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复试需要注意什么(考博复试心理测试注意事项)

又是一年升学季,松鼠学姐所在学校的考博战鼓已经敲响了,最近就收到很多小伙伴私信,询问考博复试的一些门道。尤其是在申请审核制日趋流行的今天,复试基本上决定了我们能否迈入梦想的殿堂。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老将,松鼠学姐也曾担任过复试的秘书,今天就结合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来跟大家探讨怎样打好考博复试这场战役!

考博复试需要注意什么(考博复试心理测试注意事项)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
考核形式
收到复试通知,说明我们离理想又近了一步,值得祝贺。但是欣喜之余,我想大家应该和当年的松鼠一样,迫切想搞清楚复试的形式和内容。虽说不同的学校、专业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形式上,复试以面试为主,部分学校可能会有笔试、操作能力的考核。疫情之下,线上的复试也并不罕见。
内容上,面试基本上分为自我介绍、专业问答、英文考查以及现场提问几个部分。当然,各个学院或者专业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的面试需要制作 PPT,有的要用英文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回答问题。如果有笔试,重点是专业知识,可能还有英语和科研等方面。   
那接下来我们究竟该准备什么呢?
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要收集情报。

准确的情报可以事半功倍,研究生院和所在医院的官网以及丁香园、知乎等论坛都可能有我们需要的信息。大家可以关注所报学校的官网,及时了解关于复试的所有信息,比如考核的新形势和具体的时间。

同时,前辈们的经验分享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甚至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发个私信,也许也能收到想要的答案。根据「六度空间法则」,建议大家发动一切力量,请同学、朋友、师长以及他们的熟人帮我们多打听打听,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考博复试需要注意什么(考博复试心理测试注意事项)
图片来源:丁香园考博板块

收集情报之余,我们也要对于个人的简历进行整理。

丰富的履历可以展现我们的个人素质。建议大家详细梳理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做过的项目、发表的文章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等。

有关简历的写作欢迎大家关注后续松鼠学姐的分享,这里学姐想跟大家说三个要点:重点突出、有理有据、整洁美观。
一扫而过的邮件、以分钟为单位的面试时间,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迅速把我们的亮点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抓住导师的「芳心」。当然,这里绝对不是要大家自卖自夸,作为搞科研的人,我们也得有理有据。

整洁美观也很重要,如果简历的字体、字号都乱七八糟,导师们可能都未必看得进去,这样简历再好,咱可能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当然,也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学姐,我的文章没来得及发表,没有比较好的成果,那该怎么办?」
优秀的简历固然是好,但没有的话,我们也并不是无可挽回。

建议大家充分利用面试前的时间,认真梳理学习和科研经历,着重突出个人的能力。通过对相关项目细节的描述和现场回答,导师也能感受到你的科研素养。
此外,我们也需要详细了解所报学校、专业和心仪导师的相关资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PubMed、Web of Science 以及知网上面都可以查到导师及所在团队近几年取得的已发表的论文成果,包括已毕业的硕博士的研究课题。

LetPub 以及国自然基金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导师及其团队近几年来申请的课题方向以及结题报告,导师在专业学会上的发言也往往反映所在团队近年来的研究动态。

上述这些情报都能帮助我们增加对于我们导师及其团队的了解。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关注同专业、同科室其他老师的特长、研究方向,因为他们极有可能也是面试评委之一。松鼠也听说过不少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事例。

图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


经验教训

当然,这里还有两个松鼠的血泪教训想跟大家分享。
一把锁配一把钥匙。

虽说我们需要一颗红心多种准备,但是大家千万不能把科研计划书或者面试 PPT 配置成万能钥匙。经历过惨痛失败的松鼠当年洋洋洒洒写了一份自以为非常不错的科研计划书,应对了三场面试,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大家可以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导师或者评委,听了一天基本差不多的内容,突然来了一个对你的论文、专著略知一二,或者研究方向如数家珍的考生,是不是会眼前一亮。所以,强烈建议根据不同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充分考虑细节、按照面试流程进行彩排。

松鼠当年进行面试的时候,才发现由教学秘书协助播放 PPT 和自己亲手操作有很大的区别,手足无措的松鼠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提示翻页上,导致整个自我介绍变得支离破碎。

如果是线上复试,还要提前调试好设备,因为一着不慎, 可能会满盘皆输,只有胸有成竹才能从容应对。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

总体来说,松鼠觉得要想取得考博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套用伟人的话,战略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因为很大程度上,给导师的第一印象决定了我们本次面试的成败。

但是,战术上也要藐视,一旦你战战兢兢,本来可以灵活回答的问题,也许就会变得语无伦次(这是松鼠的血泪教训)。很多时候,导师们感兴趣的未必是这个答案本身,而是你在回答的过程中,所展示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以及心理素质。

期待我们早日在博士研究生队伍里胜利会师!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改变,推送不再按时间顺序。如果没经常互动,如点赞、留言、点击「在看」,可能将看不到科研论文时间的推送。希望您多和我们互动,随手给喜欢的文章点个「在看」,感谢!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如需转载文章,可联系科研哥(微信号:dxy-keyangege)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925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