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永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过去学习和从现在学习是明智的。财税制度自古就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财税制度思想。从古代财税思想中汲取智慧,对今天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金融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至明清时期,符合仁政的财政原则可以概括为“积薄发”(《左传哀公十一年》)和“存财爱民”(《论语学而》)。前者以财政收入为目标,后者以财政支出为目标。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农、农、商、商,自来也的财政之地”,既要节约财政资源,又要取用适量的财政资源,税收必须“向弱者征收”“我取盈余”才能实现“全部盈余”,从而实现“农、商、商各得其所”。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财政支出的一大原则。宋代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力,可使天下之财,而取天下之财以付之。”在古代,财政支出不仅用于政府官员的工资、军费等与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有关的事项,还用于社会救助、公共事业支出等公共服务。最著名的是饥荒救济制度,即为应对饥荒而建立的救灾制度。例如,设立常设职位来调节粮食价格和应对粮食短缺。饥荒救济制度一般有“治标”和“治本”两种方案。临时解决方案主要是向灾民提供救济和为救济而工作,而永久解决方案强调修建水利和储存粮食。公用事业支出也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西周时期,公共设施建设、灾荒年补助、抚恤供养官吏等项目被明确列入财政支出。汉唐以来,财政支出还包括水利工程建设、交通建筑、城市建设、救济养老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河道整治、内河航运工程、水运等重大工程。
维护公平正义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追求。孔子曾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治主张。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中国古代思想家在税收制度中强调“公平”和“公共利益”原则,希望通过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来调节收入分配。《续资治通鉴长编》提出了“天下所有的财富,让人民没有贫困”的政策主张,强调政府要承担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北周苏绰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只要能“兼顾贫富”,合理划分税级,就能达到“政民皆乐”、“天下无穷”。明太祖朱元璋提出,征税要检查农民的“粮量、业厚”,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制定差别税率,其中包括平衡农民收入的合理因素。除了调整收入分配,古人还主张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003010年,管仲提出的“老有所养、幼有所养、孤有所养、病有所养、独立自主、问病有所养、扶贫济困”的措施被记录下来,可以说是社会救助和特殊照顾制度的雏形。
受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封建专制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古人关于财税的许多美好愿景并未实现,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在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财税制度,不仅坚定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而且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的厚积薄发、爱民爱财、爱民富民、忧民忧民的原则和理想。2005年,中国全面免征农业税,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历史,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法定预算,充分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强财力统筹,重在保基守底线。增强预算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政策落实的能力,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公正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重要论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吸收中国古代财税思想的智慧,进一步落实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充分彰显了财税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使中国古代财税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有力推动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