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子”刷爆网络 打动人的是情感

□宋巧凤近日,一篇题为《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新闻报道在全网刷屏,令人泪目。这个发生在患有躁狂抑郁症的翻译家金晓宇及其父母之间的残酷而

□宋巧凤

近日,一篇题为《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新闻报道在全网刷屏,令人泪目。这个发生在患有躁狂抑郁症的翻译家金晓宇及其父母之间的残酷而温柔的故事,或许让每位读者都从中得到了关于爱、关于不幸、关于救赎的人生体悟。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既然不幸那么多,为什么网友单单被这个故事打动,为这家人所遭受的苦难而潸然泪下?除了同情心之外,这篇文章还触动了大众的哪些敏感点?笔者认为,正是对生命中的偶然性无法把握的惶惑感以及父母为了子女迎击命运的舐犊深情击中了人们。

其实,对于金晓宇所遭受的苦难,很难说该去怪谁。年少时不幸被误伤左眼,后来患上躁狂抑郁症,这些事情虽然概率极低,但谁也无法控制这种偶然性。而他的父母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给了他全部的爱护与庇佑,直至油尽灯枯。这样一对“教科书式”的中国父母,为子女一生劳碌,无怨无悔。在他们令人唏嘘的故事里,网友大概也或多或少观照到了自己的人生,因而感同身受。

“有多少疯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着……”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中,作者高铭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如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了解到“疯子”与“天才”之间的一线之隔。

幸运的是,金晓宇也并未浪费自己“天才”的禀赋,在能够正常思考和生活期间,他自学英、日、德三语,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心血,翻译的作品涵盖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患者”金晓宇已然蜕变成一名优秀的“译者”金晓宇。他需要的根本不是天才称谓,而是社会对其才能与付出的认可和尊重。

据悉,至少有七家影视公司表示想拍摄这部“杭州版《美丽心灵》”。诚如电影《美丽心灵》中数学家纳什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金晓宇也在理性与非理性、大脑与心智之间不断博弈,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曾一度失衡,在经历了学术与生活的严酷考验后,他终于在自己人生的博弈中找到了均衡。后续报道中媒体刊登的一张照片上,是金晓宇搀扶着父亲的背影,父子俩相互扶持,一起向未来。祝福他们!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678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