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崇明生态好。有什么好办法?在今天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顾晓军介绍,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指标体系中,设置了“水鸟种类数量占全球人口1%以上”的指标,并选取以水鸟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来衡量崇明生态岛的建设。据悉,近10年来,崇明共有25种水禽达到“1%水禽种数”标准。“通俗地说,就是‘生态好不好,看鸟在哪里飞,鱼在哪里游’。"
崇明位于长江口,是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候鸟的重要停歇地。鸟类每年在迁徙途中都要在这个中途停留地休息,补充食物和体力,继续飞行。
顾晓军介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指标体系中“水鸟种类数量占全球总人口的1%”一般来说,就是有多少种候鸟愿意选择崇明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区进行加油和休息。如果世界上有超过1%的鸟类在这里休息,说明这里的环境非常好,被鸟类认可。
他介绍,通过十年生态岛建设,崇明岛“1%水鸟种类”由2011年的7种增加到2020年的11种,总数由25万只增加到33万只。近十年来,已有水禽25种,一度达到“1%水禽种”的标准。白头鹤、黑嘴鸥、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成为崇明岛的常客。
市发改委主任华源介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中长期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工作转化为三年行动计划,细化为可考核的具体任务和实实在在的项目。每个任务和项目都有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间节点的要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2020年,相关部门对《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进行了十年综合评价,27项指标全面完成。森林资源和滩涂资源大幅跃升,全岛生态资源面积约占全市的30%。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约占全市的80%;空气净化、固碳释氧、热岛缓解等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超过全市总量的50%;占全球人口1%以上的水禽种类已增至11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2012年至2018年,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实施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量鸟类回归崇明东滩。顾晓军介绍,接下来将开展崇明北湖湿地公园、崇明北缘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清除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恢复长江口原生植被和底栖群落,为候鸟提供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
此外,还将采取植树造林、长江禁渔、污水处理、提标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提供适合鸟类栖息的环境,吸引鸟类选择崇明停留、栖息甚至生子繁衍。
据悉,通过生态修复,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灭绝率已达到95%以上,鸟类数量明显增加。在崇明东滩过冬的小天鹅数量从2016年的60只增加到目前的1000多只。鸟类总数从2009年的39734只逐渐增加到2021年的183422只。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朱表示,截至2020年底,崇明在供水格局、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面源污染比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改善
崇明北湖发布的《发展纲要》(资料图)提出了十大生态指标。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华杰表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保持一致性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和创新。
据报道,与上一轮《发展纲要》指数体系相比,这一次
的指标体系取消了上一轮已经实现的,或不能很好体现未来崇明发展的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园区外污染行业工业企业占比”;保留了“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社会事业财政支出”3项指标。
此外,上一轮《纲要》中的“森林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有率”“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等指标,综合考虑后创新性地提出“生态空间(滩水林田湖)占比”指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单位GDP综合能耗”等指标,结合最新发展要求提出“碳排放量”指标;将“骨干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比例”扩大考核范围,升级为“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市、区、镇级河道断面)”;将“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升级为“土壤健康度(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土壤生物)优良点位比例”;将“公众对环境满意率”升级为“公众综合满意度”。
王华杰表示,市发改委将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做到各项指标可量化、可测算、可考核,确保指标能够落地实施。
来源:周到上海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