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零星回忆高考(回忆我的高考最后一个月)

发一篇文章扫除灰尘。写于2009年,变化不大。主要是测试新版本的奖励。

换句话说,我的高考其实很顺利,虽然2003年考试的难度被认为是地狱难度。

如果你坚持记忆,谈谈三件事。

1、考试:窗外的狗叫了一下午

我的学校是十四中,是哈尔滨市重点高中的前2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两所高中的每个人都认为对方是第二个孩子。

我的学习成绩很一般,英语成绩更一般。高三的几次模考,我拼尽全力也只考了100分左右。

英语考试当天下午,不冷不热,我的考场在我们学校的分校,被认为是主会场的一半。当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时间被占领时,就不会有和平。那时,英语听力考试仍然是扬声器和小型收音机的结合。有些人过去戴耳机听收音机,而有些人喜欢听大喇叭。我是那个听演讲者讲话的人。

听试镜的时候一切正常:衬衫的价格是N英镑15便士,所以应该选B。是一样的。

5em;">

听力开始。刚听完两道题,窗外就传来了狗叫声。那只狗就像叫春一样,哼哼唧唧,声音时小时大,很有节奏感。我记得学校附近方圆1公里之内没有朝鲜狗肉馆,所以这应该是只家养的狗。当时听力已经进行了1/5,我根本没有时间打开收音机调频,只好耐着性子听下去,听力与犬吠双飞,咬牙共切齿一气。


听力、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外面那只狗就这么矢志不渝的叫了能有将近一个小时。到后来,我在做题的间隙,甚至会考虑这只狗究竟是公狗叫春还是母狗思凡?狗肉究竟红烧了好吃,还是炖汤合适?


写作文之前,我下定决心,考完后,一定要去鉴定下它的性别。


考试完毕,我找了块板砖溜达到学校后院,找了两圈也没找到狗的影子,连声音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估分时,我呆住了,选择题里:听力丢了3分,单选丢2分,完形填空丢4.5分,而40分的阅读理解,我居然史无前例的一题未错。最后,我的英语考了自高中以来最高的128分,只可惜数学的发挥虽然也是史上最高,但终究只有71分,但这也足够让我来到长安大学。


那天之后,我突然很想念那只狗,想知道它到底长成什么样子,有时候做梦时,还能听见当时它的声音,哼哼唧唧,像叫春一样。不知道它是不是被跟我同一考场的朝鲜族学生抓去炖狗肉煲了?


朝鲜人说,狗肉大补,性热,慎食。


2、买书:三天三夜的抢位置


西安有学生考后撕书,哈尔滨的学生从来不撕,因为他们要卖,卖书的地方在三中门口的小下坡。


三中是哈尔滨排名第一的省重点,就像西工大附中是西安的传奇一样,哈三中是哈尔滨的传奇。


高三毕业生在三中门口卖书,是一个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的传统。等到高考报考完毕,分数线下来之后,所有省重点、市重点的学生都会云集在那里卖书卖笔记,大概从每年7月初开始,一直会持续到八月上旬。


在三中卖书要抢摊位,那条不知名的长街,只有那段狭长的下坡,是城管默认不管的地带,太靠外会有城管往里撵,太靠里,家长和学生走不到。所以,对于每个练摊卖书的学生来说,第一要务就是抢占地盘。每年,因为抢地盘打起来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要知道,社会越发达,阴暗面和渣滓越多;学校排位越高,学生打架的水平也越高。


我们摆摊的位置属于次黄金地段,在道边,为了保住那个位置,我们轮流守夜,一占就是三天三夜,期间经历了一场暴雨,我们愣是没挪窝。


我的学校是哈尔滨第一市重点,但完全不抵省重点摊位的火爆。我们对面有个摊位,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立了个广告牌,上面写着考号***,高考629分,结果她的各科笔记深得家长青睐,理科全套笔记复印版本50元一份不讲价都抢着买。


据我观察,她一天至少买了100份以上的笔记。而我们的笔记,10块钱一份,还得是女生娟秀字体的原版才能叫到这个价位,男生草书版只能做添头。现在想想,就业时用人单位对学生学校名气的看待,从那时起就有了眉头,省重点压死市重点,就像211压死省属院校一样,压倒性优势。


那时卖的最火的是教材,最贵的是高三新版教材。因为我是第一届用新版教材的考生,当时那版教材还有没开始在书店卖,导致我们下一届高三的学生得到新版教材唯一的方法,就是向高三考生借。


我记得当时一套理科高三全集教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我们叫价到60一套,已经和原价持平了,依然供不应求。最抢手的当属高三历史教材,这本书由于市面上极少,物以稀为贵,已经炒到30一本,我们一共卖出去了4本,都高于这个市场价,最贵的一本居然卖了40块,而这本书的定价也只不过20块而已,果真是无奸不商。


卖书卖到后来,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无奸不商的精髓,几个女生装作高二的学生,开始向摊位下游扫荡。因为摊位按地段的优劣,所卖的东西的价位也是在递减的,所以我们低价收购了不少教材到自己这边高价往外卖。


第三天,所有人都扛不住了,剩下很多的书,我们按五毛钱一斤卖给收破烂的大叔,也卖了将近50块钱。


事后结账,练摊人数共计7人,收入1600余元,每人200,剩下的大吃一顿,狂饮而归。


半年后,我在西安收到一封邮件,是卖书时一起半夜淋雨占摊位的兄弟写的,我读信时窗外雨正大,跟半年的那晚一样。


3、关于报考


我当时估分500多,老师给的建议是足够一本线。事后证明,在2003年这个分数线大跌的年份,老师的预测是十分精准的。


我在报考时很徘徊,刚过线,报什么好呢?家里没明白人,我只能不停翻阅历年的录取线,寻找接近一本线的学校。


班主任建议,报川大吧,我拒绝,班主任坚持,我再拒绝。我实在想不起来我当时是以什么理由拒绝的老师,最终抛弃川大而报考了长安大学,也许是因为这个古朴的名字吸引了我,但也是这个名字害我到这个三校合并的工科院校读文科。


因为那年题难,分数线飘忽,所有原本贴线的一本高校因为大家的不确定报考而上扬,一些原本不错的一本因为报考人数偏少而下降。


我那年考了526分,黑龙江的一本线是506,长安大学分数线则是520。不过那年我错过了很多高校,不止川大,北外、二外似乎都能上。


直到毕业后,我才深刻体会到老师的苦心。有一天,同事跟我说,她有个弟弟在上海外国语学院,长的很文弱的一个男孩,上学有4个女孩追,她弟弟打电话抱怨说,他很苦恼。


对比西安外院、陕西师范的女多男少,长安大学的男女比例居然高达7:1,而恋爱的黄金季节大一,我们学校居然远离其他高校的新区,一个人独居在北郊。


这时,我的耳旁想起了班主任的话,报川大吧,有好处的。


看着隔壁班里川妹子的倩影,看着新闻里川大川师范的男女比例,我觉得,老师,您真是是个预言家。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018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