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花新书的第一章,这会让我受益终身。 2021年12月26日 上午11:36 • 攻略 最近在读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 本来,我对沟通这件事,没有太强的需求。 但这本书太火了,前段时间,预售阶段,几乎我关注的所有公众号作者,都写了文章推荐这本书,比如,和菜头、李翔、池建强……等。 再加上脱不花是逻辑思维 CEO,自带光环。我就在想,这本书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 所以,就买了。 新书到货后,我心里想的是,随便翻一翻吧。 于是,我就读了第一章。 没想到,读完后,我竟然有一种感慨:单就这一章,就让我受益终身了。 因为从第一章里,我学到一个结构化倾听的公式。 这个公式,属于底层逻辑。 属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那个道。 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搞懂、理解这个公式,然后举一反三,把它拓展到不同的场景、用户、需求下,就可以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切沟通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构化公式,帮我把之前读书学到的,一些独立的知识,联结到了一起,融会贯通了,让我有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还有更神奇的是,在学习这个公式的过程中,我竟然顿悟到一种内容创新的思路。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收获。 1 结构化倾听公式书里说 ——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画三个框,分别放三样东西: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这个公式,瞬间把一个复杂多变的沟通场景,变得简单、清晰了。我们来看一下。(1)情绪无论哪种沟通,当事人肯定都带着某种情绪。可能是愤怒、焦虑、担心、恐惧、无助、委屈、抑郁、伤心、挫败……等等。但大部分情况下,当事人不会直接表露:我现在很愤怒,或者我现在很焦虑。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对方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判断对方的情绪。因为人在有情绪的时候,大脑是不理智的。这时候你和对方讲道理、分析逻辑,是没用的,反而会让他的情绪会更强烈,造成对抗、争吵、无理取闹之类的后果。所以,沟通的第一步,先觉察对方的情绪,然后响应情绪。如何响应?方法很简单:点破和接纳对方的情绪。比如,不要说 ——这有啥可焦虑的。不用担心。你别生气。而要说 ——我知道你现在很焦虑。我理解你的担心。我知道你很生气。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接纳,他的情绪水平立刻就会下降,变得平静一些。然后,进入下一步。(2)事实我们要分析,对方说的话里,哪些是主观感受,哪些是客观事实。「我觉得」「我认为」,这些都属于主观感受。who(谁)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有这几个元素的,就属于客观事实。为啥要搞清楚事实?因为从现实层面,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只有事实,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解决问题。那,如果对方的话里,事实并不清晰,该怎么办?你可以问对方 ——您刚才说的几点,我理解的是……,您看我理解的对不? 刚才 XX 我没听明白,您能再讲讲吗? 不要觉得对方会烦。 因为事实不清晰的时候,会出现 2 种情况 —— 1 让对方麻烦一点,但搞清楚事实,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 2 不让对方麻烦,但搞不清楚事实,一错到底 哪个更好? 理清事实,进入下一步。 (3)期待 什么是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根据前 2 步,情绪和事实,我们就能判断出,对方的真实期待,然后做出正确的反应, 书中有个例子 —— 一个顾客,买了商品,发现破损。 气势汹汹,找客服理论。 按照上面的框架,我们捋一下 —— 1 情绪:对方很生气 2 事实:对方收到一件破损商品 3 期待:他想要换货,最好还能赔偿损失 客服该如何? 1 情绪: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 2 事实:商品破损,这是我们工作上的失误。 3 期待:我们马上补发一件商品,并同时给您送一件小礼品,希望能弥补一点点您的损失。 这就是一个结构化倾听的沟通过程。 后面的章节,我还没读。但序言里说,有 18 个沟通场景,几百个具体案例。 我猜,这些具体的案例,都是以第 1 章的理论为模型,举一反三的拓展。 第一章,属于道、原理。 后面的案例,属于术、干货。 把第一章想明白,后面的内容,就会更容易掌握。 反之,第一章模糊的话,后面的内容,也大概率没法用好。 这点,可以结合《废掉一个人很简单,让他多学习干货》阅读。 2 我的融汇贯通结构化倾听的 3 个点:情绪、事实、期待。如果单拎出来一个,我都在其他书里、或者文章里读到过。比如,情绪 —— 《非暴力沟通》《当下的力量》《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事实 —— 《关键对话》《关键冲突》……期待 —— 黄执中演讲……但我并没有想过,把这些内容,用到沟通中。所以,我以前沟通的时候,都是凭感觉。但这本书,让我把之前,学到的很多松散的知识,串到一起了。于是,我就有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那些知识还能这么用?更让我服气的是,沟通涉及到人,而人又各不相同,沟通的内容也不一样。这么复杂多变的场景,作者竟然跳了出来,从更高的纬度,直接抽象出了 3 个点:情绪、事实、期待。这个功力,简直无敌。3 内容创新的思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大脑里,模拟了一下,作者创作这本书的历程 ——1 读大量书2 学到大量知识3 总结出一些可跨界的原理4 迁移到沟通领域5 抽象出方法论6 拓展到各个场景再细一点——1 研究 A 领域知识2 总结出原理3 迁移到 B 领域这里的 AB 不一定是单个领域,也可能是多个领域。就像这个图 ——乔布斯说过的一句话:创新 = 旧元素 + 新组合。这个世界上,很多共性原理,都可以跨界通用。如果我们把一个原理,从多个维度认识,对它理解的更深。时间久了,某一天,我们就能顿悟到:它还能用到 XX 领域!这就是创新。对于这点,我还只是一个模糊的认知,并没有真正理解透彻,但好像触碰到了一些东西。没关系,继续多读书,等它顿悟就好了。4 结构化倾听,难点在哪里?你看了上面的内容,有没有觉得,以后沟通就很简单了。只需要从情绪、事实、期待,3 个角度出发,就能搞定了。不过,我觉得,这个超级难,比写作、赚钱要难的多的多。因为第一点:响应情绪,是一个极难跨越的障碍。为啥?看 2 个例子 ——一个朋友找你聊天说:公司裁员,我失业了。这时候,我们大部分人不会说:嗯,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担心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影响生活。我们会说:没事,你能力这么强,再找一个就行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建议、说教、评判。更深一层 ——我们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对方我们急切想表现出:我是一个好朋友,我很关心你。我们太在意自己。当然,不是评判这种行为,有什么错。而是说,这是一个惯性,改变难度大。第 2 个例子:一个同事,发现你工作上有一个失误,来找你沟通说:你这里没做对,应该……这时候,我们大部分人不会说:嗯,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我们会下意识想:你凭什么来说我?然后,说出一些否认的话。我们第一时间,会把和我们不同的观点,视为攻击。然后,开启防御模式。这也是一个惯性的情绪模式。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很多。也就是说,在沟通这个场景下,我们要识别出对方的情绪,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往往,我们自己会先有情绪。我们一旦有情绪,自己的理智就会下降,那还能想起,结构化倾听呢。所以,要用好这个方法,前提是,我们要先练习:觉察自己。先降低自己的我执,先减少自己的小我。这又是一个大的领域。脱不花的这本书,还有一个观点:我们可以通过沟通,实现自我塑造。那,塑造啥东西?更多钱?更多知识、技能?更多合作、人脉?可能都有。但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善良的人。因为沟通第一步,识别对方的情绪。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我们,觉察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傲慢、自大……。当你能觉察自己,并且不断修正,你才可能真正识别出对方的情绪。慢慢的,你就变成了一个善良的人。换个角度,以终为始来看 ——如果我们是一个善良的人,心中有爱的人。当和别人沟通时,我们能接纳对方的一切,自然就能响应他的情绪。这时候,结构化倾听的方法,其实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自己,就是那个最好的方法。希望我们都能借由沟通这件事,认识自己。借事修人,借假修真。·······END·······今天再推荐一下曹大的星球,有用不贵。关于互联网,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儿了??????《我这个课,销量排行第一,要感谢一位大佬》都看到这里了,不关注一下嘛??????今天是持续写作第 381/400 天。今天是 5:00 早起写作第 281 天。如果你的朋友也需要学习沟通,欢迎转发分享给 TA,感谢你的慷慨~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多元思维Hack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9069.html 赞 (0)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