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爱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竭尽全力的。
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因爱而表现出的一些教育行为,不但不能给孩子成长助力,而且贻害孩子一生。
有些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行为,你以为是爱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害了孩子。
林林的故事
表妹的儿子林林今年大四了,英语四级考了n次,还是过不了,其他学科也经历了n科次的补考、重修。
前段时间放暑假在家,每天晚上玩手机到凌晨几点。早上从不吃早餐,一觉睡到中午,直接吃午饭。
每天足不出户,就像待字闺中的少女一样。单位的食堂离家不过100米,也是老妈把饭菜打回家。
我们问表妹,儿子这样颓废,你不管吗?
表妹说:我现在成复读机了,每天在家不停地对他唠叨。
"但不管用啊"表妹无奈地说。
大家可能以为林林从小就处于放养状态,父母疏于教育。
其实正好相反,表妹两口子对林林从小管教挺严的。
林林在成长过程中并非教育缺失,而是教育越界。
林林从小,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在父母盯梢下中规中矩。
父母从林林出生起就下决心给他最好的教育,要把他培养成人中蛟龙。
林林四五岁的时候,表妹给他报了一万多¥一期的英语培训。
在二十年前我们居住的小城市,这可是让人咂舌的教育投资。
为了培养才艺,让兴趣索然的林林学习小提琴,每天表妹拿着小鞭子陪着练琴。
上学后更是花费不菲的补习费给林林请课外補导老师。
为了让林林养成好习惯,有时半夜了,表妹发现儿子晚上还没刷牙,一定要把林林从睡梦中拽起来刷牙。
每天晚上必须写一篇日记,写不出来不许睡觉。
和小朋友在小区广场玩每次不超过二十分钟,超时不候,表妹夫马上拿鞭子下楼。
表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觉得她的教育方式是最有成效的。
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林林表现很乖,不管学习还是生活,都按父母的安排去做。
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表妹和林林的班主任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儿子的动态,林林也如父母所愿没有发生调皮捣蛋或早恋这些让人头疼的事。
从小到大林林都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需要有什么想法,从生活到学习,全都是老爸老妈要求做什么就照做。
也许没人相信,林林现在已经大四了,自己从来没买过一件衣服、一双袜子,所有的一切,包括衣服的价格、款式、颜色,都是表妹依据自己的喜好给林林准备好。
林林没有经历过叛逆,青春期也依然对父母言听计从。
表妹喜欢照相,把林林也叫上,要和他一起做比心的动作,儿子乖乖配合老妈。
表妹用手把林林的脸扳过来贴着她的脸,来个亲密的自拍,林林依然无怨言。
二十几岁的大男孩,经常被老妈整蛊,摆出各种动作照相,林林的表情都是木然的。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也是按父母的意愿,包括大学所在的城市、学校的专业都是父母心仪的。
听话背后的隐情
虽然父母管教很严厉、林林很乖、智力也不差,但林林并没有按父母的期望发展。
英语基本上是他最差的科目,即使经常找老师补课,但每次考试满分150分他总在100分之下;
小提琴勉勉强强考了六级,虽然表妹一直逼着学,但林林总心不在焉,再也没办法坚持下去;
虽然天天写日记,但作文里反反复复出现的都是“妈妈的爱、学雷锋做好事、我要成为有价值的人”这些例子和表述。
虽然不木讷或性格古怪,人表现得乖乖的,但是却缺少了朝气。
但表妹还是为儿子感到自豪。
因为儿子听话。
熟悉的朋友都觉得表妹的儿子就好像是一个橡皮人一样,方圆任由父母拿捏。
大家也劝说过表妹,男孩子应该有点主见,有点个性,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表妹却认为教育孩子要有规矩,听话的孩子不走偏路。
林林虽然听话,但是对父母安排的所有事情都没兴致,也没有积极性,一切好像都是为听父母的话而去做。
他不能反抗父母,也不愿意反抗父母。
对父母要求做的事,他从来没表现出兴趣。
除此之外,林林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二是拖延症比较明显。
读大学前也很喜欢玩电脑和手机,但父母要求休息日玩电脑和手机每天不能超过半小时。
上大学之后,父母管不着了,听说每天都沉迷于游戏之中,很少去上课,有时连考试都忘了。
放假回到家,除了睡觉和吃饭,也是整天整宿地玩。
也许父母也觉得上了大学万事大吉了,而且管起来也不奏效,也就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对父母要求做的事,林林从没有说"不",但总是拖到最后才去做。
比如父母要求每天背十个英语单词,没到睡觉前是不会去背的。所以小时候经常背单词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
父母很希望林林考公务员,给他买了一小箱子的书,放在书桌旁一直没拆箱。
"还是我帮ta拆开的"表妹有点无奈。
我们都知道林林肯定是考不上公务员的,但父母对他期待满满。
我们不知道林林除了玩手机和电脑,还有什么是他感兴趣的,是他自己主动去做的。
也许在游戏的世界里,他才是一个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的少年,才活出他“自己”。
越界的教育让孩子活成机器人
林林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而且我也相信,像林林这样的例子,现在也是不罕见的。
通常我们都诟病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但显然,林林并不是教育的缺失,而是教育的越界。
很多父母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设定了很多的期望和规矩,而不管这些期望和规矩是否合适。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是强制措施,把孩子当成机器而不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这样的父母,他们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披着"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华丽外衣。
在《原生家庭》一书中,作者把这种父母定义为操控型父母。
这类父母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孩子必须服从父母,通过情感、金钱、精神和生活控制来达到操控孩子人生的目的。
他们的孩子没有思想、没有人生目标,为父母活着,是父母操控的机器。
一个孩子被父母操控得连青春期的叛逆都不存在了,想想这该有多可怕。
对林林这一类孩子来说,这样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他们也不想或无力去改变。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其中一种严重伤害。
但更可怕的是,许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孩子的伤害。
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为孩子的人生铺设了一条平坦的道路,给孩子准备了所有的人生必需品。
孩子一生无忧便是父母最大的祈求。但他们也许没有想过,孩子终究会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和工作。
我们爱孩子,但并不是我们自认为爱的方式和行为,就能给孩子一生的庇护。
你认为是最无私、最完美的爱,也许正是一种深深的害。
爱是有边界的,感情的边界、行为的边界,都是父母需要思考和把握的。
越界的教育有可能比缺失的教育后果更严重。
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要经常驻足回头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向对了吗?需不需要纠偏?
也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并不知道自己在教育中的误区,那么,最有效的方法是多看书、多借鉴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案例,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我们今天的思考:你认为林林会幸福吗?我们要如何教育孩子?
我是榕芷蔓蔓,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对文章有所感触,欢迎点赞、关注。
我将持续分享成长和亲子故事,期待每天在这里[玫瑰]与你相遇[玫瑰],我们不见不散。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