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流量版本/监听和工作版本:
孩子睡觉的时候看文字版,提示比视频多。
2px;background: rgb(85, 206, 172);border-radius: 2px;" data-mid="" mpa-from-tpl="t"> 积极地提问,而不是消极地提示
01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总是忍不住问,今天有小朋友打你吗?
其实这样会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她首先会顺着你的思路或“提示”去联想,今天谁抢我玩具啦,谁不给我分享零食啦,想到的全是欺负自己的事情,也就有个感受:幼儿园小朋友都欺负我。
我们可以换一个问法,让孩子先去想一想积极的一面。比如可以问,“今天认识哪位好朋友啦?你们一起玩什么了?”类似这些正向的问题,会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分享温暖的事情。
我告诉闺蜜这些招儿后,她开始转变沟通方式。在接孩子回家路上,她经常和女儿手牵手,聊起当天的幼儿园生活。
她问孩子,“今天老师又教新舞蹈了吗?”“看到你们吃的午餐好香啊,看的妈妈都流口水了”,这时候孩子就很开心地和妈妈分享啦,打开了话匣子,说不完的趣事,越来越喜欢去幼儿园了。
刚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孩子会遇到挫折,但也一定有积极正向的一面。家长如何引导,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升抗挫折能力。而且,即使是同伴之间的冲突,我们用正向引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分享,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而不是产生“我很弱、别人一定会欺负我、这个世界不安全”的消极信念。
02
具象地提问,而不是抽象问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回来一问三不知,其实这是由孩子的思维特点和兴趣所决定的。
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过去、未来、刚才”这种时间概念,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当前事物,幼儿园发生的事情离当下已经很遥远了,她不会去主动回忆的。
想挖到更多信息,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抓手。
比如看着老师分享的照片问孩子:咦,你们是在做什么游戏啊?看上去很开心的样子,可以和妈妈分享一下吗?
有一次我问宝宝今天老师都教他什么了,她没什么分享的欲望,走开了。
爸爸着急地在旁边说:“妈妈问你话呢!”孩子还是不理睬。
我猛然反应过来,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今天上了哪些课”犹如“这本书都讲了什么内容”一样抽象,无从说起。
正好我看到她书包里露出一个手工作品,颜色很丰富,我就拿出来好奇地说:“哇,这个东西好漂亮啊,妈妈都没见过这样的城堡。”
这时孩子跑过来说:“妈妈,这是我做的,今天老师教我们的……”
03
有情节地提问,而不是直接质问
相对于简单的问,老师喜欢你吗?老师对你好吗?活动好玩吗?饭菜好吃吗……孩子只能说好、或者不好,当家长追问为啥好或为啥不好的时候,孩子无法回答更多,甚至可能出现一些引发误解的“谎言”。
有一次,我听见一位奶奶和孙子之间的对话。
老师对你好吗?
好
老师让你吃饱了吗?
吃饱了。
吃什么了呀。
奶奶,我要吃蛋糕。
你不是吃饱了吗,还吃啥蛋糕啊。
我要吃蛋糕。
是不是老师没让你吃饱呀?
是的,没吃饱。老师不给我吃。
奶奶纠结于孙子是否吃饱、是不是老师不给吃,而孩子因为吃的话题又想到了蛋糕,然后顺着奶奶的话说老师没给自己吃饱。误会由此诞生,对老师产生误解。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好不好,我们可以观察和感受孩子的情绪得知,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了解更多的细节。
有一次,我和宝宝扮演在幼儿园吃饭。宝宝对我说:“小朋友,青菜叶要吃哦,才能长高。”“你吃饱了吗?老师再帮你盛。”吃完饭,还带我散步,做手指谣。她的这些行为,都是模仿老师,让我一下子就安心了。
我们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掌控感,在家里她也体验了一把当老师的感觉。
04
有反馈地提问,而不是审问
当孩子分享后,家长一定要有积极的反馈,比如
“哇,谢谢你告诉妈妈这么多。你们幼儿园的生活真有意思。
妈妈也想和你分享一下我今天工作这遇到的有趣的事情,
你愿意听一听吗?”
这样孩子更容易感受到被尊重,觉得我们之间是平等的。
我每天晚上会尽量花30分钟,和孩子聊聊天。当孩子表达完对某一个老师的喜欢后,我就及时回应她,“真好,老师喜欢你,你也喜欢老师。妈妈上学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老师,发生了好多有意思的事情呢。”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很认真在听我讲。
有积极反馈的对话,是非常有能量的沟通。慢慢的,孩子会走进父母的心,把你当做好朋友,随时可以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05
有这种情况,应当重视!
当孩子不愿意去回应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逼问,要不然会让孩子更紧张。
但是也不能仅凭孩子的某一句描述,就预测他在幼儿园一定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或者是过得不开心。要和老师保持一个积极的沟通,去全面地了解情况。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以下状况,应当重视下:
发现孩子身上有明显的抓伤或淤伤;
睡眠出现问题,伴随噩梦、频繁尿床等;
书包里的玩具、文具被损坏,不能说出原因;
本来很喜欢幼儿园,突然有一天不想去了;
……
如果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和孩子共情沟通后,家长发现有一些异常,孩子不敢表达,支支吾吾,这时候一定要去找老师了解情况。
和老师沟通时,最好是当面沟通,提前约好时间,在老师不忙乱的情况下沟通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几点,做到真诚,客观,信任。
首先,共情下老师,表达对老师工作的认可,照顾小朋友很辛苦之类的。
然后,客观阐述孩子最近的变化,直奔主题,“最近我家孩子总是丢玩具,问他说不知道去哪儿了,以前总爱带玩具和小朋友分享,现在也不带了,我想了解下宝宝这几天和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
最后,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信任,寻求帮助。比如还是上面那个情况,如果老师说孩子们相处还不错,丢玩具不太清楚,这时我们可以说“那能不能辛苦老师帮忙找找玩具,或者引导小朋友们帮宝宝寻找,就当玩一个游戏了,您觉得怎么样?”
这样,老师会明确收到家长的信息,全力配合你,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