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冻存卵组织,她靠冻存的卵巢组织当上了妈妈

中国首例冻存卵组织,她靠冻存的卵巢组织当上了妈妈她靠冻存的卵巢组织当上了妈妈
来源:武汉晚报
原标题:她靠冻存的卵巢组织当上了妈妈2021年8月31日,一名健康女婴顺利出生。一位儿童2mm卵巢皮质中的活卵泡数超过1000

她靠冻存的卵巢组织当上了妈妈
来源:武汉晚报
原标题:她靠冻存的卵巢组织当上了妈妈

  2021年8月31日,一名健康女婴顺利出生。

  一位儿童2mm卵巢皮质中的活卵泡数超过1000个,每个亮点都是一个原始卵泡。

  阮祥燕在卵巢组织冻存库进行卵巢组织的处理。

  8月31日14时46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手术室内传出一个婴儿响亮的哭声!“体重3345克,身高49厘米,出生时评分10分,发育非常好,是个千金!”还在手术台上的李女士听到这话,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现场所有人都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宝贝鼓起了掌声。

  李女士的身份特别,她是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自然妊娠患者,成功产子殊为不易。

  【中国首例】

  10年努力“冻住”生育力

  5年前的决定,让一个新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

  时间拉回至2016年4月,29岁的李女士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移植是当时唯一能根治的方法。然而,骨髓移植前需要大剂量清髓化疗,对卵巢功能严重损伤,近100%导致卵巢早衰。一旦手术,意味着李女士将永远丧失做母亲的机会。

  为了保存生育能力,李女士找到了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阮祥燕主任,经过团队评估,李女士的各项条件完全符合冻存要求。在医院多科室联合下,李女士接受了阮祥燕教授团队的腹腔镜下微创卵巢组织取材手术,并将取出的卵巢组织成功冻存。

  2018年,李女士原发疾病完全缓解,但体内的卵巢功能早已衰竭,且绝经症状严重,经多学科联合会诊,确认符合冻存卵巢组织自体再移植的指征,李女士接受了冻融卵巢组织自体再移植,3个月后患者恢复月经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定期随访,有规律排卵。

  2020年12月31日,好消息来了!李女士在阮祥燕门诊检查中确定自然妊娠。

  2021年1月20日,超声显示“宫内可见妊娠囊,内见胎芽,胎心搏动可见”,确定诊断孕6周宫内早孕单活胎。

  2021年8月31日,一名健康女婴顺利出生。“孩子的哭声非常响亮,非常健康!”听到啼哭声,阮祥燕不禁激动地流下眼泪,为了这一天,她和团队整整奋斗了10年!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是继2016年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成功后,我国生殖医学史再次实现零的突破,李女士也成为中国卵巢组织冻存移植后成功自然妊娠的首例。

  据阮祥燕主任介绍,李女士也很高兴,因为她很想要孩子,移植手术做完了她才结婚。李女士曾经说,如果不是做了这个移植手术,确定自己还有生育的希望,也许连婚都结不了。

  阮祥燕主任说,结婚时李女士曾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请朋友们来参加我们的婚礼,见证我们来之不易的爱情。”作为她的医生,看到的时候很感动,想流泪。因为知道她真的很不容易,先是跨过了骨髓移植这道“死亡”的坎,又跨过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这道生育的坎。

  为患者保存生育希望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育力保护保存方法,即在患者进行放化疗前,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先取出部分卵巢组织在体外冻存,待患者原发疾病临床缓解后再将冻存的卵巢组织移植回体内,患者的生育力与正常卵巢内分泌功能可延长10年、20年甚至30年。

  不仅患者不知道卵巢组织冻存技术,甚至很多医生也没听说过。还有一些儿科医生对这项技术存疑:4岁时冻存的卵巢组织在20岁时移植回体内,会不会存在问题?

  “女性一生中能产生的原始卵泡的数量,20周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决定了。女性胎儿20周后,卵泡就开始了凋亡,随着胎龄及年龄的增加,卵泡数只会越来越少,这与人体的发育是相反的过程。”阮祥燕解释,“4岁冻存的卵巢组织,20岁时移植,移植的卵巢中的卵泡是完全可以在成熟的下丘脑-垂体轴的调控下,生长、发育和排出的。”

  阮祥燕介绍,作为青春期前女性和放化疗无法延迟的女性的唯一生育力保存的选择,卵巢组织冻存及移植技术的普及、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孩子的诞生,宣布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在中国开花结果了,填补了我国生殖医学史上此项技术的空白!”

  阮祥燕主任解释,和此前已有的冻卵、冻胚胎等技术相比,卵巢组织冻存有很大的优势。胚胎、卵子冻存,只是在赌一个生育的几率。但卵巢组织冻存,冻存的是组织,它的卵子数量远超过胚胎、卵子冻存。对患者生育力保存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卵巢功能。要知道生育只是卵巢功能的一个方面,当然可以为了生育做卵巢组织冻存,但女性本身的内分泌恢复也很重要,能极大提升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别外,这些病人执着追求的生育希望,也可以理解成对治疗、对生活的希望。中国人重视生育,有时候这甚至能成为一些肿瘤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努力活下去的意义。”阮祥燕主任强调。

  【相关报道】

  不孕不育诊疗纳入医保?

  国家医保局权威发布

  2021年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不孕不育诊疗纳入医保。9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关于‘不孕不育症’辅助治疗纳入国家医保提高人口增长的建议”进行了答复。

  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医保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支付范围,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

  同时,在诊疗项目方面,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下一步将进一步会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完善政策,努力提升不孕不育患者的保障水平。

  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大力支持健康保险发展。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产品与服务,根据“不孕不育”患者健康特点、治疗周期、医疗需求等,开发设计针对性的健康保险产品,切实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为什么不孕不育

  会如此受到重视?

  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不孕不育发病率已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5%-15%。随着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加大等原因,不孕不育夫妇人数不断增加,辅助生殖需求飙升。

  开放三孩政策后,部分想要三孩的家长也加入辅助生育大军。

  因为不孕不育率的逐年增长,带来的是人口数量的下降,这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家庭的和谐。

  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保,或许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也许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

  今年6月29日,法国通过了一项新法案,43岁以下已婚或单身女性,都可以接受包括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治疗,费用也由法国卫生服务体系承担。此前,欧洲已经有13个国家有了类似法案,其中包括西班牙、比利时、丹麦、芬兰、爱尔兰、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葡萄牙、瑞典、冰岛、挪威和英国。

  2016年后,日本规定:对于年龄小于43岁,总收入少于730万日元(约合43万元人民币)的已婚夫妻,经医生确诊不能生育的人群,最多可以接受六次人工辅助生殖治疗资助。

  综合《北京晚报》《健康时报》丁香园、医学界、澎湃新闻、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报道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00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