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审美的孩子,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没有审美的孩子,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没有审美的孩子,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导读

中国当下如此可怕的审美匮乏问题,和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压制人对美的愿望、否定艺术审美功能有关。更可怕的是,我们正在把孩子所有对美的追求全部扼杀。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如果家长没有从小重视孩子感性意识的发展,将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没有审美的孩子, 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演讲者 | 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的民族。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如此可怕的审美匮乏问题,和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压制人对美的愿望、否定艺术审美功能有关。

如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能够持续30年强化艺术教育,培养出一代热爱美、热爱艺术的公民来,我们现在苦恼的很多问题都将不存在。

遗憾的是,至今,我们仍然不是这样做的。在当今中国,中小学还是动辄就停掉“音”、“体”、“美”这样的课程。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还在穿着大裤裆、大长袖子的难看校服。

我们正在把孩子所有对美的追求全部扼杀。

你可以回想下:学生时代,有一天你没穿校服上学,老师怎样贬损你的?有一天你的孩子想打扮自己,老师又是怎样羞辱他的?

没有审美的孩子,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01

审美是人类的天然本能

我们的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对美的感官愉悦、感官享受的需要。这也对应了人类创造的各个艺术门类:

长了眼睛,我们要穿好看的衣服。

长了鼻子,我们要闻香味。

长了耳朵,我们要听音乐。

长了嘴巴,要吃美食。

这其中各个感官对美的需求,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严重缺少音乐享受的一个民族。

不喜欢音乐的人,不是正常人。做一个替代练习你就可以理解这句话。

我不喜欢鲜花——你挺另类。

我不喜欢美食——你有病吧?

我不喜欢音乐——我也不喜欢。

我们正在常年生活在一个错误的文化环境。在不正常的文化环境下,你会把“不正常”当作“正常”。

在中国古代也并非如此。古代形容奢华生活是什么状态?声色犬马。文人四技是什么?琴棋书画。

音乐排在头号位置。古往今来,人们都把音乐作为人生的至高享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然的本能,对音乐有最直接的审美反应。

如果你是家长,一定会注意过这种情况:6~8个月的婴儿就可以明显且准确地随着音乐律动,1~2岁的小孩就能跟着音乐跳舞。

我给6~8岁的儿童讲音乐,完全不需要讲道理。只要把音乐放上,孩子就可以反应非常敏感、准确。

可是,我们的孩子上学之后,所有学校的音乐课、音乐欣赏,讲的全是乐曲解说。特别恶劣的,是那个标准答案。搞得孩子觉得听音乐总是"理解得不对"。

上了这么多年的音乐课,终于把大家培养成了现在的样子:推出了音乐大门之外,觉得自己没有音乐细胞。

艺术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与问人“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

酒、咖啡、茶都不是生存必须品,完全可以没有。但是我们能够想象生活当中没有酒,没有咖啡,没有茶吗?

没有审美的孩子,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02

学艺术,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体味幸福

这么多年来,艺术在中国都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中国的中小学停课先停什么课?音、体、美,这是“小三门”。现在很多家长要求孩子每天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事,一律都被看为“浪费时间”。

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的话,你应该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有的家长在网上秀自己的成功育子经验:他们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但在这个时间表中,却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没有。

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们所希望的人生。

我想告诉这样的家长: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人的素质发展存在“关键期”,在“关键期”内进行的教育将影响终生。错过这个时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大量家长正在把理性的、知识性的东西放在孩子的童年:让孩子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

当你这样进行所谓的“早教”,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你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

二者犹如鸟之两翼。如果家长没有从小重视孩子感性意识的发展,将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生活条件”的素质,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素质。

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

有了“感性素质”这个概念以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个人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他往往会忽略和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一对夫妻,两个人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好看一点的1600块钱,难看一点的1400块钱。

老婆的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老公感性素质低,认为1400块就能用了,为什么要多花200块钱。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实际原因就在于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深层原因就在于双方的感性素质有高低。

提醒大家:如果你们的感性素质高低不同的话,你们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感性素质高的人,往往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所以,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夫妻在装修的时候特别容易吵架呢?

因为那是感性素质高低的大暴露。

为什么物质条件提高了,幸福却没有如约而至?

感性素质低的人,不会享受生活。

或者,倒过来讲:不会享受生活,就是由于感性素质低。

我曾经坐游轮在桂林游览。

在游轮上有两个人,整整三个小时从头睡到尾。

有的人旅游就是这样的: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点拍照。

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和感性素质低的人搭伴——特没劲。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是睡觉就是打牌。

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质量要高的多。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首先要拥有幸福生活的条件。感觉麻木,使很多人失去了本来能够体验到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很多人在物质水平提升了以后,并没有觉得幸福如期而至?就是因为有条件,却没体验。根本原因就在于感性素质低。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却缺乏文化艺术享受时,还会滋生很多贫穷社会所没有的社会问题。比如,嗜酒、吸毒、赌博。

一个人的生命总量是一个常数,不花在这些地方,总会花在别的地方。

没有审美的孩子,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03

莫让孩子“适应”了不美好

人的感性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在童年。

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偏好形成的关键期,在童年。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在特别丑的摇摇车上长大,你还能指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审美品味?

人类有一个非常大的本能,叫适应。从小生活在垃圾堆里的孩子,对脏、乱、差环境,会自感官产生适应感。从小长在一个优美、高雅环境里的孩子,对脏、乱、差的环境会有来自感官的不适应,有厌恶感。

我从来不是一个怀旧的人。但是对文化艺术,我总是觉得不满意。我总是回忆其当年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那时候进口的动画片,是《米老鼠和唐老鸭》、《花仙子》,《蓝精灵》。

那么,我们现在的孩子看的是什么?

当孩子在拙劣的美术制作、恶俗的桥段、包含大量错误价值观的动画片面前,看得特别高兴的时候,我想提醒家长:你的脑子要“绷”紧一根弦。

当拙劣的审美趣味、恶俗的东西,一并打包进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后,将来孩子就会以这样的趣味来对待未来的艺术。

但是我们防不胜防。

可能爸爸、妈妈们关于孩子未来的高贵、高雅有无数的期待;也可能你们花了大量的金钱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送到那个幼儿园。但是现在这样的恶劣的审美环境,污染了我们的孩子。你的所有对孩子人生的设想,已经毁于一旦。

没有审美的孩子,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出路在哪里?毫无疑问,提升全民族的感性素质。

如何提升?

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我们要让“爱美”成为道德的优越感,让美处在道德上风。唯有如此,才能改变这个社会。

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

人类在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职能,在中华大地上正在被大大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缺少艺术教育的人成功难,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破坏大。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口号自改革开放以后被迅速传播,通俗易懂,让我们国民重视了科学重视了理性。

我也想发明类似传播的话,让大家重视艺术: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这就是为什么我到处去呼吁,让我们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各类艺术素养。

良好的感性体验是幸福人生的具体体验。国民的感性素质是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化创新的基本保证。感性的文明是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柱。

缺少艺术审美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人生。

缺少艺术教育的民族是文明落后的民族。

缺少审美追求的社会是野蛮生长的社会。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公益目的。本平台使用的非本院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若内容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来源: 混沌研习社)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959.html

(0)

相关推荐