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上不了别上了

开学仨礼拜,你家娃的学习生活有变化吗?

开学仨礼拜,你家娃的学习生活有变化吗?

有没有在学校托管,托管的效果如何?

作业量减少了吗、睡眠时长增加了吗?

周六日无课可补,你和娃是否感到神清气爽?

“双减”之后,母慈子孝的美好场景是否重现?


不知你发现没,三胎政策出台后,所有不利于生娃的行业都悬了。

首当其冲的是学区房。

房价太高太卷,不利于生娃,必须坚决拿它开刀。

于是,今年以来递交破产文书的房地产企业累计有203家,绝大多数是地方性小房企。

紧接着就是课外学科培训。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给他最好的教育”、“生孩子易,养孩子难”……

于是,坚决叫停义务教育阶段的周末和节假日学科培训。大家都甭补课,自然谁都不能再抢跑了。

今儿咱不说生孩子,就聊聊“双减”这码事。

这次的“双减”不同于以往的“教改”。不但要整治校园内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更是下了狠手。

“双减”,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一起治一起减。

“双减”之后,上不了别上了

然而,“双减”不是简单的减。

“减”其实是另一种“加”,孩子听讲效率要加、思考习惯要加、作业标准要加……“双减”之一就是要减不优秀的孩子。

“双减”减的是额外负担,并未豁免家长监管的责任,“双减”之二是要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

所以,“双减”的本质是筛选。

上筛选人才为国贡献,下筛选劳力为国添砖。这不仅是教育,也是国策。

双减之后,能学的好好学、上不了的别上了。


在中国,“尊师重教”的观念由来已久,“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早已深入人心。

这种理念反应在家庭中,就是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惜财力、殚精竭虑。

长期以来,孩子上学要上重点的、课外班要上最好的、辅导书要买黄冈的已成为共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随着各种媒体的渲染、资本的入场、恐吓式的营销,上学这事就慢慢变了味儿。

“双减”之后,上不了别上了

“鸡娃”成风,周末过得比平日还累,为了啥?

从幼儿园启蒙到小学生奥数,从中考培优到高考冲刺,你以为结束了吗?

不、不、不。

大学的四六级英语考试、雅思托福课程、考研培训、公务员报考集训……多了去了。

只有你不参加的考试,没有教育机构不干的培训。

于是乎,一场场选拔人才、鉴别专业的考试变成了教培机构的狂欢。

就连天津高考新政出台后的安置考,也成了各机构敛财的好时机。十几天的课程动辄上万元,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而家长学生却苦不堪言。

学生苦辅导班久矣。如果有选择,谁愿意成为做题机器?

课外班费用奇高,据悉有的一对一辅导每小时1200 元,家长不堪重负。

你说这些教育乱象该不该管?

该管、必须管!

“双减”之后,上不了别上了

所以,“双减”是大势所趋,更势在必行。

当然,双减之后也有家长担忧没了教培机构,自家孩子的补课咋办,成绩如何提升?

大可不必。

一直以来,家长心心念念的不正是教育公平吗?

现在好了,孩子们都坐在学校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做同样的作业、接受统一托管、周六日和节假日都不去补课。

这样的读书环境,压力小了、省钱了、不内卷了,不香吗?


当部分学生去培训的时候,会提高他们的分数;当所有学生都去培训的时候,很可能会提高分数线。

教育公平一直被关注、被提及,却很难实现,

“双减”之前的各类考试比拼的是什么?

是分数吗?是孩子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吗?

是,也不全是。

在某种程度上,比的还有谁家有钱可以多上辅导班、谁能办得下来天津户口弄得到天津学籍,甚至还会比拼哪家教培机构能请得到市五所在职老师讲课、哪家机构能押的上中高考考题……

这些都是教育的不公平。

“双减”之后,上不了别上了

现在,“双减”飓风席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终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从此,家长们既不用周末为了赶N个辅导班疲于奔命,也不用为交5位数甚至6位数的课时费而节衣缩食了。

双减时代来临!

当然,话又说回来,双减时代并不是免试时代。

上学读书,考试是必须的、中高考的选拔是必须的,而且“双减”之后并不会降低中高考难度。

所以,热爱学习、是读书材料、能自主自律的孩子,请好好学努力考,奔赴心向往之的殿堂级学府。

那些不想读书、自律性差、要靠大量补课才能升级的,就别费劲了。去学一门谋生的手艺或掌握一种技能,成为光荣的劳动者,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并实现自我价值,挺好的。


甭管愿不愿意,中高考一直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

什么是人才?

是那些有品德、有脑子、有某种特长、有自觉性的可塑之才。

而非靠上几百上千节课外班才考上大学、甚至是考上“好大学”的人,也不是“小镇做题家”,更非“填鸭式教育”出来的考试机器。

“双减”的本质是筛选。上筛选人才为国贡献,下筛选劳力为国添砖。

因为,中国为培养人才付出了太多太多。

以我女儿本科和硕士就读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为例,在读科硕每年的学费是8000元。但科硕每人每年都能拿到“阳光普照”的8000元公能奖学金,而且每人每月还有600元的研究生津贴,一年合计7200元。

此外,和导师一起做科研有补贴,做兼职辅导员、助管有“工资”,还有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等诸多奖项……

看到没,读科硕不但不用家里花钱,只要好好读书还能赚到钱。

除此之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住宿、餐饮服务和其他各类资源。

在学业上,教授精心讲解的课程、导师尽职负责的指导、辅导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这样幸福的读书氛围下,三年后科硕就能拿到南开大学颁发、教育部背书的硕士毕业文凭,获得一份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

培养一名硕士,国家付出的资金远远多于家长“鸡娃”的金钱。

中国始终将教育视为头等大事,国家投入这么多财力兴办教育究竟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让学生拿到一纸好看的文凭找一份赚大钱的工作吗?

是,也不全是。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心怀“国之大者”,高瞻远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人才。

毋庸置疑,毕业的院校、拥有的文凭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直接体现。

但靠上大量辅导班考上大学、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其能力与文凭真的匹配吗?

果真如此,谁还能指望那些“琢磨考试”的人去琢磨火箭飞船、指望靠补课补上来的人去创新创业?

回首过往,前辈学人的青少年时代并没有汗牛充栋的教培机构,他们凭借求学的热忱、自主自觉的意识、刻苦进取的精神成为国之栋梁。

由此可见,填鸭的辅导班不仅教不出科学家,还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增加育儿成本,影响三胎政策的推行。

从创新人才的培养角度来说,我们面对的是不确定的世界。通过减少培训让学生全面发展,用自己确定的能力,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双减”,势在必行。

“双减”之后,上不了别上了

中国有3005所高校,有本科招生资格的1258所,但211高校只有112所、985高校只有39所。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211、985大学,这无可厚非。

但同样,国家建设也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能的操作型人才。

“双减”落地、降低高中升学率、大力兴办职业教育,是国家的需要,对个人也大有裨益。

当下的中国,不仅需要高学历的大学生,也需要大批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

国策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切举措是为了更强盛的未来。

所以,家长不必纠结没了课外班孩子的成绩怎么办。

把剩下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在对孩子的陪伴教育上,允许孩子试错、允许孩子脆弱、允许孩子选择,让他们更具有“自主性”和“力量感”。

如此,条条大路通罗马。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892.html

(0)

相关推荐

  • 通信历史连载22-多媒体视频会议

    1878年:爱迪生在文章中描述“电话影像机(Telephonoscope)”设备,同时传输声音和图像。

    科技 2021年11月30日
  • “国庆宝宝”为祖国华诞添喜庆

    10月1日凌晨1点34分,随着产房里的一声啼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迎来了第一名“国庆宝宝”,是一名顺产2.9公斤重的男婴。产妇谢女士看着孩子幸福地笑了,因宝宝在举国欢庆这一天出生,她决定给孩子取名叫“国庆”。截至10月1日下午6时,市妇幼保健院共有18名宝宝在国庆节当天出生,还有7名产妇待产。

    生活 2021年10月2日
  • 上市公司公告内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披露

    1、优博讯(300531):鸿蒙系统面向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工业终端等智能终端设备;欧拉系统面向服务器、云计算等企业级服务器架构平台。目前公司部分智能终端产品适配鸿蒙系统,公司产品暂未涉及华为欧拉系统。

    生活 2021年10月23日
  • 英国妈妈生下同卵三胞胎,自然怀孕的概率仅为两亿分之一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一名34岁的妈妈今年4月26日在利物浦妇女医院通过剖腹产生下了同卵三胞胎男婴。专家们表示,自然怀孕产生三胞胎的概率仅为两亿分之一,而三个婴儿共享一个胎盘的机会就更小了。

    生活 2021年9月30日
  • a股周一行情预测,一周A股行情

    本周股市出现了一波低开的行情,基本上是以3571点开盘,在本周一的时候,上证指数呈现出探底止跌的行情,随后收出了一根十字星。

    生活 2021年10月24日
  • 12月,飞机圈的“时间表”来了!华为OV轮番上阵,主打性价比。

    12月的机圈可以说是“过年”了,各大厂商纷纷上阵,你追我赶的气势堪比战场,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只好紧紧护住我的小钱包不放手!最近很多人都和我说,这么多新机,都记不住了,但是又怕错过……那么,有求必应的小编,怎么会不满足大家呢?这不,12月机圈“行程表”马上奉送给大家,旗舰和性价比都有!

    科技 2021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