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太累了,不想去上班。”“真羡慕老师,每年都有寒暑假,真想放个长假。”“我希望能在家照顾孩子,不用上班也能赚钱。”你总是谈论这样的感觉吗?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你的工作压力太大了。那为什么你会觉得工作压力特别大呢?你可以来看看,是不是就这些理由:
ly: 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工资少、没假期,加班没有加班费?
但你很少会“说走就走”,毕竟“跳槽”和“裸辞”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是“忍忍算了“,自己还安慰自己说:去哪个公司都不会100%顺心如意。并不是一点都搞不定,甚至多用点心,还能取得点小成绩呢。话虽然说得好听,可真去干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啊。- 每次都扔给我一个你都说不清的活儿,好不容易做完了,你又没啥回应,逗我玩呢?
- 那几只“战斗鸡”天天吵,一不小心就波及我,戴耳机都躲不了清净。
- 今天让我干这个,明天让我干那个,真当我是公司的一块砖呢啊,那你总得告诉我,我是垒啥的砖吧?
好气。都说“压力之下会产生动力”,我怎么没看出来动力打哪来?
每天喊着“动力”“动力”你快来吧,但它就是不听召唤。
有人说,强迫要求自己按照规定时间、标准做事(=自律),等做出结果,压力就过去了。
如果只是交了其中一个章节,不是整本书,我的压力还在啊。
自律只解决爬坡的人登顶的问题,解决不了你站在山脚下想上山的动力问题。
意思是说,已经在行动的人,通过自律能够更顺利、更快速地达成目标。
那为什么逼着自己去写书的时候,有种“压力不见”的感觉?
你可以回想一下,每当面对工作压力,你逼着自己去做之前,你想的是什么?
面对不怎么感兴趣的工作:赶紧干完,我就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没啥资源,领导又说不清完成标准:赶紧干,不干的话领导老催,被他叨叨地烦死了。
工作压力下,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完成后的喜悦,或者完不成的恐惧/不满。
这些目标,不止要写够数量(>10个),更重要是写出画面感 。
比如:我的利他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公众号推文,给你最简单的方法。
而不是看似有道理但又不会用的,让你不用懂特别深,立马就能用。
如果没有画面感,只是列出要做什么,哪怕列了20多项,你也未必有动力去行动。
什么意思呢?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想:
比如你是个CD(智慧烧脑型),本来就做事非常谨慎,考虑全面,规避风险,妥善行动。
从流程上、风险上、数据指标上多个维度,细致地分析到底怎么做。
你在遇到困难时更会发挥自己的D,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带动大家战胜困难。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你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发挥,你觉得自己“很有用”。
问题复杂到一定程度,发挥自己原本的能力,也解决不了。
你会去试着,发挥自己平时表现不太明显的性格特点,即发挥超我(超出我日常水平)。
比如作为一个 C(谨慎型),你可能不太擅长跟人直接打交道。
你就会逼自己去跟同事沟通,暂时放下紧张、局促、不安,冲了出去。
你的潜能得到了一小部分发挥,这让你尝到了一点甜头。
问题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团队同事每个人都在加班加点。
你也非常渴望搞定这项任务,这时你的潜能会被进一步激发。
什么说的不完美,同事会不会不满意,全都顾不上想了。
忙的时候,你可能没发现自己的变化,等事情终了的时候,你才看见:
“哇,我原来也能这样!”太开心了,才明白啥叫“遇到未知的自己”啊。
虽然常有压力,但把你快要压垮的次数还是屈指可数的。
如果我想多释放点自己的潜能,多对自己“哇”一下,该怎么办呢?
你完成了,但没有远远超过,虽然没人说你什么,但就是不合格。
意思是说,如果你没有用远远超过大家以为的标准做事,大家就不会“哇”一下。
当然你自己也不会哇一下,不会有那么多潜能激发出来。
举个例子,领导分配给你一个任务,他猜你得3天做完,结果是A。
你一天就做完了,结果是A++++,那你说领导会不会“哇”。
回顾过去经验,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擅长怎么做就怎么做;
是需要更细致,还是需要更多沟通,调用自己对应的能力。
用远高出大家期待的标准做事,不给自己设限,看看到底有什么潜能会迸发!
× 别说“我不擅长写作”,那些生活压力很大的人,使劲练写作,都赚到了钱;
× 别说“我是个手残不会画画”,别说“我见到陌生人就紧张,不知道说什么”……
“触底才能反弹”,没弹起来之前,那是你还没想过“触底”后有多惨。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