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图片来源:腾讯医典11月2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TOP100排行榜见文末)和《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位列前三。这是复旦连续第12年公布中国医院名单。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推进全民优质医疗均等化,为人民服务。
b(100, 100, 100);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
育学园特约专家、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认为,作为被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评选出的国家队“第一方阵”,应在搞好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主动与国家战略“规定”的医疗均等化发展方向接轨、靠拢,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努力完成国家各项任务,助推全国优质医疗均等化。
创建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的4位教授:高解春、陈文、章滨云、罗力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现状存在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曾有人统计,全国前100名的综合医院,京沪两地占了35%;然后武汉、南京、长沙、成都、西安、天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占据40%左右,剩余的15%分布在其他城市。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机构总数已超过100万家,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87亿,比2014年增加14.7%;住院诊疗人次达2.7亿,比2014年增加30.4%。部分专业如儿科、产科等薄弱专业的力量明显增强。在重症领域,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床位的比例从2014年的1.9%,上升到2018年的2.2%。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但仍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为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已共同编制《“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该方案提出,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服务人口超过100万的县应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
高解春认为,从供给侧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而正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紧张,使互联网的医疗或云医疗发展有了巨大空间,“互联网医疗虽然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看病平台,但我们仍需继续提高、优化互联网医疗的安全性、连续性。医疗不是自由市场,涉及到每个人的安全,除服务于公益性、安全性、可靠性外,还要合规,其模式的优化还需进行持续探讨。”
高质量的学科建设,需要高质量的医院管理。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坚持呼吁医院管理需职业化。高解春认为,长期来我们对我国公立医院管理队伍的现状与认识存在误区,如有人认为医院管理职业化就是排斥医务人员担任医院管理工作,就是要让有管理专业学历的人担任医院管理者;也有人认为医务人员在医院管理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获得证书就是医院管理职业者。这些误区会忽视医院管理职业化的体制、机制、准入标准、绩效考核等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管理队伍大多数从医务人员中选拔。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有医学教育背景,以良知和悟性在公立医院管理领域跌爬滚打、不懈努力的奉献者和奋斗者。但总体说来,离现代医院管理职业化的要求还有距离。高解春援引国内外实践分析认为,医院管理职业化,决定着医院这一特殊行业的管理者必须有特殊的岗位要求:接受过包括管理科学和医学的系统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医院管理经历和经验;具备分管业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熟悉医院管理的体系框架;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技能、流程和操作;高度的职业兴趣和激情;相应的道德素质心理和人格魅力;一定的管理思路、艺术和方法。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自2005年成立推行管办分开、出资人和办医两个主体为核心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推行与院长薪酬和聘任挂钩的院长绩效考核的同时,推行“四合一”医院管理职业培训。系统的医院管理职业培训,对提高医院管理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技能水平有积极意义。高解春同时谈到,国家多部委发出的《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行业事业单位(包括公立医院)领导人员选育管用各个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这是迈向医院管理职业化的重要一步。时代所呼唤的医院管理职业化、专业化的潮流已经滚滚而来。
深圳市以往从未有医院进入复旦版医院排行榜百强,也没有一个专科进入复旦版声誉排行榜前十名,但本年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骄人成绩闯入百强,其结核病科也进入声誉排行榜前五名,成为“注重学科建设,医院实现大发展”的典型。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一家由深圳市政府创办的大型现代化“强专科、大综合”的三级甲等医院,承担了深圳市及周边珠三角地区重大疫情防控以及深圳市区域综合医疗服务的任务。2019年该院获科技部等四部委批准成立“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由于在学科建设方面长期的努力和坚持,结核病学科已成为该医院的品牌学科,在2016-2020年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名中,连续五年在广东省排名第一,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已发展成为华南区域结核病学科的龙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该院化危为机,继续结核病研究,科研紧密结合临床,2020年医院立项总数达92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7项,获得总经费5675.85万元,在《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85篇。
筑巢引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医教研多轨建设,吸引全球顶尖专家,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益,巩固学科发展。
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始终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也强调学科建设虽在三甲教学医院进行,但基地必须扎根社区,尤其是全科医学科,“脑袋在医院,身体在社区”。
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全科医学科为例,紧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在本年度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名第二。邵逸夫医院1999年就创建全科医学科和全科医学教研室,是国内最早在三甲医院成立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科医学科之一。目前已被评为全国重点住培专业基地,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厅属卫生科技项目;每年接受国内外访问交流学者100余人;与国外先进医疗中心建立密切合作。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副主委、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方力争说,就全科门诊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来说,全科医生既有地利的优势,“家门口的医院”也有情感上的优势,还有技术上的优势,可以统筹解决许多不同器官、系统的问题,把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看待,并为其提供整体性服务。
一家称职的“好医院”,一定是除在学科建设上颇有建树外,也一定在临床成果转化方面“走在前面”。研究型医院的创建不仅要持续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更要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向临床新疗法、新诊疗规范、新药、卫生政策等实际应用转化,研究成果只有转化为应用才有实际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本年度复旦版医院综合排行榜评选中首次名列上海市第一、全国第四。以该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樊嘉为代表的临床科研团队成绩斐然,在注重学科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临床成果转化。首先在肝癌诊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两项“全球首例”自主创新的成果:一是团队研发成功全球首台 “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 二是团队研制的“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获得成功。两项成果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樊嘉介绍,我国每年新诊断肝癌占全世界55%,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二位。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约8成患者首诊已进入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即便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内仍有60%至70%患者出现转移复发;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7%左右。现有数据统计显示: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接近0,但早期肝癌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为突破早期诊断大关,樊嘉领衔的团队历经9年攻关,在患者血浆中筛选到由7个mi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试剂盒仅需采集0.2毫升血浆,通过对其中7个肝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结果的综合评估,即可准确诊断出早期肝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试剂盒通过全国20个省多中心临床使用推广,已成为全国临床医生肝癌诊断、患者预后疗效监测更有效的工具。业内专家预计,随着试剂盒的普及,我国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或可提升至20%至30%,切实降低死亡率。
樊嘉团队研制成功的“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可提升肝癌复发转移、诊治疗效预测效果,开创了肝癌诊治新篇章。该系统”以3000万元人民币将研发过程中产生的8项核心发明专利实现授权转让或技术许可。
当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还在打造更大的科技创新平台——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该科创中心毗邻中山医院总部,将承担起创新疫苗、药物、医疗器械研发攻关、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医学研究成果加速转化、国际科创交流合作等关键任务。樊嘉强调,这是国际顶级医院常用的模式,围绕大型医院,聚焦医学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工作,目标建设成为创新型、开放型的世界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