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电梯小便致失火被困(小孩在电梯里撒尿怎么处理)

“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你必须道歉。”几乎每个负责任的父母都会这样问自己的孩子。但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反思:孩子真的“错”了吗?道歉,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接下来,让思圻国际的陆晶晶老师告诉你一些事情。

;min-height: 1em;text-align: center;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01

首先,孩子和大人

对「犯错」的理解是不同的

一个妈妈分享过她的故事:

她有两个女儿,二女儿从两岁半开始,脾气一天比一天大,刚开始弄坏东西会主动认错。

后来是故意把玩具给弄坏,却嘴硬不承认。稍微不顺心就会哭闹、打滚,特别爱和姐姐找事打架。
最初,这位妈妈以为小宝心情不好,也没在意,但后来越发严重了。所以当小宝脾气时,妈妈就开始训斥她。

但是,效果不好,反而情况更加没办法控制。
后来,妈妈改变了做法,二女儿经常说话不算数,妈妈不再大喊大叫,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过呢,妈妈开始跟孩子讲条件,比如孩子看手机之前,得把昨天的睡前故事讲一遍。然后看手机到二十分钟时就会把手机收回,如果不让收,明天就会不给看,隔天再看。

慢慢的,这位妈妈会发现,不用大喊大叫也可以做到让孩子听话。
其实孩子想要的也是家长的尊重,而不是对自己大喊大叫的指责。当孩子享受到了这种尊重感时,就会变得懂事,有礼貌起来。

另外,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大人为什么总是阴晴不定,总会观察家人的喜怒哀乐,并本能的表现出可爱、讨喜的一面来取悦大家。
但当孩子成长到2~3岁的时候,开始出现自我认知,对自己与家人、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自我决定的意识,我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我要出去玩,就要出去玩」等等

此时,孩子已经不是单纯去取悦别人,而是通过自己的争取,让别人取悦自己这时候家人对他的态度和方式,就慢慢养成了她的性格和处事态度。

比如很多孩子在2周岁以前还是比较乖巧的,到3周岁时开始变得蛮不讲理,很任性脾气也变得很暴躁,经常把玩具故意弄坏等。

这说明孩子可能进入了幼儿叛逆期,而不是真的想要「搞破坏」,或者跟大人「对着干」。

到了3~6岁,他们的大脑继续发育,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所以,当孩子「犯了错」,家长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厘清他们的感受和情绪,然后他才可能去理解事情本身。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担心孩子是不是有教养、有道德、有礼貌,然后希望孩子去道歉。如果孩子真的没有歉意,道歉就会变成一种形式。

 

02

其次,逼孩子道歉

是在伤害他

孩子犯错,最重要的是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对,从此不愿意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因为害怕而不再做同样的事情。

以控制为目的的惩罚教育,只会让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而以成长为目的的爱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变。

被逼道歉可能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是对孩子而言,这样的行为带来的伤害是长久且不可弥补的。

当众惩罚孩子,让孩子产生羞耻感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犯错误后,当众教育责骂孩子,为的是让他知道行为的后果,不会再范。

但是当众惩罚和处理甚至辱骂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羞耻感,很容易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我没有价值,大家都知道我容易出错,大家都不会喜欢我了。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故事,主人公讲述了自己童年被当众批评的事情:

她在去买雪糕的路上摔倒并丢了手里的钱。被妈妈在路上骂了好久,并被邻居围观,被同学看到,从那以后,她心里就觉得大家应该都会觉得她笨拙,不灵光。

即便到了学校,她也不敢站出来参加她喜欢的运动项目,交朋友也唯唯诺诺,很少表达自己的心声。这种情况一直伴随到现在,她还是很难当面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童年时产生的羞耻感,将困扰人的一生。

过于严厉的惩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过于严厉的手段、甚至暴力手段惩罚孩子,会让其感到恐惧和无助,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我有一个朋友,他生活中出现任何困难都拒绝跟家人沟通,即便他开车路上发生了事故,也不愿给在保险公司工作的爸爸求助。

后来他说,是因为小时候他爸爸拒绝他范错,只要一出错,就会被打或者关到漆黑的地下室,所以他在家里非常谨慎规矩,生怕犯错,即使大了也不愿在家里表达心声,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



03

正确的引导,

让孩子受益终生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见,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之大,所以家长们在孩子童年时期,予以正确引导,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及时教育,给出对错的界限

最近看了一期刘涛参加的综艺《萌宠小大人》,在节目中泰勒和郑子祺因为争抢玩具发生了争执并且还有动了手。

在孩子对峙的情况下,刘涛第一时间不是批评任何一方,而是先了解事情经过,在回放的监控里发现泰勒说了谎。

面对泰勒的谎言,刘涛通过带着泰勒一起查看监控录像,来引导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及时纠正。

在这件事中刘涛明智地把重点放在了纠正泰勒说谎的问题上,即不能让孩子觉得可以从撒谎中受益,这样会助长他说谎的行为。

鼓励孩子勇敢面对错误

之前,一个孩子因为实在憋不住了,在电梯里小便,孩子的妈妈知晓此事后,做了这么几件事:

首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因为实在憋不住了,才选择在电梯里小便,但还是要批评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的选择是在公共场所,这个选择是的错误。让孩子手写检讨书向大家道歉,保证以后会改掉坏习惯。

其次,妈妈在业主群,向大家道歉:“作为家长,首先为自己的教育失职道歉,再替自家熊孩子的不文明行为道歉”。随后,她又贴上孩子的检讨书,请大家原谅。

最后,爸爸每天陪着孩子打扫电梯,监督孩子认真拖地擦厢壁。

通过这一系列行为,妈妈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认家长教育不到位也有责任,并且陪着孩子一起弥补错误、共同承担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得到了纠正和引导,还明白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和承担。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他犯错而抛弃他、不爱他,而是会跟着他一起面对错误。


沟通引导,代替责骂


有一次在商场,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带着超人面具在自动扶梯上跳来跳去,十分危险

他的爸爸连忙过来制止:“跟你说过不能在这附近玩的!你不要命了吗!”

男孩不服气,摘下面具大喊:“英雄是不怕死的!

他爸听完一愣,然后蹲下身按住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英雄是不会将性命断送在玩乐上的,真正的英雄只有在保护重要的人时才会豁出性命。

小男孩想了想,用力点点头,然后他们手牵着手走远了。

所以你看,正确的沟通引导,作用远胜于责骂。


帮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

智慧的父母,不但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承担责任,还会引导孩子在错误里思考问题。

朋友的孩子从冰箱里拿一盒牛奶,但不小心把盒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

朋友来到厨房,并没有发脾气也没有责备孩子,而是说:怎么办,到处都是牛奶,我们得想办法把它清理干净吧。

可以用海绵,毛巾或拖把,你想用一种?孩子选择了用海绵和妈妈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在这个过程中,朋友一直在跟孩子讨论,下次拿牛奶时应该是什么顺序开关冰箱,手里有东西时遇到障碍怎么绕过去等等,我相信孩子以后遇到问题时,先想到的不会是逃避,而是用什么办法解决,并怎么避免再次发生。

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都免不了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选择包容,孩子就会在安全中,学会诚实和承担;父母选择引导,孩子就会在尝试中,学会思考和研究。孩子犯错是人之常情,聪明的父母懂得利用错误帮助孩子成长。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欢迎扫码关注陆晶晶老师的主页~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628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