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依赖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这种渴求导致的行为已极大的优先于其他重要活动。1976年,英国学者Edwards等提出酒依赖模型,基本假设是依赖不是全或无现象,而是有不同的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
1.固定的饮酒模式:多数饮酒者能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饮酒方式。但酒依赖者的饮酒方式比较固定,如晨起饮酒,在不应该饮酒的时间、场合饮酒,主要是为了维持体内酒精浓度,以免出现戒断症状。
2.特征性寻求饮酒行为:酒依赖者将饮酒作为第一需要,高于一切活动,为了饮酒可以不顾事业、家庭和社交活动,可以采用任何手段。
3.对酒精耐受性逐渐增加:表现为饮酒量增加,但酒依赖后期由于肝功能受损,耐受性会下降,少量饮酒会导致功能失调。
4.反复出现戒断症状:当病人减少饮酒量或延长饮酒间隔、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下降时,就出现手、足、四肢震颤,以及出汗、恶心、呕吐、情绪不稳等戒断症状。若及时饮酒,此戒断症状迅速消失。戒断症状可轻可重,重者可危及生命,与个体差异和依赖程度有关。
5.为避免戒断症状的饮酒行为:在依赖的初级阶段,病人觉得需要在午饭喝酒以缓解不适,随着症状发展,病人需要在晨起饮酒,后来需要在夜间饮酒,最后是身不离酒。
6.对酒精渴求:病人对酒精强烈渴望,渴望往往与环境有关,诱发渴求的因素包括:戒断症状、焦虑、抑郁、兴奋情绪等。病人明知应该少喝酒,但往往无法控制饮酒行为和饮酒量。
7.多次戒酒失败:病人反复出现戒酒后重新饮酒,并会在较短时间内再现原来的依赖状态。
治疗:
1.由于病人本身对戒酒缺乏主动性和坚持性,以及停止饮酒后可能会发生戒断症状,因此,酒依赖患者应住院治疗为宜。先逐步减少饮酒量,最后完全戒掉。
2.酒依赖患者由于生活不规律、大量饮酒、抑制食欲、进食较差,同时酒精仅能提供能量,不含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物质,加上患者的肠胃、肝功能损害,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所以营养物质缺乏时严重酒瘾者存在的问题。应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戒酒成功后,应避免再次饮酒,因为即使是小量饮酒也会在数日之内很快返回到过去的酒依赖状态。
4.心理治疗有助于坚定戒酒信心,防止反复。
适当饮酒,远离酒依赖!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老年精神科男病区 张婉欣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