育者,作为父系职业者,如果降低一个维度,以高等文明的知识体系去观摩低等文明,以瓶子外的视角去观看瓶子内的蛐蛐儿,以井外的空间看井内的井蛙,从无数纪元的时空洄游到夏虫的时代,在时空的节点里剪辑夏虫的一生。
你会发现,低等文明走出瓶子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契机,次元维度外尚有维度间隙,也许这是更高等文明释放在此维度的一个间谍缩影而已?当你从瓶外看瓶子里的蛐蛐,当你以穿越者的角度看你的孩子,谁知你孩子会不会也是穿越者呢?
夏虫非不可语冰,子可曾见冬虫夏草乎?井外看蛙(娃),可知微观无限否?
所以,我们的陪伴很重要。通俗的重要为您在陪伴着未来的比尔盖茨,或者未来的刘慈欣。也许您某一个时间段的陪伴就会造就另一个微软神话或者下一部《三体》的开始。
(完)
大家好,我是康巴游记,一个普通的80后。读过几年书,下过海,经过商,世界500强待了几年,上市公司也混过,走出过国门,跑过最偏远的西藏,创业多次,失败多次,倒腾过电子产品,经营过儿童游乐园,做过广告,玩过微商。
一直在读书,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参与人生。过程苦涩,喜甜者远。现归零状态,积攒下一次折腾的能量中。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