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生孩子(44岁妈妈生22个娃)

这篇文章最初是吴先生创作的……2019年3月,我,一个即将告别最佳生育期的女性人类,生下了一只人类幼崽,一只名叫马奇的雌性幼崽。由于父亲是东北人,她也可以念成三个月(三二声)。

民谣歌手赵蕾曾在一次采访中说,34岁的母亲“老有所养”,所以很宠爱她。所以,我算是一个“老人”。

赵雷这样说我并不奇怪。毕竟《三十岁女人》这首歌是他写的。歌中唱道“她是一个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女人。她的笑脸上有几道涟漪围绕着她的眼睛。三十岁,光明和激情被岁月打磨”.无论她的外表多么灿烂都可以抗衰老”。毕竟在他眼里,30岁的女人已经老了,34岁的女人,大概.一只脚即将进入坟墓。

我,一个34岁的宝宝,第一个孩子,独生子,剖宫产。宝宝出生第一周喝奶粉,当月混合喂养,然后开始纯母乳,妥妥地处于出生歧视链的底端。顶层的人如何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第一个孩子在26岁之前出生,第二个孩子在30岁之前出生。她们都顺利分娩,当天开始吃奶,都是纯妈妈。

乳,喂到2岁甚至更长。

可那又怎样,如今我的宝宝已经五个月,重20斤长67厘米,吃得好睡得好,睡整觉,爱笑不爱哭。我每周2次游泳,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

我从来不认为女性在恋爱、结婚、事业、爱好等方面有时间和年龄的限制,但生育,却是经医学证明过,有着明确的“时间局限”。

仅仅从医学上说,所谓“生孩子最好的年龄”就是医学上各种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达到最低。
从并发症角度来说,25岁-34岁怀孕,风险更低,并发症主要指早产,宫内感染,产褥感染,低出生体重,产后出血,胎儿窒息,孕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前置胎盘。
从胎儿异常的角度来说,25岁-29岁怀孕,更加理想。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唐氏综合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最低年龄是19岁-21岁,此后逐年增高,只是增高的程度没有很大,35岁之后,幅度开始增大,等到了40岁时,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时1/62,47岁是1/10,49岁是1/6。
来自:微信号丁香医生

25岁左右,我突然很想有个宝宝,没有任何理由。

但我却没怎么想过男朋友或结婚,我甚至想过,没男人也行,借我一个精子生个宝宝就够了。男人有什么用?我只想要个精子,只想要个宝宝。

多年后,当我已经结婚,这种感觉再次袭来时,我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生育焦虑啊,说到底,还是人类的生育本能在作祟。

认识管同学时我已经快30岁了,理性告诉我,30岁以前是最好的生育年龄,但现实又告诉我,慢慢来,不着急,相比要孩子我更想享受婚后的二人世界(其实就是没玩够)。

但无论如何,我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踏入医院的生殖科,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不孕不育专科。

开始备孕的时候,我对怀孕的全部知识也来自影视剧和小说,抱歉我的确太缺乏生活常识了。

我以为只要一次无套内射就会怀孕,电视里不都那样演吗?一次啪啪啪,女主角就怀上了孩子。我哪知道这是导演为了节省拍摄时间和经费呢,我以为怀孕就像电视里演的那么容易,一击即中,就像我曾经以为男女之情就该像电视里的男女那样天雷地火、轰轰烈烈。呵,都是骗人的。

我以为自己大姨妈按时来,就有正常怀孕的能力,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要促排,甚至还有可能要试管婴儿。毕竟自己已经30多岁,老公也是,而这确实会影响命中率。

我俩傻呵呵的备了一年孕,生化了一次,年龄也不知不觉踏入到33岁,我不敢再无知下去,开始潜心研究备孕的36技。

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是往嘴里塞体温计,记录基础体温。排卵试纸,排卵监测,各种手段都用上,每个月经周期严阵以待,又在早孕试纸的一根红线中收获了失望。

每次月经延后带来了多少的希望,大姨妈来的时候,就有多少失望。而压力越大,越容易内分泌失调,我的月经周期一度增长到46天。

就这样,我34岁了,传说中高龄产妇的前一年,依然没有怀孕的迹象。我下定决心不再浪费时间,去生殖科,做好了试管婴儿的心理准备。这是最后一招,如果还是没有,那我就可以放下这个念想和负担,轻轻松松的去生活。尽人事,听天命。在听天命之前,我要付出所有的努力,穷尽所有的可能。

生活毕竟跟艺术作品不一样,没那么多巧合和理所应当,生活会给你出其不意的事情。

你不要去期望,只要顺其自然,然后接受。

我跟管同学都有些小毛病,都是可以顺其自然怀孕的身体,但也许,人类不是万能,医学也不是万能,总有科学解释不出来的现象存在。

有时候我在想生育的本质,我只是被基因的遗传物质驱使的傀儡罢了。

对于很多夫妻,生个孩子只是为了解决他们漫长生活中两两相对的无聊。毕竟生孩子和养孩子是多么大一个事件、多么系统的工程,需要占用夫妻俩多少精力,如果没有这件事,大多数夫妻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余,还能干些什么呢?大多数人只是庸常的、碌碌无为的普通人,既没有皇位需要继承,也没有国家大事去奋斗,更不用全身心投入到人类福祉的事业中去。

就我本身来说,生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生,甘愿做基因的傀儡,千金难买姐乐意,享受生娃和养娃的过程,痛并快乐着,观察一个人类幼崽的长大过程,守护她的成长。

我不期望她出人头地,不期望她为我养老,不期望她完成我的梦想,不期望她弥补我童年的遗憾。光是养育她的过程,就足以使我满足和快乐。这就是我养娃的收获。

因为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需要她来为我承载些什么,而她,将来亦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018年春天,我开始积极备孕,调理身体。在一段时间的健康饮食和健身后,减下去了5斤体重。

有一天,我在微信群里抱怨生活备孕诸事,有人无意中说了一句,任何事情要决定就早做决定。在那一刻我放弃了顺其自然的想法,决定开始用人为手段干涉生育。

也许我这个决定做得真是太晚了,潜意识里我害怕去生殖科检查治疗会把我的生育焦虑无限放大,但实际上,我的焦虑已经大到快要爆炸,快要令我窒息。

5月,大姨妈来的第三天,我去了距离公司很近的西北妇幼的生殖科,俗称不孕不育专科,这个科室本来一直在后宰门,今年2月在曲江的院址也开了分部,正好免去我两边跑之苦。

不孕不育专科的多数检查我已经轻车熟路,我知道很多检查例如性激素要在大姨妈之后抽血检验,所以我在大姨妈第三天径直去了去医院抽血和查B超,第七天做输卵管造影,整个过程高效而顺利。

出乎意料的是性激素的检查结果正常,综合了B超的检验结果,医生认为我不是多囊。在这之前,因为我有些胖,加上月经周期很长,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多囊。

现在这样的结果也许是我减了五斤的效果,也许是我根本就没有多囊,总之这让我放轻松了一些。但是输卵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边通畅另一边却通而不畅。加之老公的检查结果也有一点未达标,这大概就是我们造人计划的至今未成的原因。

6月,大姨妈过去,我在生殖科开始了促排卵治疗,一边使用促排药物,一边监测排卵情况。

一切仍然是顺利的。我开始了吃药打针又做B超的日子,多年没在臀部注射了,针头一挨上去左边身子总在颤抖,无奈右边的屁股多挨了一针,右屁股你受苦了。

7月13日早上,我终于按捺不住,拿出存放了两年的早孕试纸,一道近乎于无,大概只存在于我的意识中的灰色水痕出现了。我拍醒沉睡中的管同学,他摇头晃脑了几下,半睁着睡眼努力看了一眼,没理我又继续睡了。他大概没想到也不敢预想,第一次促排卵就这样成功了。

第二天,我接着测试,灰色水痕已经变成了粉色水痕,拍下来的照片也隐约能看清楚了。

这可是我头一次看到两道杠的早孕试纸。两年前我生化那次的怀孕,早孕试纸只是一个大白板,如果不是我太心急去医院抽血,甚至不会发现自己怀孕,只当成一次比较痛的大姨妈。

也许期盼了太久,反倒不是特别兴奋。没有一种它来了的感觉,失望了太久,全是不敢相信。实际上直到孕后期,我才真正有了身体里存在一个小生命的感觉。

一直测到16日,试纸没有如我想象的加深很多,我决定去医院抽血,HCG186,比我上一次生化的数值还要低,生殖科的医生看到这个数据后也说不容乐观,但毕竟是确认怀孕了。

查了很多资料,都说HCG翻倍更重要,没想到等隔天去抽血的时候,还真的翻倍了,但我仍放心不下,要求再抽血查一次。第三次抽血那天是个周六,我们很早去了医院,抽完血没事干等结果去附近的商场逛街,接近中午的时候,结果出来了,依然翻倍。

现在我还能回想起那时心底掀起的一阵狂喜,我捧着手机看着三次抽血的HCG值,反复计算翻倍,不多不少,每一次的数值刚好是上一次的两倍,简单的数字计算,计算器加心算,算了好多次。

走出商场看看头上的天,依然不敢相信,宝宝真的要来到我身边了吗?

关于孕期的故事和心情,限于篇幅不在这里展开写,另起一篇。

时间迅速来到了我生娃的当天。现在返回头去看,孕期过得特别快,但当时挺着大肚子的我算得上度日如年。

怀孕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表现在对每个人身上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轻轻松松,怀孕期间撸铁健身旅游都不误,孕中期跟老公和谐恩爱胜新婚,孕晚期加班加点忙工作还升职加薪。有的人却一路艰辛,徐若瑄为了保胎整个孕期在床上躺了140多天,打了300多针。孕期糖尿病,孕期高血压,各种孕期并发症潜伏在前路,等到临门一脚时又是大出血又是羊水栓塞,产妇的命因为生育这件事一度逼近鬼门关。

我的整个孕期也有并发症,就是孕期高血压,这项并发症直接导致我在38周+4天产检时被医生加塞儿紧急拉去剖宫产。

我有点胖,但是血压一直很正常,也没有家族遗传高血压,20周产检的时候血压逼近高血压临界值140/90,从那以后血压就成了产检医生的重点观察项目,到了孕晚期每次产检必验尿,只要有一个蛋白加号就拉去住院。

一开始,血压只是逼近临界值,到了孕晚期,血压时不时就爆一下,但因为尿检只监测出过疑似蛋白加号,所以没有住院。

38周到来的那个周末,我的血压又升高了,连着四天超过临界值,有一天晚上甚至有些头晕,早上醒来测量也在140/90之上,这意味着即便排除了一切因素,高血压仍然存在。

周一早上例行产检,我把记了四天的血压记录拿给医生看,她一下子紧张起来,立刻给我开了住院单,说我已经38+4周,胎儿差不多7斤,已经算是足月胎儿,血压又升高了4天,今天直接剖了吧。

我拿着住院单,心里是懵逼的,只是来产检,怎么就要生了,我还没准备好啊。

病房在地下一层,我跟我妈喜气洋洋的走入产科病房找住院医生。我心想,住院生娃大概是唯一一种令人充满欢喜和期盼的住院类型了吧。除此之外,住院部还是来的越少越好。

也是我运气好,到了住院部就有空床。猪年生娃的人本就多,我生娃的这家医院每次产检都是乌泱乌泱一堆人,想而可知生娃时床位必定紧缺。

我原本以为会先住一晚,第二天再手术,因为当时已经是下午六点,没想到医生说今晚就要手术,克利马擦给我装上胎心监护仪和留置针,签各种术前告知书,并让我通知管同学马上赶来医院,刻不容缓,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我坐在妇产医院地下一层的医生办公室里,肚子上贴着胎心监护仪,左手插入了留置针,右手一边飞速签字,一边打电话安排各种事情。根本来不及看自己签了什么内容,反正都是一些可怕的字眼,剖宫产手术是我自6岁以来最大的一场手术,毕竟要打麻药划拉开肚子,这种术前知情同意书会把手术最坏的结果写在上面,我其实很想仔细看一下,但我既要给管同学打电话催他用最快的速度过来,又要给我爸打电话让他带着住院的行李过来,我爸不会打车,我给他代叫了一个滴滴,因此还要跟滴滴司机联系。

也许气氛太紧张,腹中的胎儿也跟着激动起来。下午做胎心监护时还安安静静不怎么爱动,此刻突然剧烈动弹,一会踹我一脚,胎心屡次突破160,搞得胎心监测仪滴滴叫个不停。也许宝宝知道自己就要从我的肚子里出来和我会面,和我一样充满了期待和兴奋吧。

各种术前准备做好,我上了去往手术室的床,爸妈和老公陪在我身边,和护工一起把我推到手术室。我躺在上面,看天花板上的灯依次划过,看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三个人围在我身边,他们正在用充满关切的眼神看着我,再过几个小时,这个世界上又将多一个我爱的人,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从眼角悄悄溜了出来。

上一次进手术室是28年前,那时我6岁,我还记得进手术室前要称体重,还记得那时古朴的无影灯。现在的手术室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可惜我已经摘掉了眼镜,只能用600度的高度近视眼睛努力看着一个个模糊的影子。

医生大概也发现了我近视,且度数不小,当她抱着刨出来的宝宝让我看性别时,几乎快把宝宝的屁股贴到我脸上,我使劲眯着眼睛,想看清楚宝宝的脸,只看到覆盖着一层白色胎脂的下体对着我的脸,医生用她的小屁股贴了一下我的脸,冰凉凉的,我想摸一摸她,可是一只手插着针输液,一只手裹着各种仪器,整个人动弹不得。

我想起怀孕时看很多人的产经说到和宝宝的第一次接触会激动得哭出来,当时我还不信,然而此时此刻,我的眼泪却不知不觉流了出来。

医生开始给我缝合伤口,我的心里已经塞满了跟宝宝有关的一切,她在哪里,为什么不哭了,医生会不会弄疼她,医生抱她的时候万一失手摔了怎么办….

对医生来说,剖宫产果然是个小手术,半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我很快被推出来,我左右转头没有看到宝宝,便问医生,我的宝宝什么时候出来。医生笑了,她在你的腿上呀。原来如此,我下半身的麻药功效还未褪去,完全没感到上面放着宝宝。

剖宫产和顺产哪个好,网络上一直争论不休。我相信医生会做出对产妇最有利的选择,对于我来说,能顺产绝不会主动选择剖宫产。如果不是因为孕期高血压,我其实蛮向往顺产的,千百年来女性都是这样生孩子,我挺想体验一下。但还是感谢现代医学,感谢剖宫产,如果没有这项技术,不会有这么多产妇活着走下手术台。

虽然在孕期血压偏高,但我没预料到真的会被拉去划一刀,于是也没做太多关于剖宫产的术后恢复功课。

刚做完手术的前三天,简直惨绝人寰。手术当天我是去产检的,还花了点淡妆,当天晚上连脸都没来得及洗。因为术前吃了一片降压药,24小时内不能喂奶,错失了和宝宝亲密接触的机会,直接造成月子里奶水不足。

第一天晚上麻药逐渐消失,还好插着止痛泵,拯救了我的狗命。没有排气前不能吃饭,术后三个小时不能喝水,但我悲惨的听成了一晚上不能喝水,于是我在疯狂饥饿和干渴中度过了第一晚。

第二天,医生给我开了两个检查,意味着我要下床,坐着轮椅跨越千山万水去其他楼层。天知道这时候我跟残疾没两样,完全挪不动自己的下半身。就这样,我一点点挪,拎着自己的尿袋和止痛泵被推去做检查,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刚生完娃激素大量撤退,坐在轮椅上我突然有了强烈的活着没意思,心里好难过好沉重,好想大哭一场的想法。

第三天就能尝试着下床上厕所了,医生说我伤口愈合的不错。这种时候你能感受到神奇的生命力,自己的身体一天一天在好转,每一天早上起床,身体的状况都比前一天更好。

一般剖宫产住5天院,我所在的医院床位实在太紧张,走廊里都摆满了临时床位,我住了4天,看伤口没有感染,恢复得也好,上厕所走路都正常,就出院了。

出院回家那天,家里还是生娃当天去产检时出门前的摆设,连婴儿床还没摆好。而现在,我看着床上熟睡的小脸,不禁感慨,从此家里多了一口人。

这就是我生娃的全部经历。我妈23岁生我,她到34岁的时候,我已经11岁,是个上五年级的小学生了。而现在,34岁的我抱着刚出生的宝宝,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养娃如同新修一个学历,我刚获得了入学的资格。

从生理条件上说,生娃确实趁早更好,可人生远不止生娃一件事值得期待。如果时机不成熟,等待也不赖。毕竟我们女人,先是人,才是女人,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母亲。

娃是生出来了,这只是一个起点,前方还有育儿的漫漫长路等着我和管同学,且行且珍惜。

最后,上一张我家大胖胖的美照。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021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