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我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一件既残酷又让人充满希望的事情——
我们在学习、写作、赚钱过程中,都希望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技巧、思路,能加速成功。
但无论怎样,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些事情都需要依赖一样东西:勤奋。
勤奋,是一个基础条件。
没有它,任何事情都做不成。
说它残酷,是因为它打破了很多人速成的幻想,妄图听一个课、看一本书、找一个方法就变厉害、赚到钱的路径,是行不通的。
说它让人充满希望,因为勤奋是每个人只要愿意,就能做到的事情。
换句话说,只要你足够勤奋,就能学会任何东西,习得任何技能,做好任何事情,自然就能获得赚到更多钱。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思考。
1 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勤奋?
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让知识和大脑产生神经元链接。
这个过程,只能自己动手,大量思考、大量练习,一点一点从生疏到熟练,任何外界因素都无法跨越这一步。
就好像,一个小孩走路,必须靠自己大量练习,站起来,跌倒,站起来,跌倒……,每一次练习,就是让腿部肌肉变强,让身体知道如何平衡,让眼睛适应距离远近。多数次练习后,他就自然会走路了。
学习也一样,必须自己去看,去思考、去练习,多次重复后,才能让把知识「印」到大脑里,需要的时候我们才能用好。
而且,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正确的教程,无论我们找到多好的方法、技巧、思路,它都不会是看一遍、听一遍、做一遍就能用好的。必须靠自己多次练习,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改进,才有可能用好。
从能量守恒角度,也能说明这点。听一个方法、技巧、思路,很轻松,不消耗能量,自然无法转化成真正的知识、能力。只有靠勤奋,大量的思考、练习,付出大量精力,才有可能转化到自己身上。
梁宁老师在得到上有一门课叫《产品思维 30 讲》,里面提到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产品高手?分 3 个层次 —— 中观、微观、宏观。中观:就是套路。换到学习领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法、技巧。中观的套路,可以让你当谈资、话题,但没法让你成为高手。微观:也叫微观体感。换到学习领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量、重复练习。我们学到一个方法,如何把方法用到事情上,并且用好?靠的就是微观体感,就是真实地感知每一个微小瞬间。微观体感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成为高手。日本一位做寿司的师傅叫小野二郎,有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叫《寿司之神》。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先要做十年基本功:拧毛巾,用刀、料理鱼。十年后,才够资格煎蛋。一个徒弟开始煎蛋,他以为自己做的不错,但师傅一直说:不行,不够好。直到经历 200 个失败品后,才煎出一个合格的蛋,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如果是你,你能清晰地说出那 200 个失败品的不同吗?能说出那 200 个失败品和唯一的合格品之间,微妙的临界点在哪吗?
我想到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找我,他要给别人发一份文件,让别人帮忙盖章、快递。他把话写好后,发给我让我帮他看看是否妥当。
我给他说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要用「请、谢谢、麻烦」之类的措辞。
最后我给他写了一份,他说,明明都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你写的话,读起来比较舒服?
我在课程群里答疑了 3 年,所以我的用户视角比较强。
因此,我写每一句话,我都知道它会有什么效果。我知道对方读到这一句话,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他虽然也知道一些方法,比如用「请、谢谢、麻烦」之类的词,但这不代表,他就能写出一个让别人舒服的消息。
我们学到一个方法、技巧、思路,需要大量练习,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微观体感。只有微观体感练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用好方法,做好事情。
否则,只会获得一些虚幻的获得感,觉得自己知道了,懂了、理解了,但其实没有效果。
我认识的所有高手,虽然看起来很轻松,信手拈来各种知识、理论,但他们其实都超级勤奋,勤奋的让我都汗颜。
比如 Scalers 老师,他日更 2400 多天,7 年左右 ——
Scalers 老师在生财合伙人里分享过一段话——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 —— 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那么多的人将宝贵的时光虚掷在不停的寻找方法上,是一件非常可笑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与其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因为只要你足够勤奋,你就能学会任何知识、技能,你的能力就一定会提高。能力提高了,就能做到更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创造更多价值,自然就能赚到更多钱。
我们越早理解、接受这点,付诸行动,就越能早点受益。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多元思维Hack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