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跳槽要靠父母的支持。年轻人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工作场所

紫凌

无锡太湖分舵

三级拆书家

“妈,房东来催下季度的租金了,我的新工作还没有着落……”

同事老李又一次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打来的求救电话,他已经不记得这是儿子第几次因为跳槽后“青黄不接”来向自己求助了,接完电话忍不住唉声叹气起来:“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没有耐性,一份工作干不了几个月就要辞职,经济无法独立不说,还冠冕堂皇地说什么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你问他职业理想是什么吧,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哎,真是愁死人了。”

老李的儿子小李,大学毕业不到2年,先后换了销售、企划等多个工作,但每一次都没干多久就因为不喜欢不干了。第一次换工作时还自我感觉清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毅然决然,没想到结果却变成了“连环跳”,还越跳越迷茫。

频繁跳槽要靠父母的支持。年轻人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工作场所

职业方向不清晰估计是大部分刚出社会的年轻人都会经历的阶段,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快速过渡从而实现个人成长,而有的人却在原地转圈圈好久都无法跳出迷茫的怪圈,究其原因,逃不出以下几种情形:自我定位错位、认知跟不上变化、没有核心价值观、受困于惯性行为模式、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找不到真的的内心热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那如何快速理清方向,加快成长呢?顾及老师的这本《破圈》也许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点启发。

频繁跳槽要靠父母的支持。年轻人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工作场所

本书是真格学院的创始院长、斯坦福学霸顾及老师的代表作。是拥有超过1900小时的高管咨询经验的顾及老师在辅导超过200名遇到困境的人,从亏损超过20亿元的教训里提炼出的科学洞察和方法论。整本书围绕三大破圈原则进行展开:摆脱情绪体,扭转记忆体,击穿信念体。

本书并非枯燥理论的堆积,而是用诸多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认知破圈,就要努力做到不被情绪所影响,不被当下的经验所束缚,不被他人定义的标签困住自己。并且给到了情绪复盘模板,价值观确定模板等一系列实用工具,努力帮助读者实现认知迭代、自我突破、定位优化、终身成长。

对于初入职场或者迟迟找不到职业方向的年轻人,本书提供的建议是:

破圈

职业的方向=(兴趣+能力+特质+价值观)×及时与正向的反馈。也就是说,你的职业方向会是你的兴趣、能力、特质和价值观的交集点,然后你可以参考当下可供你选择的工作机会,去选择一个可以得到及时、正向反馈的环境。


你还记得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怎么确定的吗?

很多人的做法是凭感觉,找感觉喜欢的,最多结合专业和特长,模糊预估自身能力与哪些能找到的目标岗位匹配,再比较多个可选项的薪资福利等问题就决定了。这种择业方式很容易造成入职后才发现这份工作与自身的能力或兴趣不匹配,进而频繁跳槽或者努力坚持却很难有所成长的问题。

更好的择业方式是先清晰自己的职业方向,再从与自身职业方向一致的可选岗位中选定标的持续精进,或者朝着目标岗位努力提升自我。具体需要考虑的要素包含个人兴趣、能力、特质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再得到及时与正向的反馈,则是最佳的选择。

首先来说说能力。

在初入职场时,我们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可能是基于在学校期间的经历和表现,比如我在校期间参加或组织了很多社团活动,我可能就自我评价沟通交流能力还不错,从而判定自己适合需要与人沟通的销售类工作,但入职后发现我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效果并不好,原因是我虽然喜欢并能顺利与团队伙伴沟通交流一起来策划活动,但面对无法预测又需要即时反应的人际关系却很难立马考虑周全并作出反应,所以对应起来就非常吃力,时间一长便累觉不爱了。

因此,虽然职业方向必须和自己擅长的能力相关,但在评估自我能力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发掘自己的可迁移能力来逐步确定职业方向。所谓可迁移能力,是指可以让我们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都能胜任的能力。

具体如何找到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呢?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

第一步: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3—5段实习经历或工作经历罗列出来。(深刻的体验)

第二步:思考在每一段经历中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具体负责了哪个板块,完成了什么事情,获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追问法)

第三步:根据当时负责的板块,细想一下在完成任务并取得成果的过程中自己运用了哪些能力。(透彻的思考)

第四步:把总结出的能力一一罗列记录下来。

通过以上四步总结出能力之后,可以将它们按以下类别分类:

1.与人相关的:比如共情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2.与处理问题相关的:比如执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

3.与创新创意相关的:比如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分类的目的是大致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是与人相关的职务,比如销售、商务拓展,还是与事相关的职务,比如项目执行,还是与创新创意相关的职务,比如设计、用户体验等。

当然,有的人会有不同的能力组合,会适合一些更综合性的岗位,比如活动策划、项目管理等。


再来说说兴趣。

确定初步选定的职业方向与自己擅长的能力方向一致之后,我们还要通过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进一步确定自己想进入哪些行业:比如我对新科技产品感兴趣,那我可能适合高科技产品类公司;如果我感兴趣的是通过和他人聊天而深入地了解对方,那么可能更适合做人物记者等等。

具体方法可以是:

1. 回忆自己过往最感兴趣的事情,看看这些事情是否有哪些行业或者职务有关;或者是回忆一下自己最骄傲、自豪的事情,看看这些事情背后反应出我们对哪些行业感兴趣。

2. 假如我无法明确的兴趣爱好怎么办呢?你可以抓住每一个能应用到你当下可迁移能力的机会去体验,从中深度挖掘与职业相关的兴趣点。

第三点,从自身的特质找到职业方向。

注意,这里说的是自身的显著特质,而不是优缺点,因为一个人没有绝对的优点或缺点,在不同的场景下,一个人最大的优点也可能是最大的缺点。比如我很有毅力,这是我的显著特质,我能持之以恒做成困难的事情,这个特质就成为我的优点,但如果明知努力的方向错了,还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是做无用功,这个特质就变成缺点了。

知道自己身上的显著特质,便能规避一些虽然有能力也有兴趣,但极有可能因为这些特质而走弯路的职业,尽量精准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四点,根据价值观来筛选职业方向

如果发现自己有好几种特质、能力或兴趣爱好,为了高效找出需要专注发展的特质、能力或兴趣爱好,进而确定职业方向,就需要引入价值观。

可以问问自己,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拿着这些作为标准来选出方向。

最后一点是,尽量选择能带来及时正向反馈的职业。

很多人一开始对职业满怀热情,做着做着热情可能消退,又迷失方向了。因此,要找到长期的职业方向,你还需要一个核心要素:及时、正向的反馈。

如果我们的职业符合前面提到的兴趣爱好、能力、特质和价值观这四个要素,但好像又并不是自己愿意长期坚持的职业方向,那么也许换一个能给自己持续正向反馈的环境会帮助你坚定信心。

可以从以上5个方面中最显而易见的要素着手,兼顾平衡另外几个方面,就不难找到称心如意的目标岗位了。

你学会了吗?

相关阅读:
工资工作环境升职机会……要不要跳槽看哪个?丨职场
毕业3年换5份工作,这届年轻人真的不行?丨职场
周一我不行周二他不行,开个会怎么这么难?丨职场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924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