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同学写了一篇文章,让我给他一些建议。
我问: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想达到什么效果?
他说:不知道。
我问:那你想让我,在哪方面给你建议?
他说:我也不清楚,就是想问问,自己哪里需要改进。
好吧,我想,他可能陷入无效勤奋了。
虽然我一直说,写作的唯一提升路径,就是多写。
但不代表,只要多写,就能进步。
这里面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写一篇文章时,没有目标。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为啥要写。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即便是日更 1 年,也很可能不会有太大进步。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希望带给你一些思考,提早避开这个无效勤奋的陷阱。
1 没目标,就不会进步
有人说:我要学习写作。
于是就开始写。
虽然每天都在写,但他没想过,自己写每篇文章的目标是什么。
换句话说,自己写这篇文章,要达到什么效果?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写文章一定要定目标?
答案很简单:做一件事情,如果目标是模糊的,那做的怎么样,就完全不知道,更别提如何改进了。
同样,写一篇文章,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标,那就没法判断写的咋样,也就不知道如何改进。
这就像射箭,没有靶子,一通乱射,然后问别人,我射的准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
没人能知道。
这样,即便写 1 年,可能也不会进步,因为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去改进。
2 定目标的 3 个好处
所以,我们写每篇文章,都应该想一下,我写这篇文章的目标是啥?要达到什么效果?
比如,你要记录一件事情,那目标可以是 ——
1 把这件事情的流程写清楚。
2 反思自己在过程中没做好的地方。
3 记录学到的 1 个新知识。
(只是举例)
这 3 点,可以选其中一个作为目标,也可以选多个,但不能没有目标。否则,就大概率是无效勤奋了。
这样做的好处,有 3 点 ——
(1)聚焦主题
写作目标,就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锚点。
它会提醒我们,要时刻把内容聚焦在主题上。
比如,我要写一件事情,目标是把流程写清楚。
有了目标,我在写作过程中,就会自动关注一些点 ——
-
这段话,是在描述流程吗?
-
这个例子,对读者理解流程有帮助吗?
-
读者看完后,真的能清楚知道流程吗?
这样,文章从头到尾,都会聚焦在主题上。
我就更容易写出一篇清晰的文章。
反之,没有目标,文章就可能是散乱的。
自己费力写了半天,读者看完以后,也不知道写了啥。
于是,作者就会感觉很挫败,明明花了那么多时间,怎么没人理解我?就更容易放弃掉。
(2)改进方向更明确
我们经常说,做完一件事情,要多反思如何改进,才能做的更好。
但这个改进,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我们知道要往哪个方向改进。
写一篇文章前,我们定好目标。
写完后,对照目标,就能知道效果咋样 ——
-
哪里写的不清楚?
-
哪里缺少背景知识?
-
哪里太啰嗦?
-
……
然后,针对不足的点,下一篇文章改进就好了。
下一篇文章,继续制定明确的目标。
写完后,继续对照目标,找到不足的点,然后继续改进。
这样,每一次我们都能清楚知道自己哪里不足,每次都能进步。
相反,如果没有目标 ——
-
结果是好是坏?不清楚。
-
要不要改进?不清楚。
-
要怎么改进?不清楚。
每次迷迷糊糊,看似勤奋,实则无效。
俗称,无效勤奋。
(3)反馈更真实
经济学里说:需求决定价值。
写文章也一样,文章能满足用户需求,才可能提供价值。
这就涉及写作中,很重要的一个能力:用户视角。我们需要了解读者需要什么,他们看完一篇文章,是怎么想的。
-
哪里没看懂?
-
哪里写的不对?
-
哪里有收获?
-
……
-
What
-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
读了一本什么书?
-
用了一个什么产品?
-
思考了一个什么问题?
-
产生了一个什么情绪?
-
……
-
why:
-
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
-
这本书为什么有价值?
-
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对?
-
这个产品为什么好用?
-
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情绪?
-
……
-
How:
-
这件事该如何做?
-
这本书该如何应用?
-
这个道理该如何践行?
-
这个产品该如何使用?
-
这个情绪该如何缓解?
-
……
事实上,不仅是写文章,需要想好目标。
学习、工作、赚钱等,我们做任何事情,在需要想清楚目标,否则,就可能是无效勤奋。
-
思考做什么,是战略。
-
勤奋的做事,是战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多元思维H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